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年龄可以使用电子产品?

孩子多大年龄可以使用电子产品?

孩子上网如何管理?

孩子逆反,言行乖张,父母如何应对?

孩子厌学,沉迷网游,抑郁烦躁产生轻生念头,怎么办?


手机和电脑,成年人用来工作,处理各种事务。孩子们可以用来学习,但多被用来玩游戏。

咨询室中,大多数青少年心理问题,都伴随着电子产品使用不合理的行为,比如,手机依赖,游戏沉溺。


比如,孩子上学玩手机,不好好听课。回家玩手机,不好好写作业。休息时玩手机,不好好休息。吃饭时玩手机,不好好吃饭。与同学教师交往,与父母交流,不直接互动,而是通过手机软件交流。人与人的距离,就在那手机里,人在身边,心却有着那网络般的距离!

有孩子玩着玩着,不上学了。也有孩子连续玩了几天的游戏,蓦然昏倒,甚至猝然死亡。因为玩电子产品,视力下降是最为常见不过,视网膜脱落都也时有闻说。

整个世界,都在网络中,在电子产品上。孩子在手机里电脑上购物,交友,浏览各种信息。不小心被骗,被带歪,不到出事故的程度,父母、老师无从知晓。即使出了事故,父母和老师,也未必知道缘故。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让不少家长和学校,对电子产品敬畏莫深,希望孩子退避三舍,静心学习,平安长大。

当下,除了极个别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部落,所有致力于发展的国家都连接上互联网。在中国,全民网络覆盖。如今,电子产品蜂拥而出,而且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万物互联,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而出,物联网兴起,。


一位朋友的小女孩,两岁半,拿起爸爸的手机,会启动汽车,会让扫地机器人工作,给我表演电动窗帘拉开再闭上。当然,在手机上,她更熟练打开APP,找她喜欢的动漫,看得津津有味,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在儿童伴读学习机器人那里,她已经认得百十字;牙牙学语中,和机器人比比划划,嗯嗯啊啊说个不停。而这些,都不是父母刻意教会孩子的,而是孩子好奇,自己在好奇互动中习得的。

各位看官,看到这个孩子的表现,你说,孩子多大年龄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呢?

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家务,带来方便。手中有一部手机:购物,网络APP上挑选商品;看病,在网上选医院找医生,挂号;吃饭,在网上下单;出行,在街上用手机扫码开车锁;学习,上网络课堂。无人飞机空中作业,运输,侦察,测量,洒农药,播种子,野外救人等等,还有更多的电子产品,大家各有认识和使用,怕比我知道的更多。

家长在使用电子产品,社会各机关单位在使用电子产品,商业服务也在使用电子产品,只要你不刻意捂上孩子的眼睛,不刻意让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离,孩子出生后,就生活在各类电子产品使用的环境中,他们耳濡目染,自然心领神会,在家长不知不觉中,就知道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孩子多大使用电子产品,根本不由家长主观划线界定。很多爱孩子的家长,倒是怕孩子与时代脱节,只怕孩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输在起跑线上,鼓励孩子去见识体验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所以,家长们怕的不是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是怕孩子因使用电子产品,影响了学业发展,影响了心身健康。其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电子产品,莫过于手机和电脑。

所以,家长们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管理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 子产品。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呢?

1、首先,我们必须给予电子产品定性,把工具这个作用摆在前面。让孩子明白,电子产品是我们生活学习中使用的工具,是协助我们生活更为方便快捷舒适的工具。

就像菜刀,像燃气,它们是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但是,有人拿菜刀杀人,有人用燃气自杀,制造火灾。这样做不仅是违法的,更是害人害已的,我们必须在安全健康的原则上使用菜刀和燃气。同样的,我们也必须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使用电子产品。

2、安全健康地使用电子产品,让电子产品只在为我们享受生活的便利中使用,才是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A、学习查询资料,收看国家新闻地方动态。B、用他联系身边熟悉的人,比如,父母爷奶等亲戚、老师同学、邻居小伙伴等。联系定向身份安全的人,比如购物、办理公事,叫外卖,联系网课等。不添加陌生人,不与陌生人聊天。C、娱乐。在不影响学习和必要休息人际交往基础上,作为生活的调节部分,可以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直播小视频等。D、父母与老师监管。孩子的自律性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需要父母及老师给予一定力度的监管,保障健康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让孩子们安全健康使用电子产品,成为生活常识,建立电子产品安全健康的意识,这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的责任。社会大力宣传安全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的理念和常识,家长直接教引督促孩子安全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学校鼓励表扬孩子安全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社会、家庭、学校一体普及安全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生活教育,并表彰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学习提升,视野的开阔,心胸的博大。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安全使用电子产品中带来的价值提升。同时,让孩子明白并看到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甚至是恶果。只要管理得当,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就没有什么问题,家长大可放心。

