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原文】为人凡决物①,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②有利焉,去其 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 使离害者,此事之失③。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 之。于是度以往事④,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 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 可则决之;从福⑤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 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注释】①决物:决断事情。 ②偏:不正。 ③失:过错、过失。 ④度以往事:凭过去的事去揣度。 ⑤从福:追求幸福。

【译文】大凡为人决断事情,一定是因为有了疑惑。那么要解决这些,一定要借助于有疑问的人,都希望得到幸福,而不希望得到忧患。对于那些有害的事即使有什么东西引诱,也不要陷于迷惑。决断应该有利益,失去利益就不会被接受,这就必须依据谋略。假设一个从事善事的人,却在暗中做坏事,那我们就可以不接受他的言行,如此就会使双方的关系疏远。因此,如果容忍那些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容忍他们制造灾害,那就是在决断事情上的失误。圣人所以能够完成大事业的因素有五个: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袒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君道是为守常而努力,臣道是为进取而努力;君道无为而以平明为主,臣道有为而以机要为主,所以必须运用这四者小心谨慎进行。于是猜测以前的旧事,以便和未来的新事互相验证,再参考平素的言行,如果一致就能作出决定。于是根据过去的事加以揣度,运用将来的事情进行判断,再以平素作为参考,可行就作出决断;不用劳费心力就能成功,可行就作出决断;要劳费心力遭受辛苦,然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行就作出决断;消除祸患,可行就作出决断;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决断,所以判定实情解决疑难是各种事物的关键,拨乱反正以决定成败,是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先代君主用蓍草和龟甲来帮助自己作出决断。

【评析】本篇讲述了六个"可决策":明了历史上的纷乱斗争,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参考现在发生的事 情,就可决策;上司美名远播,但他现在陷于危难,可帮助决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功,可 以决策,虽费力劳神,但不这样做不行,也可以决策,此时不过是下策而已;能够为人排忧解 难,则可决策;能够使福从天降,则可决策。鬼谷子说:决策,是万事万物的关键所在。真是 至理明言!鬼谷子还讲了五种决策方案:有时以正大光明的德行感化人,有时以隐藏不露的机 关惩罚人,有时以信义道德教导人,有时让人民蒙蔽无知,有时让人民朴素无欲。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原文】安徐正静,其被①节无不肉②。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③,以待倾④损。有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⑤,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 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⑥。有主明。

【注释】①被:及,达到。 ②肉:肥满。 ③虚心平意:内心谦虚,意志平和。 ④倾:倒塌、覆灭。 ⑤以天下之目视者:以天下人的眼光去看。 ⑥塞:堵塞、蒙蔽。

【译文】如果一个人能安、徐、正、静的话,那么他的修养自然能达到应有的境界,这是毫无问题的。如果善于合作而不能安静,就要心平气和地等待变化,以恢复安静。眼睛要明亮,耳朵要敏锐,心智要敏捷。为人君的,假如用天下的眼睛来看,那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假如用天下的耳朵来听,那就没有什么听不见的;假如用天下的思想来思考,那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天下人心聚于一处,就像车轮一样并排前进,那么君主的眼睛就不会被蒙蔽;可见君主要明察天下了解百姓疾苦才行。

【原文】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①。"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②。高山仰之可极③,深渊度之可测。 神明④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⑤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 天下神明,而况奸者⑥干君?有主赏。

【注释】①勿坚而拒之: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 ②拒之则闭塞:拒绝采纳臣民的进言,那民心必然离叛,使君主和臣民之间的通路闭塞。 ③可极:可看到顶点。 ④神明:谓无所不知,如神之明。 ⑤验:和证据互相对照,以便明了真相。 ⑥奸者:邪恶、狡诈的人。

【译文】接受听言的方法:"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守卫君主,拒绝进言,就 会阻碍君主视听。仰望高山可以看到山顶,测量深渊可以测到渊底;然而神明的心境是正静 的,那是绝对没办法测出高深的,可见君主必须广泛采纳广大民众的意见。 使用奖赏的原则贵在守信,使用惩罚贵在公正。奖赏贵在守信,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 证。那些不能听到或见到的,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发生影响。至诚在于天下畅通,要让 百姓知晓,犹如有神明君主保佑一样。又何惧奸邪之徒冒犯君主呢?因此君主一定要信赏必 罚。以上主赏。

【原文】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①。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心为九窍②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③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 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④。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⑤。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⑥?开闭不 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注释】①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指应知天时、地利、人事。②九窍:就是口、两耳、两眼、两鼻孔、二便孔等,但是通常都除掉二便孔而称为"七窍"。 窍:小孔、洞。 ③为善:做好事。 ④圣人用之,故能赏之:用之,任用他们。赏之,疑为"掌之"。 ⑤乱:叛乱。 ⑥开:原意为开门,这里指开放而引起的变化。

【译文】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也应知晓,还应知荧惑星运行到了何处。可见君主的发问必须针对天时、地利、人和。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主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就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就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来朝见的思想,斟酌实际情形而给予赏赐,如此就不会劳民伤财。依据遵循事理,所以能够长久。以上主因。为人君的必须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如果君主不通人情道理,那么群臣就会发生骚乱。人间没有一点声音是不正常的,对内对外都没有交流,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变呢?开放或封闭 使用不当,就无法发现善政的根源,可见为人君者必须普遍通晓事理。以上主周。

【原文】一曰长目①,二曰飞耳②,三曰树明③。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 更。有主恭。 循名而为④,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⑤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 实之德⑥,德生于和⑦,和生于当。有主名。

【注释】①长目:眼睛看很远。 ②飞耳:耳朵听很远。 ③树明:明察事物。 ④循名而为:采取符合名分的行动。 ⑤当:适合、恰当。 ⑥德:道德。 ⑦和:和谐、协调。

【译文】一个叫"千里眼",一个叫"顺风耳",一个叫"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也就是在隐隐约 约、渺渺茫茫之中,这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在黑暗中也不变更,可见君主所用来观察天 下的就是千里眼、顺风耳和万灵心。 遵循名分去做,实际就安全而完好。名和实互相依托,反过来又合于情理。所以说:名分诞生 于实在,实在诞生于真理。真理诞生于名实相符的道德之中,而道德诞生于和平之中,和平诞 生于适当。可见君主必须采取恰如其分的手段。

【评析】鬼谷子先生认为:"养志是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实现,需要养志以通达。要求为人君者必须做 到:安徐正静的境界;高瞻远瞩,耳聪目明;善于听取各种言辞;赏罚必正;善于统领百官, 遵循为政之理;思维周密,洞察隐微。所谓柔顺处事,指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行 动。"老子说:"知道规律,叫做明","知道规律,所以能包容万物。能包容万物,所以坦然大 公。坦然大公,所以天下归服。天下归服,于是顺应了自然。顺应了自然这才是处世之道。掌 握了处世之道,就能长治久安,终身不遭危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