大年初一去孤兒院布施

大年初一,與我的合伙人和他的司機去了一個村子的孤兒院布施,在這里感謝他們,他們為了我的行程,去打听仰光附近的孤兒院,花了大半天陪我去,請我吃飯,真的感謝他們兩個。說是孤兒院,其實連個院子都算不上,頂多是一塊地,有幾間用木或干草搭建的房子,簡陃得要死。一到那里,不少孩子盯着我們和我們的車,他們的眼神充滿好奇心,我剛開始不太明白,後來想了一下,才明白他們在這地方幾乎不會見到城區的人或車,所以才會有如此反應。
我的合伙人向負責人說明我們的來意(我的緬語很水,幾乎只會說吃喝拉睡_),孤兒院的負責人向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孤兒院的概況。這個孤兒院主要由三位和尚負責管理,而這里的孤兒則有448人,其中有48人是3歳以下的孩子。這里的收入來幾乎是靠善心人士捐助,還有一些是靠從這孤兒院出去的孤兒捐助。
捐助的錢是不少,以我所知,最熱心的捐助者是一位老師,捐了折合幾千萬緬幣,折合人民幣為幾十萬,在孤兒院建了幾間課室。我則把在緬甸公司所得的利潤捐出去,折合人民幣3千多塊,在那里是不少的錢,比一名基層員工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不過這錢只夠那里的孩子吃兩天飯。。。別說教育或其他開支,單是要讓448位孩子活多一天,已經是不少的開支。
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孤兒院的狀況,負責人帶我們參觀,這時有一些孩子圍着我們,我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們的行為如此一致,我想得到的唯一解釋是因為他們都缺少父母關愛,希望有人關心他們,那怕是抱一下他們,或跟他們玩玩,他們已經很快樂,真的很快樂,可能對於有父母的孩子,這是日常,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奢侈。如果你問我,他們沒有跟你說他們的感受,你怎樣知道?這根本不需要知道,甚至這根本不是知識,你只要看他們的眼神,就能感受到他們對關愛的渴求。當時有一位小女孩看着我,抱着我,我看着她的眼神,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連續好幾天我也能想起她的眼神,還有她營養不良,瘦骨嶙峋的身驅。
我不想寫太多孤兒院的描述,一是我文筆不好,二是文字終究是文字,不會讓你感受到我的感受,僅僅是知道而己。通常寫或講慈善或布施的事,最後總要帶出一個道理,要不是什麼身在褔中不知褔,或感恩主之類的話,或叫人多點做善事等等。不,這不是我的感想,我想起的是F. Scott Fitzgerald在The Great Gatsby的一句話:人的同情心總有一個限度。這是真的,我小時候,我媽不時在電視上看到山區小孩的情況,總是跟我說:"你看你多幸褔,有書讀有飯吃,你看人家多可憐啊。"我通常是沒有感覺的,想的是今天去哪玩,有什麼卡通看,這才是我關心的事。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是這樣,現在的孩子也是這樣。因為他們沒有體驗過悲慘的生活,父母也不會狠心把他們丟進孤兒院受苦。現在的家長怎麼可能這樣做?畢竟孩子是寶貝啊。
我看着他們,我沒有覺得自己是幸褔,或現在的孩子是幸褔,相反,我倒是更加肯定根本上我們都是不幸的,我們只是基於我們的環境,作出最滿足欲望的決定,從而滿足我們的欲望,然後由於滿足欲望的空虛感,又產生新的欲望,叔本華講得沒錯:人生大多數時候,要不無聊,要不痛苦。假如我很有錢,把那位女孩子領養,滿足她所有需求,她會幸褔嗎?我相信不會,她又會產生新的需求,甚至會因為突然富起來,因而傲慢。
我所做的布施,頂多是緩和他們的痛苦,還有讓更多的人關注,僅僅如此。

最後分享一下孤兒院的相片:

psb.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年初一去孤兒院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