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32天。

阅读书籍《发展心理学》,读书感悟: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人的发展研究并非枯燥、抽象或者晦涩难懂,而是观注真实生活的本质。

跨文化取向可以揭示哪些行为模式是所有文化共有的,哪些不是?

虽然科学的目标是通过客观公正的调查得出可被验证的结论,但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观察毕竟是由研究者来完成的,而这些研究者自身的生活背景、价值观以及经验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研究和解释。

理论和研究是同一事物的正反面。

一、基本理论的问题。

理论由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概念和论述组成的,他的目的者在描述或解释人的发展,同时预测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个体会表现出何种行为。

假设就是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验证的解释和预测。

1.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儿童不仅拥有自己的内部驱力和需求,这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同时他们还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他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环境中获得最理想的发展。

机械论发展模型:人就像机器一样,只能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有机泡发展模型:把人看成主动的,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他们会在行动中设定自己的发展。

2.发展是联系的,还是阶段性的?

机械论者关注发展的量变。持有机论的理论家则强调发展中的质变。

①新近的共识,影响是相互的,即人类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

二、主要理论取向。

(一)精神分析取向:主要关注人的潜意识中的情感和需要。

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中的驱力通过激发人的行为来塑造人的发展。

1.费洛伊德:性心理发展。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代表着理性,他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他将社会所认可的“应该”与“不应该”内化到儿童的价值观中。

①口唇期(12至18个月):喂养是性快感主要来源,如果婴儿的需要在此期问未能获得满足,那么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咬指甲、吸烟等嗜好,或者发展尖酸刻薄的人格特点。

②肛门期(12到18个月到三岁):性快感的主要来源转移到肠部,若对幼儿进行太过于也可的如厕训练,他们可能会固着在这一时期。

③性器期(3至6岁):儿童的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关键事件。

④潜伏期(六岁到青春期):儿童开始社会化,他们发展各种技能,并且开始了了解自己以及身处的社会。

⑤生殖器(青春期到成年):贯穿整个成年,在潜伏期一直被压抑的性冲动,此时会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重新浮出水面,个体与家庭之外的成员建立异性关系。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愧和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

2.学习取向:研究可以直接观察的行为。

①学习理论

学习是指在经验和对环境适应的基础上行为所产生的持久变化,该理论坚信发展是学习的产物。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联结式学习,即在两个刺激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结,分为两类,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美国行为主义学家华生将刺激--反应理论应用于儿童,他声称能随意塑造自己选出的儿童。

操作性条件作用:个体是通过他们操作环境所产生的结果来进行学习的,所以这种学习被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也属于联结式学习,但是这类学习是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结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学习是个体的自发行为。

如果生物的某种行为可以获得他所期待的结果,那么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一种行为是该生物受到惩罚,那么该行为就会被抑制。

正强化是指提供一种奖励,比如实物、金钱、赞扬或者与婴儿一起玩,负强化是指去除了个体不喜欢的东西。通过移除或者避免某种令人讨厌的事件而鼓励某一行为再次出现。

行为塑造又称行为疗法。

②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人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被称为模仿或观察学习。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通过观察榜样从而学会很多行为,进而在头脑中将这些行为整合成复杂的新模式。

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心。

3.认知取向:分析思维的过程。

认知理论。关注思维过程以及反应这些过程的行为。认知理论深受有机论和机械论的影响,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新皮亚杰主义。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组织是指创造越来越复杂认知结构的趋势:整合越来越准确的现实表现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

适应是皮亚杰为了说明儿童如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处理新经验而提出的一个术语。适应是通过两种互补的过程实现的:同化是指将新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经验。

平衡是通过同化向顺应转换所实现的对稳定平衡的持续需求。

②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儿童是通过社会互动进行学习的,认知技能的获得只是他们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共同活动帮助儿童同化思维和行为的社会模式,并习得社会习俗。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和认知测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信息加工取向:试图通过分析感知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来解释认知发展。

感觉印象输入,行为是输出。信息加工理论家含推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过程。都承认人的主动性。信息加工理论家并不认为发展悬分阶段的,而是将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信息加工取向具有实际意义。他是研究者通过考察婴儿感知觉和加工的效率来预测其未来的智力情况,它可以通过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及思维策略,从而使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好地辅导儿童学习。

④新皮亚杰主义。不在仅仅描述单一的、普遍的逻辑心理操作系统,转而关注具体的概念,策略和技能。儿童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加工效率来获得认知发展。

4.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的取向:关注行为的进化论和生物基础。当前行为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种系生存,所有动物都是通过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过程,发展起来的。

①习性学是一门研究物种特有的适应性行为的学科。

②进化心理学,根据这一理论,人们不但会为个人的生存而奋斗,而且也会为家族的繁衍而努力,进化论发展心理学家希望能够区分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行为。

