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国学大师

近几年国学大师的称号颇有些时髦。媒体上动辄就见国学大师的称谓。有智者坚拒之,如季羡林。有愚者劲揽之,如某长须飘然作仙风道骨状者和那个含泪文人。

我想说的是季羡林先生坚辞国学大师称谓不仅仅是出于谦虚,季先生嘲笑着对朱军说:“我算什么国学大师,我连国学小师也不如”,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家吧,季先生是见过真正的国学大师的人。因为季先生的老师里面就有人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譬如陈寅恪。季先生掌握的外语,据现有统计,说有12门,其中包括巴利文、吐火罗文等死文字。陈寅恪先生掌握的外语至少有19门之多,包括巴利文、吐火罗文。国学大师和外语有关系吗?有,中国从来就不是孤悬于世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很多不同的国家并存于世,尽管现在有的已经灭亡了,但是,他们的文献却有出土。清末以来,就出土了数量颇丰的巴利文、吐火罗文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并与中国同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对证就可以对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真相有更明确的了解,这是以外证内,或者说用新出土的地下资料对证已经流传千百年的地上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陈寅恪用过,王国维用过,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建树简直就是推倒千古独开新域。这才是大师,也许季羡林先生早诞生30年到50年也有可能建立这样的开创之功,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早有一个陈寅恪高高的立在了前头。国学网等媒体联合搞了一个测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好在是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就像是某某心得一样,正确与否与我无关,不过是心得嘛。里面的人物有王国维、蔡元培、陈寅恪、钱钟书、胡适、章太炎、鲁迅、郭沫若、梁启超、冯友兰。这里面,至少有一半人不是大师。蔡元培的主要贡献在教育和美学,对红楼梦有过研究但也无过人成绩,算不得国学大师,从某些材料来看,蔡先生甚至算不得一流的学者。胡适的主要成绩是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本来要写下半部的,可是他学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了,胡先生看了之后觉得自己那半部不写也罢。胡先生还对红学有所研究,但基本止于版本,这虽是国学的功夫,但红学算不得正宗国学。胡先生另一学术成果是水经注的研究,达到了当时的一流水平。但只有这些是称不起国学大师的,虽有精专,却乏大气与广博,可以是专家却难称大师,胡先生也极有自知之明,因此当清华大学国学院聘请他当导师时候,他明确谢绝,并推荐了章太炎等。钱钟书是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大师,国学成绩偏于文学,比较著名的就是《管锥编》、《宋诗选注》等等,确实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上有很多突破性的创建,更能从理论上中外印证,互相启发,蔚成大观,大师之称确实不过,但称为国学大师,可能尚有不足。学问极博却失之于碎,在综合性系统性上略逊。再加上国学的专门研究著作并不是很多。因此,称之为学术大师没问题,称之为国学大师,还有待商榷。鲁迅的国学成果就两本书《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小说,从来就不是国学正部,文学也只是国学中的一支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又尴尬的可怜。那么,鲁迅也就算不上国学大师了。鲁迅的老师章太炎、鲁迅深为认可的《流沙坠简》的作者王国维这二位才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天资聪明,少年成名,学问淹博,为人坦荡,虽说超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很多,但是影响甚巨,可勉强成为国学大师,其实他的国学未必能超过其师康有为。康的国学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以今释古以我释古的非科学因素,不过他是学术为政治服务,目的在托古改制,所承袭的又是今经文学派的路子,其撰著虽有臆说,但是今经文的学脉自汉以来流传数千年,代有卓者,已经是中国国学研究的大门派啦,所以不必苛求啦。郭沫若是马克思主义国学大师,对历史对甲骨文等等均有独自的创获,作为国学大师可以勉强凑在末尾。冯友兰肯定不是国学大师,老先生把《中国哲学史》写了一辈子改了一辈子,而且经常的随世俯仰,学无定见,在气度上就已经输了半截。那么近现代人物中还有哪些人可以称为国学大师呢?鄙人愚见,陈垣应该算一个。刘师培应该算一个。黄侃应该算一个。叶德辉也应该算一个。顾颉刚也应该算一个,钱穆呢,也可加进来吧?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开创之功的李济是不是也该算一个呢?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很多人嚷嚷国学,到底国学该包括那些东西呢?这些嚷嚷的人未必就明白。国学,包括这样三大部分:典章、典籍、器物。这三者,似乎都可以看成历史范畴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国学哪一样是今天的呢?我们前面列举的几位,基本都是在这三个领域都广有蓄积卓有成绩的。但是,如果把器物专门拿出来的话,那么几位器物研究有突出成绩的学者如古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青铜器研究的陈梦家、字画研究的张伯驹、家具研究的王世襄等等,可不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呢?

国学大师是个很大很大的名头,不是一般人可以当得了的。有一个人的国学成就非常大,他的国学研究从唐诗直追先秦,诗经、楚辞等等领域内都卓有建树,但是几乎没有人称之为国学大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他有了这样的成就,但是在同辈眼中还没有像陈寅恪那样达到那种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步,因此也就没有人称之为大师,尽管他的国学修为远不是今天的所谓大师可以相比的,这个人就是闻一多。如果今天有人想当国学大师的话,他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及得闻一多的十分之一。否则,还是隔着大师远一点的好。

蔡元培德国留学归来去看望老师章太炎,章太炎问蔡留学多年学问进益如何,蔡先生答曰:“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蔡先生是严谨的明智的。现在的某些国学大师们先骗了自己又出来骗别人,这不是国学大师,这是意淫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来谈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