至于孩子叛逆,言行乖张,这些有早期教化导引不到位带来的结果,也有当下社会媒体文化不良意识导向带来的社会现象。和孩子厌学,沉迷网游,抑郁烦躁产生轻生念头相类,不过是轻重表现方式的区别。

当下,宣传载体以电子产品为主,网络媒体导引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青少年正值心身发展之际,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一片空白,处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关爱模式中,没有担当。他们活力十足、精力十足,学习能力强大,接受容纳能力非一般父母及老师能及。这时候,家长教导和学校教育都是盯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基础文化课学习的成绩,就是加上特长培养,终究是比较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孩子对社会了解,对生活各方面探索尝试的求知欲。这时候,孩子们睁眼看到智慧电视,出来人手一部手机,完成作业需要借助电脑,他们在电子产品的协助下,进入网络世界,八面采风。网络游学中,流览网文、欣赏网络视频。生活中,把网红当专家,把明星当学习榜样,亦步亦趋,紧紧跟随!


西方文化的入侵颠覆,商团洗脑传销文化,再加上为了流量圈粉者,在自媒中各种怪异夸大言行的吸睛造作,这些东东成了网络文化宣传的主流,总是被推送到网络媒体首页前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三观和意识,他们的元认知,就在这样的网络平台推送影响中形成! 

真作假来假亦真,假作真来真亦假!

科技发展太快,生活的节奏变化太快,社会人文道德论理跟不上当下的生产关系发展。很多成年人尚且迷茫痛苦,不知如何确立生活信念,哪里能指导好,教好孩子!所以,针对孩子逆反,言行乖张,父母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沉迷网游,抑郁烦躁产生轻生念头,怎么办?

这些现象里,有相当一部分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现象。所以,家长步步惊心,听从专家指导,在孩子教育成长问题中,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无条件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尽心陪伴呵护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言行。教师呕心沥血,一直反思自己的责任和不足,改进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一再加强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孩子。这些做法在不少孩子那里,并没有看到家长和老师想要的效果。教育专家协助孩子把责任转给父母和教育者,鼓励孩子独立创造价值,为自己而活。这种做法在一部分孩子那里,多是在短时期内抚慰孩子。就是当时感觉效果不错,缓和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但长期观察,则能看到我们身边的孩子的言行表现,则是那么的不靠谱,比如:佛系孩子,仇恨父母的孩子,精致的利已主义孩子,唯我独享的自私自利的孩子等等。孩子们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很多人大为吃惊,搞不清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这时候,就把问题指向网络指向电子产品。其实,问题的根源没有在这些地方!

问题在哪?

1、在社会科技发展网络普及,电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角角落落,商业全球化,寡头商贾刻骨追求利益最大化,争夺资源战,争夺渠道战,社会道德伦理混乱,三观不明。

2、衣食丰足,没有了生存危机,家长不能正确呵护孩子,又一再给孩子作不合理减负。

3、整个社会教育宣传导向,无条件把孩子奉作中心,打着爱孩子之名,宣传为自己而活,放任孩子自由成长。只要不违法,讲点小礼貌,遵守门外公德,蜻蜓点水一样的滴水感恩,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母慈子孝、仁义礼智信,家国情怀,都统统让路给自由、自己爱谁谁,自己获利、开心就好。

4、当下媒体中呈现出来的,什么都是文化,什么都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所以,在年轻一代看来,只要不违法,没有主流文化。

要解决以上问题,须重构社会道德伦理,明确三观定向,

加强社会正向引导教化,才是釜底抽薪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实施起来,需要在以下 3个方面下功夫:

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参考西方文化,更新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伦理及文化礼仪。给迷茫的青少年教育指引方向。明确主流文化。

2、加强父母成长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

3、商家企业家,不仅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要担起社会责任。为商要有德,求利要选择合乎社会良性发展、不歪曲背离正气的正当手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多大年龄可以使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