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麓,弦歌雅颂;曲江池畔,诗骚风流

——西安曲江一中·全国中学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

        “正是长安好风景,曲江池畔恰逢君。”4月26日,郭老师熊老师带着我们6个,一行8人至西安曲江第一中学参加全国中学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为期两天的诗歌课堂,如“缓歌慢舞凝丝竹”,余音绕梁,久久不绝于心……

图片发自App

        诗,是什么?是陶潜的淡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苏轼的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戴望舒的浪漫,“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是人间的四月天。“道不远人,诗不远心”,长安城中,曲江池畔,我们以诗会友,以诗传心。

图片发自App

一、微讲座:《经典诗歌吟诵技巧》(赵雪莲,朱建斌)

        赵雪莲老师宛若从《诗经》里走出来的窈窕淑女,优雅灵动,她演讲的题目是《吟诵,让孩子们爱上诗歌》。她现场教我们吟诵诗歌,把诗歌“唱给我们听”,她讲“依字行腔,入短韵长,汉语可以歌唱”,并给我们展示了由自己学生所吟诵的古代诗人《名字歌》,旋律优美,清澈灵动。诗歌吟诵,就是一种美读,一般的读,只是知识的输入,是短暂的,而吟诵是情感的熏陶,是深远悠长的。美读即美育,它是一种感染熏陶。在诗词赏析时,如果可以按这种美读法,注意韵脚,平仄,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气质,使他们优美而灵动,在吟诵中滋养孩子的心灵。

图片发自App

        朱建斌老师也吟诵了几首《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还吟诵了诗文《兰亭集序》,他的吟诵低沉婉转,别有一番韵味。他还强调了中学开展吟诵活动的必要性。的确,诗歌的美,美在韵律,吟诵诗歌,能使这种声韵之美自然流淌。二位老师的吟诵之音,如鸣佩环,心乐之,不知诗词之音韵之动人如此!如果在我们的诗词教学中,能变讲为吟诵,则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声韵之美,情感之音。

图片发自App

二、诗歌朗诵(曲江一中学生)

        接着,曲江一中的学子们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又饱含书卷气的诗歌朗诵,他们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让人无不感叹今天时代的主人已经俨然是这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的心中有诗,他们的眼中有梦!以梦为马,诗书年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三、学术报告1:钟振振《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

        钟老师华发童颜,精神矍铄,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扎实又高屋建瓴的学术报告,让我们从理论上,从理性和感性的契合点上感受和赏析诗歌之美。他的一首《踏莎行》充满诗情诗意,接着他又赏析了《使至塞上》等几首典型的诗歌,让我感到仿佛回到了熟悉的大学课堂,在古代文学的海洋里徜徉流连,也使我们在赏析古代诗歌时有了方向,既不要过分解读,也不要隔靴搔痒,把握好赏析的“度”,才能品味出诗歌的精妙和隽永的韵味。

图片发自App

四、观摩课

课一:金慧《蜀道难》,观课:钟海平

        金老师执教《蜀道难》,首先,让学生读诗,吟咏诗情,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涵泳诗味,问题丛林,精神探索;体悟诗心,走近作者,共诉心声。她自信从容,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分成小组,交换各自的问题,并派代表来提问题,再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回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钟海平老师建议我们:(1)基于学情,设计环节;(2)朗读开头,让学生由直观的感觉到理性的思考;(3)解答学生提问,深入文本。金老师最大的亮点就是以生为本,课堂上她没有过分突出自己的地位,而是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因为所有的教,都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会学了,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图片发自App

课二:霍军《登高》,观课:史建义

        霍老师在课堂上像一位诗兴大发的诗人,让人感到他的课堂是那样酣畅淋漓,那样“过瘾”!霍老师分享了《读懂一首诗的方法》:读韵,结合韵脚读出诗歌音乐美;读意,补充句子成分,读通全诗意思;读题,通过题目类读联想;读字,通过圈点品赏关键字词(读意象);读人,概括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读句,读出诗句中的含金量(读风格);读写,仿写原诗,深入体验艺术特点。霍老师的语言充满感染力,他的表达独特而新颖,以别诗解此诗,但他绝不霸占学生的话语权,而是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调动了许多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实了诗歌的寥寥数字。在“读人”部分,让学生以“我读出了一个()又()的人”,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使课堂氛围高涨。史老师评到:“于不疑处有疑”,问题驱动,角色到位,循循善诱,内容更充实,饱满又不拥挤。

