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真的能够学到东西吗?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看电影真的能够学到东西吗?

上一辈的人,包括不少我喜欢的名人在内,大都爱看电影。以至于“阅片量”成了某种文化程度的象征,你不写几篇影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这也是不少豆瓣文青优越感的来源。

我很少主动在家看电影,一两个月和朋友们去次电影院才是常态。而我阅片量都是通过“谷阿莫”的《X分钟说完一部电影》贡献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电影耗时实在是有些长。对于早已接受过像游戏等等高强度刺激,又有高强度学习压力的我来说,单纯坐在电脑前2个小时看一部电影,总会觉得些许焦虑和无聊。

上一辈人爱看电影,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可供娱乐的事情的确不多,而电影可是个稀罕事儿——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模仿电影情节、探讨电影剧情就成了很多人儿时的回忆。

直到这样一帮人长大后,看电影已然成为了一个长期养成的大众共同爱好,所以它几乎可以成为一个通用的的“闲聊主题”。

想想吧——时间足够长;顺便能吃顿饭;自带多重话题;甚至可以直接试探价值观;又还是双方共同的爱好。——能够满足这几大条件的事儿,恐怕也只有电影了。

所以,爱看电影,就有了不小的社交属性加持。而不爱看电影,很多时候,你都和别人聊不到一块去,这可是很尴尬。

但是,正由于电影自带的话题(价值观)属性。很多人总是喜欢把电影和学习放到一块儿说。

不少议论文和辩论的论据、对社会的思考、对关系的分析、对人生的感悟,都和电影情节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做法实在是对电影的过分高估。

就如同很多人喜欢把学英语和看美剧结合在一起一样无奈——学英语可是正经事,你需要枯燥地刻意练习,而看美剧可不一样。

如果你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你就会像我一样体会到,哪怕看了上千集的动漫,都没学会几句日语——甚至是,依然一句也不会说。

我认为,看电影学习和看美剧学英语其中有一点点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电影有对现实映射的情节——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难得的一部。

(好吧,我又装逼了,我承认我只看过两遍,以及一些狂赞的影评,这里的“狂赞”不是修辞手法,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狂暴的赞美)

而不讲道理,单纯让人看个开心的电影,也未尝不可。

就比如很多文青总是怒骂(这里的“怒骂”也不是修辞手法)张艺谋的电影剧作华丽、毫无内涵。

而这种,就是为了看个痛快(或者搞笑),然后吃顿肉蟹煲,聊聊“这电影真太爽了”的电影,又有什么不好呢?

通过看电影来看人生百态、世态炎凉,这种“功能”实在是被过分高估了。

要是文艺青年们真的这么想知道人生百态是怎样的,像《我在底层的生活》的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一样真的去底层一探绝对比看100部电影都有效。

不然,一部电影真的能带来那么深刻,以至于刻骨铭心的情感吗?——我真的深表怀疑。

我认为,电影应该属于一种虚构类的文学创作,有各种类型,同种类型里才有好有坏,不同类型有面对不同的人群。而且,比纯文字更好的地方,它能展现的细节明显更为丰富。

但是,正因为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没有严谨的学术支持,没有真实的社会背景,没有深入的专业知识,也没有非虚构类文字的细致入微的逻辑内涵,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所以,必然导致电影的娱乐性强于学习功能。

不能怪一些人说“看个电影别装得自己很有文化”。

事实上,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描述自己观点、写影评,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隐晦而深厚的虚荣在作怪。——至少,我自己就有这种行为啊。

好了。

看部电影,再看点影评,偶尔娱乐一下,增加一些生活趣味,也挺好的~是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电影真的能够学到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