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一一分离焦虑

五一假期过后入园,一一在爸爸走后依旧有些不悦的情绪,不愿换鞋,不愿吃早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装着的煮鸡蛋站在角落里。

其他孩子已经在准备着进行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了。

老师走过去问挂着两颗小泪滴的一一:“一一,爸爸走了,你是不是有些伤心?”

一一点点低下的头,很开心她在伤心时还能与外界沟通。

“你需要我陪着你吗?”老师问。

一一又一次点点低下的头。

“那我可以抱抱你吗?”

一一再次点点头。

老师蹲着拥抱着一一。

“老师有点累了,我们坐下来好吗?”

一一同意了。

于是老师抱着她坐到了可以看见其他孩子活动的角度。

要开始升国旗了。

“老师要开始工作了,你要和我们一起做音乐律动吗?”

她摇摇头。

“那你坐在这吧,等你想加入我们的时候就过来。”

她同意了。

老师离开了。

到了第五首歌曲时,孩子已经欢喜的迫不及待的跳着过来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有生活就会有情绪,伤心是儿童经常会面临的情绪。

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她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她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她的情绪。

成人需要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她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记得有个孩子说:“我在难过的时候,就会坐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听听鸟叫,我们心情就好了。”这就是孩子和自己情绪相处的一种方式。

正常的儿童天然地就和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这非常非常重要。

儿童天生就有认知情绪的内驱力,所谓认知,就是能清楚的表达情绪。表述得准确达意,情绪就能好转。

所以要教孩子认知情绪,首先需要给情绪命名。比如正面管教情绪认知脸谱就给了63种情绪,基本上能满足情绪的命名。

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就如同孩子孩子:“这是眼睛!”“这是鼻子!”“你生气了”“你感到愤怒”“你看上去有些悲伤”……这叫概念或情景配对。

但很愧疚的是我们成人很多时候也并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更没有面对的能力。

所以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文字部分摘自《完整的成长》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志-一一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