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告别低水平努力,认知驱动帮你卷赢人生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句话被很多人当作座右铭,激励自己在内卷化的今天拒绝躺平,积极投身于奋斗中。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榨干了时间,耗尽了精力,行动上看起来没有虚度年华,结果上却还是碌碌无为。套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这也许是因为“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没有价值的目标,低水平的努力,让我们除了自己感动自己之外,很难真正做成一件事。

如何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是《认知驱动》这本书的主题。

作者周岭,知名自媒体人和作家,曾为无数人带来正能量,其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他将从底层逻辑出发,帮助我们看清成事的本质,走出反复尝试却徒劳无功的困境。




01 明确身份,开启深层次努力

被誉为“两会最美翻译”、“中国最美女翻译”的外交部翻译女神张京,从16岁起就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为此,在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北大录取线时,她能够抵制荣耀的干扰,坚定选择了更为对口的中国外交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后,她坚持十年如一日地艰苦训练,业务能力被誉为翻译界的“天花板”之一;在形象上,她时刻提醒自己“既要大方利落,又不能喧宾夺主”;意外走红后,她清空了自己所有社交平台的动态,避免因过多曝光影响工作和国家形象;在2021年3月18日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她再一次出色地完成高难度翻译工作,用强大的口译能力征服了全世界,获全网点赞。




她的优秀,源于自始至终明确身份。

因为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张京成长的一路,很自然而然地知道该怎样选择、找什么方法、如何努力。因此无需刻意追求,她的成长和成就水到渠成。

为什么明确身份的作用那么大呢?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向我们介绍了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模型。




这个模型将人的行为改变分为身份、过程、结果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当我们盯着最浅层的“结果”去行动,比如为了养成阅读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或者每周读一本书,我们是为做而做,结果往往不了了之。

在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这个层面的时候,我们从思考“做什么”,转变为探索“怎么做”和“为什么要做”,我们不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为了改变而做,在这一层面,我们将收获很多。可是,这样的努力,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撑,意志力容易消耗完,我们也很容易被干扰。

只有进化到“身份”这个层面,主动从心理建设开始行动,明确自己想要通过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内在动力,让目标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求,不再需要靠意志力去约束自己、强迫自己。

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上了不少课、加了不少班,明明很努力却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这些活动都是为做而做,都是低水平的努力,所以成功是不可控的。

只有告别这种低水平的努力,像张京那样,明确自己的身份,并且进行心理建设,才能水到渠成,自上而下、从里而外地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同时,要注意到,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能力和境遇的变化,我们追求的身份也需要改变。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

02 主动创造,过顶级生活

诗人穆旦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罗曼·罗兰也曾说:“创造是消灭死。”

作家臧克家更是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生命从诞生起,就逐步走向死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创造,为世界留下价值,才能将我们的生命无限延伸。这个意义上的生命有多长,取决于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

周岭在书中将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分了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消费层、生产层和创造层。

在消费层中,人们日复一日地消费别人生产或创造的东西,比如抖音上刷的小视频、书店里买的书、餐厅里吃的食物、网上听的歌曲……长时间处于消费层,缺乏目标,生活将陷于混沌,生命也因无所事事被浪费。

消费层之上是生产层,大多数人每天工作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生产,工作的动力源自解决温饱或生活需求等外部压力,参与的也多为可替代性的活动,为了做而做,日渐迷茫,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而更好的生活方式,是创造。写出一本新书,编了一首新曲,开发了一个新软件……这些活动就是创造,创造就是生产出独一无二,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创造,源于内心的使命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正面反馈,为我们的人生赋予积极的意义。

网红美食家王刚,原来只是一位厨师,工作就是生产一道道美食菜肴,单位时间内他能带来的价值和服务的客人都是有限的,而他能获得的反馈和收益也只能是线性增加的。2017年,他在网络上开通了视频账号,向百万网友传授做菜经验,将自己的价值通过网络无限复制和传播,从此走上了美食大V的道路,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变现。

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网红李子柒,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他们的成功,无不是因为创造。掌握了他们成功的秘诀,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创造,要有输出意识

如果你总是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那是因为你只享受了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

如果没有对外输出作品,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自娱自乐,你可能成为很好的人,却不会成为很厉害的人。

只有输出产品,你才有可能连接到他人,被他人需要或认可,才有可能进一步参与到社会价值的分配中,获得一定的价值变现。

所以,无论你从事什么活动,一定要有输出意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成最好的作品。

创造,要有价值意识

输出只是一个开始,周岭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还领悟了一个真谛: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意味着,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那没有谁会愿意关注我们、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资源。

我们如果想要什么,一定要先想自己能给什么。

创造,要获取反馈

有长期价值的作品,很难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获取大量的反馈来帮助我们迭代完善。

正面的反馈可以让我们获取肯定和意义感,从而得到长期的动力,激励我们在精进的道路上前进。

另一方面,消极的反馈,也会让我们找到打磨作品的方向,不断调整,迭代升级,最终让作品具备长期的价值。

03 保持耐心,7年就是一辈子

尼克松说过:“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象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象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它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它会带来焦虑和浮躁,阻碍我们潜心修炼。

事实上,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当周岭在写作过程中实践“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概念,把心理标尺拉长到7年后,他发现,困扰他的焦虑、浮躁都消失了,他突然觉得时间很充裕,一点都不着急了。他降低心里期待,不再急于求成,沉寂下来专注于学习和产出长久价值,最后练就了写作深度长文的能力,还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写出了100多篇深度文章和两本书。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七年就一辈子这个理念,有至少三个方面的力量:它能让人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能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能够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七年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放弃“速成”的妄想,放下“同时想要很多,马上就想实现”的期许,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周期,远离焦虑和浮躁,以从容的心态,专注于创造长期价值,让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成长者。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比阿斯说的:“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内卷的本质是社会内部存量资源减少,成员长期自我消耗和重复。而造成内卷的根本原因是: 优质资源相对短缺,价值导向同质化严重。

因此,要在内卷时代成为赢家,我们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告别低水平努力,升级自己的元认知,用时间打磨作品,创造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长期价值,以此交换更多的社会资源。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作者周岭将通过心法和技法两个篇章,将自己深入思考和切身实践过的底层逻辑传授与我们,帮助我们升级认知,实现目标觉醒,做成一件对自己和他人有价值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卷时代,告别低水平努力,认知驱动帮你卷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