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记忆中的美食——妈妈篇

​ 记忆最深处

简单的面,工序简易的的油茶,却在寒冷中给了我温暖。

清汤白菜面

在严冬的中午,在妈妈的办公室里,一个蜂窝煤被烧的通红的炉子上,咕嘟咕嘟冒泡的小锅总会飘出诱人的香味,有未被任何化学制剂沾染过的大白菜的鲜香,有手工磨坊用传统手艺而来的香油的纯芝麻香,有零添加的小麦粉的原香。年幼的我会在妈妈关注的目光里,恣意的享用这清汤白菜面。一阵哧溜哧溜声过后,我满嘴的香,满身的热乎,面前是妈妈满足的微笑。

油茶

小学一年级,需要早早起床,走10几分钟到学校去早读。寒冷的早晨,洗漱完毕,总会看到妈妈熬制好的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油茶在桌上。油茶的食材都是妈妈是先准备好的做的,将面放在炒锅里不加油炒熟,同样的方法炒好花生仁儿和芝麻。工艺看似简单,但火候很重要。妈妈炒的这三样总是刚刚好,不会过生,也不会焦糊。在我上学日的早晨,妈妈会早早起床,将它们在不同时段加入烧开的水里,加入适量的盐,慢慢的搅动,小火熬制成糊。舀一口放在嘴巴里,牙齿尽情咀嚼大颗粒熟花生的香脆,味蕾尽情享受小颗粒熟芝麻和炒面的香,在爱的叮咛下将这一碗美味徐徐下肚。

​与羊肉有关

由于妈妈的生长地与回民聚居地相邻,因此,在我来沪之前,肉食已牛羊肉有关,特别是羊肉。即便是炎热的夏天,我家也羊肉飘香。

清汤羊肉

小学高年级时,我的早餐由油茶升级为了清汤羊肉。这道美味完全妈妈自创,他将熟羊肉切成薄片,配以小葱,嫩白菜丝,放入盐,辣椒等调味料,然后将滚烫的羊肉汤浇在上面,盖上盖子,密闭3-5分钟。盖子一打开,羊汤的膻香味,小葱那刺鼻的鲜味扑鼻而来,顿时充满整个房间。当时,几乎每个寒冷的早晨,我都被这种特殊的香味“叫醒”。

羊肉面

从高中起,我开始住校,每周末及假期回家。回到家的我总被妈妈认为在外面身体处于“极度营养不良”,进补是在家时的必修课,而进补的食材便是羊肉。

记得在炎热的暑假,妈妈也会在弯着腰,站在火红的炉子旁,给我煮羊肉面条。汗不停的顺着脸颊往下淌,毛巾根本来不及擦。面条煮好后,妈妈的衣服也完全湿透。其实,我们家外面的街道上有很多羊肉面馆,但妈妈只愿意让我吃她亲手做的。而妈妈做的羊肉面确实好吃,全由浓而不腻的羊肉汤(肥油都在汤凉,凝结成固体时刮掉了)做底汤,佐以小片的青菜,小葱炖制而成。出锅时,浓汤中飘着绿绿的菜叶,煮的烂烂的羊肉,扒开菜叶,是妈妈亲手擀的面条。

美味羊杂

妈妈时常会买羊杂回家,然后做辣子肺,葱拌羊肝,爆炒羊肚和羊杂汤。每一样都很好吃,白吃不厌。但这些羊杂在被烹制成美味前的准备工作异常艰辛。

第一道工序是清洗。我年少时,吃羊杂基本都是在寒假,北方的冬天气温特别低,水摸上去是刺骨的冰凉。并且最早的时候没有自来水,妈妈需要从深井里一桶一桶的取水来洗。羊肺的清洗需要把凉水沿着气管灌进去,将肺充满,然后将肺划破,让水流出来,如此反复N遍,直至妈妈认为洗净为止。羊肚的清洗更麻烦,需要用80——90摄氏度的水浇在上面,然后用刀将上面黑乎乎的附着物去除。这样的程序要持续很多遍才能结束。每次妈妈累得腰酸背疼,但每次都“乐此不疲”。

第二道是煮,炖。妈妈把洗好的羊杂全放进锅里,通常是慢慢一锅。由于清洗花费时间很长,通常煮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一天的劳累,此次的妈妈已经疲惫不堪,但依然需要打起精神来,因为煮的过程没那么简单。需要清理煮出的脏沫子,还需要控制火候,避免煮的过熟。因此经常出现的场景便是,妈妈坐在火炉旁,困的头不时的往下低,时而会控制不住的打个盹,但马上便会睁开眼睛,站起身,迫使自己清醒。

妈妈就是用自己的过度疲劳,换来对我们味蕾的冲击。

​巧手为之

饺子

妈妈拌的饺子馅是我最爱吃的,因为她的健康理念很强,所以食材会多种多样。妈妈很少做纯肉馅的饺子,一定是有荤有素的馅料,并且肉一定是手工剁碎的,面皮也是她自己擀制的。她包的饺子皮薄馅多,由于肚子总是鼓鼓的,因此饺子被摆放时都是躺着的,立不起来。妈妈做的饺子是我吃过的饺子里面味道最鲜美,口感最好的。至今,我一直都非常爱吃。

记得中学时,某一天回家的路上,我畅想着能吃到妈妈包的饺子,到家推开门,妈妈正的在做饺子,那种开心无以言表。因此,有一段时间我很相信“母子心灵相通”,以至于电视上播放魔术节目“心灵相通”时,我坚信它的真实性,不认为它是魔术。

