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犟龟吧!

这几天一直在忙着做技工学校的申报材料,感觉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几天没看书,没打卡,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内心会感到惴惴不安。看到学友们的勇猛精进,我心里有一股焦虑,总有一个声音在叮嘱:你又落后了,要奋力追赶啦!”于是我就会抽出时间来打卡。当把打卡文章发送到微信小打卡程序里,我才感觉心安一些。

这学期选修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本想着这与教育类有关的书籍,应该没有什么难的,但每次作业的难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第一次作业得了86分,我还有点沾沾自喜,认为作业也没那么难嘛!第二次得了60分,第三次得了61分,我感觉这不是打我脸吗?我什么时候得过这么低的分数?看到那鲜明的60分,脸上火辣辣的,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点评老师改错了,但我的文章是讲师点评的,我再次把自己的文章细读一遍,跟评分标准一对比,确实有许多地方搭不上架,我写作业没有认真去研究作业内容,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肯定要打折扣。

第四次作业我是认真看了作业内容的,但写的时候还是凭自己的喜好,没有把握住作业的重点,结果得了76分,比前两次稍有进步。这几次作业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对这门课程甚至有点泄气了,真不想再学下去了。后来我看到王辉霞老师在新网师的一篇文章《你交作业了吗?——课程学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反思;“提交预习作业,是新网师学习的一大特色。大家想想,参加其他任何培训,哪能有如此规范的作业布置、批阅、反馈啊!”是啊!新网师作业的严格要求,正是对学员负责任的表现,我可以说,全日制的大学也没有这样严谨的作业态度,而新网师却能做到。王老师说,我加入新网师最大的收获来自经典批注阅读和讲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作业是对你学习理论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你的啃读效果怎么样,在预习作业里都能得到体现。

第五次作业我发誓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让自己的信心重新燃起来。我把第五次作业的要求及郑老师发的作业指南打印出来,逐字进行研究,再把指定教材进行啃读、打卡,刚开始还是感觉思路很模糊,不知从何下手,但越看越清晰,通过打卡进一步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体育与健康的思想内涵。按照郑老师发的第五次作业指南,我先把苏老师文中关于睡眠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出来,然后写出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反思。接着我自己教书的本地区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孩子健康问题的可行性策略。这样的结构安排,让我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我感觉比较满意,在周日中午就把预习作业提交了。作业提交后,我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整天等着老师批阅的结果,虽然是一个分数,但却让我盼望不已。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把工作做完就下班了,走在校园里,凉风习习,虽然是入夏,但还是有一丝丝凉意,我照例打开手机浏览一些信息,当我打开钉钉一看,有一条信息出现在我眼前,是我第五次作业的评分和点评,卢雪松老师点评了我的作业,这次作业得了90分,是优秀!我内心涌过一股幸福感。更让我感动的是卢老师给我点评了一百多字,可见卢老师是多么认真地在审阅我的文章,卢老师是这样说的:评语:廖老师的作业聚焦学生的睡眠问题,先对苏霍姆林斯有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反思,然后结合苏氏理论针对自己所在地区存在的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改进策略上能够结合“双减”背景体现出层次性,如上级教育部门、学校、政策等,体现了对苏霍姆林斯基相关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如果在改进策略方面能够补充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建议将会更好地体现策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你看,卢老师要点评近百份作业,每份作业的字数都在三千字以上,这样大的工作量,卢老师丝毫没有马虎,而是一字一句地看,认真地点评学员的作业,就这份敬业精神,怎不令人感动?

郝晓东老师在《未来教师》里有一段话: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匹匹骏马任你挑选。写出优秀的作品是生命成长的伴随品,是专业发展中”额外的奖赏“。说得多好啊!既然我们选择了前行,就应该像一只犟龟一样,虽然路上会有蜘蛛的嘲笑讥讽,蜗牛的热情挽留,壁虎的不屑鄙夷,乌鸦的疑惑不解,但只要日夜不停地赶路,终会遇到狮王的庆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只犟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