5.情境取向:强调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等环境因素对于发展的影响。

①情境理论:只有将发展置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中,才能被更好地理解。个体不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独立实体,而是属于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生物生态学理论。描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每个生物有机体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发展的,这些环境支持或抑制有机体的成长。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家庭。学校、职场以及邻里。其次,再从周围的社会机构联系起来,比如,教育系统和交通系统。再次,考虑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宽范的文化和历史模式以及个体生命中的其他所有事情。

③微观系统是指在某种环境(如家庭,学校,职场和邻里环境等)下关于行为、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模式。

④中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两个或更多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外在系统统:同中观系统一样也是由两个及以上相互关取关的环境组成,但它不同于中观系统。

⑥红管系统包括所有的文化模式,就像玛格丽特米德所研究的: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信仰、习俗以及经济和社会体系。

⑦时序系统:代表个体世界的稳定和变化程度。它包括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和父母就业情况变化。还包括战争、经济危机和移民超等重大事件。

如何将理论和研究相结合,不存在所有人都认可的发展理论,也不存在着能够理解所有发展问题的万能理论。

三、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通常包含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两种传统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处理客观测量的数据。

定性研究主要是对非数字化的数据进行解释。如患者的主观经验,情感和信念等方面的特性。

定量研究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以某一理论或其人的研究为基础,确定想要研究的问题。2.形成假设,并进行研究加以验证。3.收集数据。4.分析数据并确定所得结果是否支持原假设,5.形成一些尝试性推断,6.发表研究结果,便于其他研究者核查、学习、重复验证和拓展该研究结果。

定性研究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他不是从前人的研究中产生假设,而是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来推测将会出现的什么样的假设。

选择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取决于研究问题、研究者的专业技术、理论取向以及研究环境等。定性研究的结果为定量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取样

研究者会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解决样本表性的问题。

(二)数据收集。自我报告(参与者的口头报告)、在自然条件或实验室条件下对参与者进行观察、对参与者的行为或表现进行测量。

1.自我报告:日记、访谈和问卷。

2.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自然观察:研究者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观察参与者,他们并不试图改变参与者的行为或环境,只是将他们所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实验室观察:研究者在某一控制环境,如实验室中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

3.行为和表现测量。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是,随着大脑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认知是如何发展的?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他从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中汲取精华,并且将脑、思想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三)基本的研究设计。个案研究、人种志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法。

1.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个个体的研究。个案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既实用又有深度,它可以追溯行为的来源,也可以检查治疗效果,还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解释的角度和方法。

2.人种志研究试图描述那些构成社会生活方式的人际关系、习俗、信仰、科技、艺术及传统的模式。

3.相关研究:试图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和统计关系,涉及的变量通常是一些因人而异的现象,或根据研究目的可以进行改变的现象。

一个人受教育越少,越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相关关系使我们能够依据一个变量来预测另一个变量。

4.实验研究

实验是一套严格控制的程序,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操纵变量来观察一个变量是如何影响另一个变量的。

5.分组和变量

实验组:参与者将接受实验操作或处理,这是研究者真正要研究的变量。

控制组:参与者与实验组中的参与者相似,但是他们不接受实验处理,或者接受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

自变量是由实验者直接操纵。因变量是操纵自变量的结果。因变量依赖于自变量。

6.随机分配。

7.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中参与者所经历的条件,都是由研究者操纵的。

田野实验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控制的一种研究。

实验室实验和田野实验有两个重要区别:首先,研究者对于实验的控制程度,其次,是研究者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可推广到研究环境以外。

自然实验:参与者分配并不非随机,而是按照参与者的生活环境分为不同组别。

实验法可以建立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被重复验证。实验法的人为性太强?而且关注的问题过窄。

(四)发展性研究设计。

发展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研究策略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变量是如何改变或保持不变,

横断研究则是表明了不同年龄组自己的异同。

1.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序列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研究,

纵向研究,研究者多次研究同一个或同一群儿童有时会持续数年。

序列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一组横断样本间隔几次进行多次评估。从而发现每年的年龄组的成员是如何变化的。

(五)研究伦理。

参与者拥有知情同意权,研究要避免欺骗,保护参与者免于伤害或丧失尊严,保守参与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参与者有权在任何时候拒绝或退出。实验者有责任对没有预期到的任何影响进行干预。

研究者做决定时,要遵守以下三条原则:1.善待研究者有责任将参与者的潜在收益最大化,同时将可能造成的伤害最小化,2.尊重。研究者尊重参与者的自主权,同时对于那些不能自己做出决定的参与者提供保护3.公正,研究者应该考虑不同的群组,还需要对实验可能对各组群组产生的任何特殊影响保持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31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