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到底是健康食物还是致癌食物?

这是一个很好但很辩证的问题。

你想吃到被称作健康食品的油条,可能性真的不大...

同时,致癌这个词不能过度使用。

对致癌的理解

致癌这个词的界限极其模糊,癌症是一个生活状态导致基因逐步变异的过程,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的缓慢过程,如果说致癌,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有致癌的嫌疑,我们活着就是在致癌。如果说,油条是否会影响健康,这样比较合适。

另外,如果你吃到某些被确定是致癌物的物质,只要不“坚持不懈”的食用,导致癌症的风险是很小的。

不过同时,你如果“认真”吃被确定为有致癌风险的食物,并且持续不断,你就等于是为自己得癌症开了一个绿色通道,会比原先快出10倍以上的速度接近癌症。

另外,比要对得癌症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不只是吃得不对会导致癌症,有很多其它因素也会导致癌症。癌症,是一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譬如,基因遗传、生活方式、饮食方式、情绪压力、生活环境、空气、水、食品安全等等。

油条不健康的原因

中国炸油条的传统工艺是,油条想把它炸得蓬松酥脆,就需要在油条中加入明矾和一些小苏打。再行内有这样一句话:一碱二矾三钱盐,也就是说,五公斤的面粉里,要加入一两的碱面、二两明矾、三两盐,这样炸出的油条就好吃。

明矾和碳酸氢钠(小苏打)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被油炸的食物,譬如,油条、油饼等体积变大,内部空洞很多,导致蓬松酥脆。

并且,用这两个东西组合,成本低、很好用、易操作,是炸油条的饮食店最普遍的制作工艺。

明矾中的铝很多,会导致你在吃油条时吃进去很多残留的铝。特别是长期吃油条的人,身体中铝超标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除了油条以外的其他油炸食物几乎都有这个问题。

国家对于铝残留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在2014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标准里已经有说明,不过文字是这样的:明矾作为膨松剂和稳定剂,可以用于豆类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虾片、婄烤食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还有就是膨化食品。

在这个标准里,明矾的使用量是这么界定的: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也就是说,加多少是由生产这根据产品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并没有明确的数据限定。

油条的做法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国家的规定也是如此描述的,再加上明矾使用是极其方便、有效的,所以,在你迟到的很多食物里,残留铝比比皆是。

油条、油饼、馓子、麻花、虾片、馒头、面包、蛋糕、粉丝、凉粉、粉条、凉皮、米皮、豆腐、膨化食品、薯片、海蜇皮、海蜇头......

你这么理解一下,只要会导致蓬松、有嚼劲、有特别的弹性、QQ的感觉、有劲道、拉不破的饺子皮等等,都含有含铝膨松剂。

有人说,馒头、包子不是用酵母发酵吗?是的,不过天然酵母的蓬松度绝对没有泡打粉来得好,而泡打粉的核心配方就是明矾加上小苏打(碳酸氢钠)。

市面上也会有不含铝的泡打粉,但成本较高,既然食客吃不出这个铝,同时对于铝没有危害认知,同时是约定俗成沿用下来的,所以,你吃到的这些食物里99%的泡打粉都应该是小苏打加明矾。残留铝是必定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次检测发现: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现象,超过三分之一。二膨化食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儿童,而儿童是被铝伤害的主要群体之一。

另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线监测发现:

市售烘焙面食(面包)中的平均铝含量为126mg/kg。

市售蒸制面食平均铝含量为149mg/kg。

油条的平均铝含量为495.6mg/kg。

膨化食品平均铝含量为3000mg/kg。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一个60kg体重的成年人,每周摄入铝不超过120mg,也就是说,每天不超过17mg。

跟这个数据对比一下,你就知道,超标是没有悬念的。

铝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是很大的。

虽然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4年颁布了禁止使用含铝添加剂的公告,但不包括油条、馓子、麻花等等这样的油炸食品,因为,很难找到替代明矾的添加剂。

在这个公告中明确规定了膨化食品不可以含铝,但是,在监管的这个部分,应该做不到无死角监管,所以,一些小的牌子就很难说了,要吃膨化食品尽量吃大牌子,避免购买不知名的牌子和一些小摊贩自己做的膨化食品,这个部分应该问题不少。

其它有可能的伤害

油品。炸油条的油品很难保证健康,并且,大部分小摊贩炸油条使用的油,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几乎也是99%,没有哪家是一锅油条的油就用一次,这样要倒闭的。

重复使用的油含有确定的致癌物三四苯并吡、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等有害物质。

还有一些不能确定的添加物,自己上网搜索一下,估计你会有点被惊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油条到底是健康食物还是致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