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导语:
从事教育这些年,接触了许多父母,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父母们变得越来越关注教育。他们善于学习,他们勤奋、认真:大量阅读育儿书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一些“专家型”父母,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按理说,这样用心的家长,在育儿方面,应该比不太钻研教育的家长镇定、从容。
事实并非如此。
“专家型”家长们,他们的付出和所得好像永远不成正比——总在不停地忙碌追赶中,有许多家长在育儿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焦虑,亲子关系更趋紧张,面临更多的问题。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了很多育儿书籍,懂了很多理论,却仍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单纯的知识累积,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
从“了解知识”到“实际运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的路径究竟是怎样的?要如何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呢?
我们借用“DIKW体系”来说明这个问题。
02什么叫“DIKW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将学习分为四个层次: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DIKW体系
如何理解这个体系呢?
以育儿理论的学习为例:
你买了很多育儿书籍,把它们放在书架上(但从未翻过一页);报名了很多课程、下载了很多音频,却从未听过。
此时,这些书籍、课程对你来说,就是“数据”。
你开始阅读书架上的育儿书籍,利用碎片时间听各种育儿课程、音频。只是,基本上回想不起自己看了什么、听到什么,说起一些育儿理论,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那么,这些书籍、课程,此时对你而言,就是“信息”。
开始系统化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有计划地阅读、听课;将看到的理论分门别类、有序整合,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别人和你聊起孩子的问题时,你能轻松地想起某种育儿理论、某个专家说的话,甚至这些理论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
恭喜你,你来到了第三个层面:“知识”。
到达这里,已经很不错了。达到这一步的人并不多 —— 但仅停留在这里,还解决不了问题。
为什么呢?很简单。知识是对“过去”的总结——任何知识,一旦它被整理、论述出来,都只能代表“过去”的内容。
而生活永远在变化,孩子永远在成长,用“过去”的知识,去应对“未来”的孩子,只会换来无穷无尽的焦虑、疲惫。
知识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它是智慧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智慧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但如果只停留在知识积累阶段,你就只是一个他人观点的“复读机”。
你所学到的知识,永远无法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成为焦虑的催化剂——道理我都懂,怎么就是做不到呢?
所以,你需要来到第四个层面:“智慧”。
智慧的定义是什么呢?是运用知识、自我反省,产生“预测未来”的能力。
具体在育儿中,要怎么做呢?
03练习“推陈出新”的能力
所谓“推陈出新”的能力,就是从旧的、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新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层面,又可以细化为:
1、“主动思考”的能力。
先说“被动思考”。什么叫“被动思考”?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很爱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我的孩子胆小怎么办?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我,等待着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典型的“被动思考”。
主要的表现有:
1)遇到问题,第一个反应,是求助他人,希望他人替自己思考;
2)问题来了、到眼前了,迫不得已,才开始思索如何应对;
3)随着问题解决完成,思考停止。
被动思考,会让你过分依赖专家、权威的建议,而失去了对当下的关注、判断。
那什么叫“主动思考”?
通过反复尝试,建立适合自己的思考流程。
例如,接触一个新的育儿理论时,不妨试着问自己:
这个理论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这个理论哪个地方打动我?
和我过去的观念,什么不同?
它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我可以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积极、主动思考的方式,让你学到的理论,真正能“为你所用”。
2.“情境预演”的能力。
什么叫“情境预演”?就是在头脑中,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预先“彩排”。
例如《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提到的:
我每天都可以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想象孩子们可能作出的各种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反应,我尽量设想每一个细节,越生动脑海中的印象越清晰,就越能深刻体会到那种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要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
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如何避免?
通过“情境预演”,将“过去”的知识和“未来”的智慧真正联系起来。
3.“观察-反思-执行”的能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我并没有发明一种教育法,我只是如实地观察孩子,并把他们生命真实的样貌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样一套教育的方式,被后人冠名以蒙台梭利教育法。
很多人以为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关键,其实“观察”才是蒙氏教育的灵魂。
蒙台梭利所说的“观察”,并不是简单的“看”。它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
“观察”的循环体系
根据这个体系,我们可以为自己量身订制相应的“观察记录表”,例如:
这张表格,可以有效地帮你整理、观测自己使用知识的过程。
渐渐地,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掌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对下一步发生的可能进行推演、判断。
04 总结:
育儿的时候,我们都会面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窘况,“我当时就应该……”的后悔、遗憾,“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到,操作起来却并不理想”的错位、误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用累积的知识作为基础,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对知识使用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复盘、反思,并对下一次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预测、猜想、推理和判断,再据此再行动、再反思、再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知识”,走向“智慧”,拥有“专家级”的育儿自信。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兰狐,家有女娃,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园长,热爱教育,喜欢写作,走在成长的路上。愿与你成为同路人。】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关注,持续输出优质育儿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