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思想流派是为政治现实服务的

 

图片发自App


    “哲学”一词到底是一个舶来品。古代先贤也不知道“哲学”是什么。按冯老的观点说,哲学是“思想思想的思想”。所以称古代先贤为“思想家”比称哲学家更为合适,也能在感情上为国人接受。

图片发自App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和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下,滋养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体系。中国古人靠“天”吃饭,以经验来过生活,二十四节气就是最好的例证。到什么时候该耕种就耕种,他们不太需要创新,而在乎守成。而古希腊靠“海”吃饭,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创新和冒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民族性格。

      有记载的思想流派出自春秋战国。这是这个动荡变化的时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新的阶层产生了,旧的阶层消亡了。原来的阶级结构被打破了,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变化的社会自然激起了思想的活跃。不同的阶层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纷纷著书立说,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周朝,以吏为师。学术的权力掌握在贵族的手里。但是王室丧失了权力后,官吏也丧失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不再是“官”,而成为了私学的“师”?各个学派就从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儒家,是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老师,所谓的经典就是周礼。道家,是轻物重生的隐者。名家,是重名轻实的颂师。阴阳家,是了解天文历法和四时变化的方士。墨家,是小生产者代表的侠士。法家,是给君王出谋划策的法术之士。

        争鸣,自然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其本质是不同阶层利益的较量。儒家大多出身上层阶级,而墨家却大多出身下层阶级。关于礼乐,出身没落贵族的孔子自然提倡复礼。但从平民的观点来说,礼乐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之处。而道家无为的观点也是反对君主为了个人目的而毫无节制地征用民力,发动战争。

图片发自App

      思想家为了自己的阶层利益进行授课,游说;比如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场面确实壮观。但是君主才是这些学说能否发扬光大的最终决定者。在春秋战国,能青史留名的主要是辅佐君王的方士,君王不相信仁义礼信这一套的说教,那成不了霸业;君王也不相信道家的无为而治,那样只会被别人吃掉;君王更不会体恤墨家的兼相爱。因此最后法家学说成为了主流;而商鞅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打击其他学说。不过那个时代一些侠肝义胆的故事也流传于世,侠和士也以自己的方式留名青史。

      思想家及其流派,最终是要接受被统治者挑选和排除的命运的;终究是要为政治现实服务的。

      时代在进步各个思想流派也在变化进步,互相借鉴吸收。阴阳家把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相结合。荀子和庄子都出现了折中趋势。法家把“刑”上到了大夫,儒家把“礼”下到了平民。到了汉代,新儒家的创立者董仲舒把阴阳家和儒家混合了,这样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的新学说被统治者接纳推广;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家学说被改造成了一种权术。孔子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如若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儒家在变化,道家也在复兴。佛教的传入,让道家多了一个新盟友—佛学。佛学和道家哲学的精妙结合出现了禅宗。新道家的出现,分为主理派和主情派。主理派任从理性,主情派任从冲动。放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大背景下,改造过的新儒家,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束缚人的名教,失去了其生命力。饱受分裂动荡的人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追求风流,放浪形骸,任从冲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魏晋风度。

图片发自App

      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在中国渐渐发展壮大了,道教作为民族宗教也受佛教影响自成体系颇具规模。佛即是觉悟,梵语是“菩提”。佛教追求的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即是“涅槃"。这套学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而被扶持,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最好的缩影。然而佛教的理论不仅被“中国化”了,各个朝代佛教的命运,也因统治者的政策变化而起伏。有扶持时的兴盛,有灭佛时的无奈,有战乱时的利用,可叹,佛家清静地也免不了世俗的侵扰。

      汉时形成的新儒家到了宋,又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学派。二者的争论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争,是柏拉图式的实在论和康德式的观念论之争,又有中国浪漫主义(风流)和古典主义(名教)的纠葛。还有本体论之争,理学认为理在气先,心学则追求致良知。最后朱熹对《四书》的解释成为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理学也成为了官方学说,延续了几百年。而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也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致良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完人”。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后代的中国人还漂洋过海影响了日本人。由此可见心学的巨大影响力。

        到了近代,中国哲学已经僵化了。而西方哲学的传入,特别是逻辑分析法的传入,给中国哲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近代哲学的变化就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了。

      纵览中国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一个思想流派登场后如若没有与时俱进就会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只有不断发展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而每一个思想流派的革新和吸收又往往受政治的影响,被统治者利用或选择,甚至打压。以占据主流的儒家为例,孔子建立的儒家开始是不受统治者待见的,到了汉朝被改造加入了阴阳家的宇宙生成论后,又形成了自己的伦理学说;从而被确立为官方思想。到了宋朝,新儒家吸收了道家和佛学的观点后,又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儒家其实已经融入了许多道家,佛家,甚至法家的观点。直至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家遭遇了危机,但是新世纪儒家又获得了发展。

      每一个思想流派都在变化和吸收借鉴他家学说的观点。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还体现了政治的变动。统治者以他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各个思想流派,符合统治者要求的被扶持发展,不符合的被冷落压制。虽然有的学派也在抗争,以自己的方式释放着影响,但最后也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以上是中国哲学不得不面对的政治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思想流派是为政治现实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