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厉害么?西天取经还是西天买经?从《西游记》看古代政治逻辑

前几天看了一本林庚先生的《<西游记>漫话》,作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来自市井的,整部作品也是充满童心,很有幽默感的。看完觉得作者分析的内容有点儿出乎意料,细想又很有道理,很刷新认知。紧接着又看到了萨孟武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从古代政治思想角度来分析的,有些分析也是挺意外的,很有意思。

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最近看的萨孟武先生的第二本书。跟之前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一样,萨孟武先生在这本小书中仍然是借题发挥,从《西游记》的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处着眼,分析背后所涉及的古代政治逻辑。

从政治角度去分析《西游记》,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萨孟武先生来说,可谓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萨孟武先生贯通古今,在分析过程中,常常引经据典、随手拈来,把春秋战国各家的相关思想观点、以及西方近现代经典的政治思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论述,足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萨孟武先生从《西游记》中所看到的古代政治逻辑,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处事规则。理解了这些基本规则,就能够举一反三,帮助我们理解其他历史事件或者故事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规则能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解答心中的疑惑,甚至颠覆以往的看法。


孙悟空自然是孩童心目中的大英雄,尤其是大闹天宫的时候,简直本领通天,让玉帝无可奈何。可是堂堂的玉帝为啥这么窝囊?我小时候对这一点一直很不理解。看起来玉帝好像没一点儿本事,简直“弱爆了”,只会四处求助。

按照《西游记》中所说,玉帝可是“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且这些全都是大劫。算算这年数,应该是法力超级厉害的人物。按照萨孟武先生的看法,“历无数次的大劫而不灭,可知玉帝是法力无边的”

可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他不亲自出马搞定孙悟空呢?这也是我小时候的疑惑。这本书分析了这个问题,因为他要保持神秘,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法力,让人觉得深不可测。萨孟武认为,玉帝永保至尊地位的秘诀,恰恰是“保持神秘”。神秘能带来威严,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这就像古代皇帝都住在深宫之中,臣子和平民轻易见不到,让人觉得很神圣、不可狎昵一样。一个人成就再高,如果有发小见过他小时候最糗的样子,恐怕他在这个发小面前也很难保持神圣的威严。

玉帝不亲自出马,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在于“人主之道,不自操事”,“人主之道,不自计虑”。作为君主,玉帝的主要职责是掌管要务,懂得用人和授权,对大事进行决断,而不是事必躬亲。

这一点跟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一致的。高管负责战略方针、任用有能力的中层人员,中层管理者负责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领导部门团队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如果领导不懂得授权,凡事都要亲自过问,业务运转会变得效率很低。同时,领导也必须有足够的决断力,在关键时刻谨慎权衡,做出更优的选择。

当然,君主“不自操事”、“不自计虑”,也是为了避免因失误而有损自己的形象。在古代思想中,皇帝坐拥天下。如果做具体事的话,做对了,没啥可赏的,毕竟全天下本就都是皇帝的私产;可是万一做错了,就会让臣民非议,怀疑皇帝的能力,有损帝王的威严了。

从古至今,那些帝王、君主、大boss们,多数都藏在幕后调兵遣将,很少亲自走到台前来。那么,玉帝到底多厉害?这是个永远的迷,只能猜测,无法确认结果。


唐僧取经时,阿傩、伽叶索要“人事”贿赂。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古代政治逻辑跟我们平时想的不一样。

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到了西天取经书的时候,因为没钱贿赂尊者,第一次只拿到了空白的经书。那会儿觉得索要贿赂的尊者真可恨啊,哪儿像是出家人,肯定是背着佛祖使坏,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可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对于孙悟空的投诉,如来佛祖是这样回答的,“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这么说,尊者索贿,不给钱,就给空白经书,佛祖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了。西天取经,变成了西天买经。佛祖身边掌管传经的最亲近的尊者,都是贪财的人。

为什么佛祖竟然把贪财之人放在身边、掌管传经这么重要的事情呢?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大贪官和珅。从我们朴素或者说幼稚的观点里,贪官是最可恨的,应该全面肃清。可为啥佛祖和帝王还这么信任他们并委以重任呢?书里回答了,因为贪墨之臣可靠

这又跟想当然的想法不一样了。贪财的人,不是在偷偷啃食朝廷的财富和百姓的心血么?可靠在哪儿?其实这个所谓的可靠是相对于帝王的统治说的。贪官既然一心贪财,那也就没有什么更远大的志向,不会去刻意树立正面形象、博取百姓的拥戴了,那么他就不想也不会危及皇帝的统治地位了。

帝王心里第一要务,就是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掌握权力的朝臣,既要好好任用,又要时刻提防。如果被皇帝怀疑自己有野心,那这个大臣也就走不远了。所以,有些原本清廉正直的大臣,宁愿自污来打消帝王的疑虑,好让君臣相安无事。

黥布造反的时候,在外带兵打仗的刘邦,三天两头就派使者问候下身处大后方的相国萧何。为啥?因为不放心啊,怕他手握资源、自立山头。萧何在门客提点之下,了解了刘邦的用意,于是多买很多田地来自污名声,这下刘邦终于放心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大贪官,很多的确是为了自己敛财,也有小部分像萧何这样的,故意自污名声来消除帝王的疑虑,这也是很无奈的事儿。

同样一部《西游记》,普通读者看的是幽默风趣的故事;林庚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写出了《<西游记>漫话》;萨孟武从政治思想角度借题发挥,写出了《<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作为普通读者,看看这些从不同角度解读的书,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得到不同的启发,对《西游记》的理解更加全面。


2018.12.13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帝厉害么?西天取经还是西天买经?从《西游记》看古代政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