图片发自App

课三:贾建英《豹》,观课:桂彩丽

        贾老师的现代外国诗歌教学别有难度,诗歌本身就不容易读懂。他采用两种译本对比阅读的诗歌联读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对比冯至和北岛的译本,在对比中,学生更容易把握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课堂上,学生在贾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学生的思考饱含着曲江一中学子的独特风采,他们在课前自己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又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十分优秀,同学们踊跃地举手要求发言,这是贾老师的成功之处!桂彩丽老师指出贾老师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他让学生懂得了何为诗歌的张力,引发了学生的表达和思考。她还分享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学生有安全感,师生有获得感,师生有成长的幸福感。她说:“要架起诗歌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对比中疏通问题,让学生进去了、喜欢了、还想学,让学生思考,成长,成就,成人。”

图片发自App

课四:肖培东《雨巷》,观课:贾玲

        肖老师在课堂上从容优雅,带着同学们朗诵《雨巷》,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把别人的诗读成自己的诗。他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就是带着同学们读,读出韵味、读出美、读出情感,以读促学。诗歌本来就是不可言说的,解说太多,则“意思全在,诗意全无”。贾老师评课:“怎样读懂别人的诗,怎样读出自己的诗,肖老师用古典诗歌的婉约美,贯穿了现代诗歌的表达,完美地回答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诗以及诗歌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图片发自App

一、学术报告2:连中国《诗歌鉴赏是一种专业性创造性很强的生命活动》,主持:贾玲

        连老师说:“好诗是什么?是自我与世界的瞬间的直抵心灵的永恒。”诗歌,有着隽永的兴味,它要求读者对文字有特殊的敏感,是一种直觉,这是读者眼中的诗;语文之美,美在哪里?语文的诗意体现在哪里?诗歌鉴赏的创造性又表现在哪里?他说:“文字是一个人心中精神的白马与奇妙的精灵,只有破透诗人的语言,才能进入诗人的独特而内在的世界。”在课堂上,连老师坚持“说自己心海里打捞出来的东西;说经过自己生命掂量过的东西;说希望得到碰撞、产生回旋、渴求得到不断更新的东西。”

图片发自App

二、观摩课

课五:徐晓彬《念奴娇·赤壁怀古》,观课:贺卫东

        徐老师先让同学们读、背诗歌,并交流喜欢该词的原因,采用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的方法,践行“1+X”的新教学理念。徐老师在提问中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用已知通向未知,这也符合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贺老师评到:“诗歌教学有四个层面: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诗歌是自我抒情的结晶。”

图片发自App

课六:董一菲《沁园春·雪》,观课:冯为民

      董老师运用以别诗解此诗的方法,旁征博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冯老师说:“读诗,就是从存在的诗意走向诗意的存在。读美,读境界;读文字,读诗人的心灵,在读者的心中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有体悟、有发现。让他们具有诗心思维,从情、景、人格、人性、人生境界角度来体悟。”

图片发自App

三、专家讲座:霍军《语文教师如何读诗》,主持:史建义

      霍老师分享:先做一个诗歌的爱好者;好文字都是诗意盎然;人类生命的质量,决定于体验和感受的深度;教师读诗,应该具备语言艺术专业的眼光,要研究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教会学生把诗歌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史老师说:“读诗就是养志、养心、养道,诗歌使人具有激情、豪情、真情。读诗可以让人心不死。(叶嘉莹)”

图片发自App

一、学术对话:嘉宾:董一菲、贺卫东等,主持:霍军

        参会教师踊跃提问:诗歌教学,以别诗解此诗如何把握解析之“度”?诗歌教学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专家回答:有梳理性地阅读,集群性的,具体化的问题,适当的方法。)如何看待部编本教材?(专家回答:突出学生的学,师生的共同成长,任务群学习;在用时丰富它;在用时成就自己。)作文题为什么永远诗歌除外?(专家:写作文要一句是一句,一句顶一句,一句胜一句)

图片发自App

二、曲江一中展示课及听课交流(三节课同步进行)

陈思嘉《登高》,观课:桂彩丽 主持:金慧

        陈老师采用《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联读,比较,提炼,归纳,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群文阅读,温故知新。桂老师从术、道、哲学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对青年教师的希冀和美好祝愿。

图片发自App

        为期两天的诗歌教学研讨会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中拉上帷幕,但诗歌教学研讨还没有结束,诗歌如曲江池畔的繁花,正开得姹紫嫣红,春光无限。感谢曲江一中的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教学课堂,他们的风采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感谢郭老师熊老师和学友的同行,让这个四月定格了一幅幅美丽的镜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诗歌教学,我们,在路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南山麓,弦歌雅颂;曲江池畔,诗骚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