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党史学习2: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一、变法原因

中华民族具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是在它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与它伴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在历代的统治者眼里,中国更是“天朝上国”,无需和蛮夷通联,进而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近代这种自我封闭更加突出。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时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正在高速发展。尤其是在英国等西方国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仅仅给欧洲的人民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还给在欧洲产生了了自由与民主的思想,并进一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欧洲的市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他们急需一个广阔的市场来倾销他们的工业产品。于是,欧洲各列强将目光一致的投向了一个地点:中国——那个具有广袤市场的东方国度。在通商请求多次遭到清朝拒绝以及清朝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下,西方列强便想用鸦片和大炮强行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时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和世界尤其是西方列强有相当巨大的差距。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偶尔胜利也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句话是对当时清朝最形象的描述。与战争失败伴随而来的,便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放开市场,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持续了长达近一个世纪。其中导致维新变法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往清朝的失败均是与欧洲列强,但这次确是中国一直认为的附属国——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极大的刺激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

二、变法方式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后,面临亡国的危机,国人开始走出故步自封的大门,突破封建统治的制约,并开始一步步苏醒,众多爱国人士对当时的时局进行反思然后纷纷向清政府献言献策,想要变法以救中国。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康有为凭着自己的那一套西方书本理论和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维新变法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在上书的《上清帝第六书》中明确反对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力请求维新变革,使国家富强起来。康有为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一是下诏鼓天下之气;二是迁都定天下之本;三是练兵强天下之势;四是变法成天下之治。他还指出前三项只是当前权益应敌之策,唯有第四项才变法成天下之治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大计。

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康有为列举了世界各国兴亡盛衰的原因以及教训,充分说明了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光绪皇帝尽快确定国家的基本方针以及前进方向,光绪帝也希望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吸取经验,面对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清朝,也只有接受康有为的建议进行变法。他通过对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变法的三条纲领:“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i]” 【1】这三条之中最根本的一条便是第二条——开制度局,试图以此排除守旧派官员的抵制以及干扰,发现并且选拔天下的维新变法之才,使维新变法的政策可以顺利推行实施,以此来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光绪帝也希望甲午战争战败中吸取经验,面对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清朝,变法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在西太后慈禧的默许下,在朝中大臣的答允下,光绪帝于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下旨颁布《明定国是诏》,这件事也就是戊戌变法的开端。维新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经济建设改革、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几大部分。

三、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仅仅实施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扑灭了。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有封建阶级和西方列强的大力阻扰外,维新变法本身的实用性也是值得探讨的。

(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都是被排除在维新变法之外的。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往今来,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由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劳动中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能否成功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维新变法的领导者却没有动手发动人民群众。他们从变法的开始就站在反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他们也不敢奢想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推翻封建阶级统治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是寄希望于封建统治阶级能够向资产阶级让一点步以及西方列强能够对中国的资产阶级给予支持,进而实现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因此康有为在变法时只是涉及到了社会的上层,出于各种对广大人民群众警惕的原因,维新变法本身的思想并没有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传播,这使得维新变法失去了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最强有力的依靠。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此时的中国的资产阶级经过初步的发展开始登上舞台,这是百日维新发动的经济基础,但是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导致中国的资产阶级较为软弱,并不具备进行维新变法的能力。

而且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使清朝通过变法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欧洲列强和中国的封建主义会同意并支持。因此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认为只要说服了光绪皇帝,便可以实行维新变法,使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成为资产阶级国家并富强起来。但他们却放过了这场变法最大的阻挠者——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当时利益的既得者,变法不同于日本明治维新的一点便是维新变法只会让封建阶级丧失利益,而日本明治维新却是给予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一定的让步。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是维新变法的最大障碍。其次就是当时的欧洲列强,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实现富强,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受损,所以要阻挠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因此,维新派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来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和西方列强的同情与支持是十分可笑的。资产阶级如此的软弱与无能,使得变法实在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变法当然也是被封建统治阶级与西方列强共同阻止,变法结果也理所当然的是失败。

(三)维新派的实际影响有限。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维新派因此打出了救亡图存的大旗来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但是由于维新派认识上的不足,本身的缺陷,并且严重的脱离人民群众。因此,维新派能影响的基本人群只有对当时的政治现状不满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绅士以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维新派通过组建一些组织把部分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并且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主张传输到这些知识分子中间去,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以推进变法。但这并不说明这些知识分子都是真正支持维新变法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也都是各怀鬼胎,甚至他们时当时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与利益。袁世凯最初也是光绪皇帝和维新派认为的维新变法的有力支持者,并将其视为变法的得力干将,谭嗣同曾经只身一人前往袁世凯的住所,说服袁世凯举兵逼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同意进行维新变法,袁世凯也欣然应诺。然而,袁世凯看到慈禧等守旧派的势力远远超过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他随即向守旧派出卖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随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了宫廷政变然后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

(四)光绪虽然支持维新变法,但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维新派皇帝,君主立宪制要依靠一个皇帝来建立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光绪只是把维新派当作与慈禧太后争权的工具来用。在和慈禧太后的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光绪把维新派引以为援,试图借助维新派的力量来从慈禧太后手里夺得权力。

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只是一场书生变法,将光绪皇帝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幼稚与无能暴露出来。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起到启蒙思想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得到传播,所以不难看出戊戌变法的实际影响是相当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党史学习2: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