菜馍

做这种食物,妈妈是为了让我们多吃青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着吃。工序:活面,揪出一个小面剂,用擀面杖擀出一张大大的面皮,将面皮放置在蒲扇上,然后将洗净,切好的青菜(夏季通常用苋菜,冬季用菠菜)均匀的撒在面皮上,然后再擀出另外一张面皮,盖在在刚才放好的青菜上,将两张面皮的边轻轻捏在一起。然后端起扇子,倒扣在烧热的鏊子(类似煎锅的炊具)上。等青菜发软的时候,将菜馍翻面,烙至熟透。从鏊子上取下,切成小块,沾着蒜汁吃,非常好吃。由于过于好吃,通常我起身离开餐桌时,真实的体验到饱的无法起身的感觉。

酸汤面片

这种食物食材只有面粉和香葱,做法也不复杂:1.将小葱洗净,切碎,放入香油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盐搅拌均匀,放进适量的醋;2. 和面,分成小面剂,擀成薄薄的面皮,切成小条;3.烧上一大锅水,等水开,盛出一大勺,浇在准备好的香葱上面;4.将面片放进开水锅,稍煮上几分钟,捞出放进刚刚浇制好的香葱汤里。这道美味,最初只是在我消化不良,特别是拉肚子的时候做给我吃的,但后来妈妈发现我喜欢吃,便会经常做给我吃。有了儿子后,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做给儿子吃,但手艺始终比不上妈妈。

揪片

写下揪片这两个字,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是妈妈站在热腾腾的锅边,手里拿着一条面,一片一片揪下,放到飘着蘑菇,木耳,黄花菜的高汤里面,然后再加入新鲜的蔬菜。出锅时,满屋子的香。这香味不亚于著名的河南烩面。

菜蟒

先拌好馅料,通常是韭菜鸡蛋和韭菜羊肉。然后和面,擀出薄饼,将馅料均匀的摊在饼上,然后将饼卷起来,两端捏紧。做出几个后,放在蒸锅上蒸几分钟,然后出锅。因为形状像蟒蛇,因此我们叫它菜蟒。妈妈做这道美味时的场景是:先是妈妈在厨房忙碌,然后妈妈端出第一批美味,我们开始在餐桌旁胡吃海喝;然后妈妈继续回厨房忙碌,等我们将第一批还未结束,妈妈便会端上第二批。

面鱼

炎热的夏天,妈妈会用特殊的漏勺,把面团做成一个个滑溜溜的,形状像鱼的小面剂。然后将混合了蒜泥,芝麻粉,花椒粉,盐,醋等各种调料的酱汁泼在面鱼上,拌匀。

浆面条

妈妈能把芹菜叶子洗净,泡在水里,撒上一把面,几天后,叶子会发黄,变酸。我们叫它浆水。煮面时,加点这种浆水,会让面有一种好吃的酸味。

香椿粉

我的家乡有很多香椿树,因此,每年的春天可以采摘到很多鲜嫩的香椿叶子。嫩芽我们会来放在鸡蛋糊里,炒着吃。而其它的叶子会洗净,放上盐腌制,然后到夏天可以做咸菜吃。但有一年妈妈突发奇想,将叶子洗净,晾干后,研磨成了粉末。到了夏天,拌凉菜的时候,放一点进去,特别提味。

自制酸菜

妈妈不喜欢做咸菜,但有一种她做的很好吃。用雪菜,酸酸的,炒了很好吃,或者煮面条时加一点,让面条增加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但这种腌菜从我11岁之后,这种腌菜没再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只因为我11岁那年,一度被查出营养不良,而妈妈认为这种酸菜是罪魁祸首。

那时那味

小学阶段,跟着妈妈住在一个小山坡上。那时的经济没现在这么发达,菜市场只有镇以上级别的地方才有。小山坡下的居民都是自给自足,也没有买卖的意识。因此食物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肉类和蔬菜。因此,妈妈想尽办法来丰富我们的餐桌。

妈妈自己种的菜

妈妈在办公室边的空地上开垦出了一片菜地,种上小葱,萝卜,小青菜等蔬菜。要知道,那时我们用的水都是妈妈独自去山坡下挑来的。这些自种的蔬菜增加了用水量,也增加了妈妈的肩上担挑的分量。每次到收获季节,品尝妈妈种的菜,都会觉得特别新鲜,特别的美味。

镇上来的鲜肉,鲜菜

妈妈的同事有几个年轻的男老师,住在镇上,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回家。而跟他们关系要好的妈妈总会托他们买些肉和菜。那时的交通也没现在发达,这些男老师往返靠的都是一辆自行车,因此带来的菜肉的量是有限的。但很大程度上补给了我们生活所需。土豆,萝卜,它们简单的被妈妈翻炒,搭配玉米粥吃,总觉得特别的香。到现在我还能记得那个味儿。

萝卜干

由于无法及时购买到新鲜的蔬菜,妈妈会在窗台上晾一些事先未完全切断的白萝卜。等到萝卜因失水而变得皱皱巴巴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洗净切丝,经过葱、蒜、辣椒爆香的热油烹制,那个香,那个咯吱咯吱的嚼劲,无法忘怀。现在每次想起时,也会在家中做萝卜干,但总不是记忆中的味儿。


儿时,妈妈会想尽办法去做出美味的饭菜,来增加我们的食欲,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因此才有了这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味。而挥之不去的还有妈妈那副笑容:我和妹妹在食用时,妈妈通常都是坐在我们对面,默默的,面带微笑的看着我们。但我们在大快朵颐她的劳动成果是,她呈现的总是一副满足的笑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戒学堂】记忆中的美食——妈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