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是否让回家变得两难:我想小“家”,但我也爱大“家”

距离农历2021年春节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去年同期,全国人民还在响应国家全民居家严格应对疫情,今年此时,虽然情况相对舒缓,但个别地区的形势同样严俊。从本土病例突现的辽宁、黑龙江开始,再到现在病例人数激增、全省动员追踪通报的河北,这个冬天新一轮的考验接踵而至,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的情况,也始终牵动着一颗颗全国各地在年关到来前盼望归乡的心,能否回家、春节返乡有何要求成为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而多地也陆续发出建议:非必要不返乡。

连日来,湖南、河北、北京、上海等多地相继发布通告,倡导和建议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在务工地过年;如确有需返乡者,需严格遵守当地核酸、备案、隔离等防控要求。

春节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外打拼的人们年底渴望阖家团圆的心情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最大的争论在于如何定义各地政府通告的“非不必要”,以及倡议是非强制性的,那么具体该如何落实?

首先,“非不必要”这个有着强烈擦边意义的词在不同人视角中有着不同的理解。

作为一般务工的打工人一年没回老家,想回家看看妻儿、回家结婚、看望陪伴年迈体衰的父母是否是必要呢?客观角度来说,除去生老病死,还有什么是必要的呢?但对每个普通的个人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必要的,法不止即为可,多半人都是你尽管倡议,照着做算我输(当然这是个玩笑话)。

真正的矛盾是大局和小家哪个更重要吗?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对于老百姓而言,家的地位在心中最重要。如果你决定走,同时也要做好惹上麻烦的准备,无论是企业还是打工人,双方立场的烦恼都是可预见的。

对企业来说,接受倡议,员工情绪激烈,冲突需要自我消化;不接受倡议,若有人感染,查封处罚损失后果自负。

对员工而言,回家可以,回来一切安好便罢,倘若有一丝半点问题那就是秋后算账;以往各地都有感染或疑似人员个人信息被公开的情况,随之而来的隐私和舆论压力同样巨大。

很多人都因这个倡议陷入两难,但这个“难”是在人性角度,而非利益角度。

去年3到4月,国家倡议房东减免3个月房租,体谅租客共同应对艰难。

尽管有不同的媒体报道各地房东的响应行动,但大多房客的实际经历都是没有一个房东接受倡议,以小编自己的公寓为例,房东以“我打过电话,大多都在没怎么回家”为由拒绝减免房租。

谈格局谈信仰,我可以和你畅聊古今中外,但是触碰我的利益,抱歉,“你房租还没交呢”。因此可以想象,此次倡议在具体执行环节会有多困难,尤其是上行下效上的难度可想而知,毕竟人命关天事,任谁愿出错。

1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是倡议还远远不够,欧洲英法等国由于不能强制公民的自由,屡次只是强烈建议和呼吁民众没有事情不要出门,尽量居家,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一年多了,每天的感染人数还是好几万。所以政府倡议应避免两个极端,“一刀切”和流于形式:“非必要不返乡”变成“必要也不能返乡”,防疫失去人情温度,也会造成更多难点和盲点。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和市场的推动下,“快递不打烊”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和快递一样,很多城市本地的餐馆饭店也会持续营业,联联也会在节前节后继续为各位小伙伴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在各位小伙伴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一直在,私信我们说说你过年想吃什么?

模糊不清的政策,只是压力甩给了民众,不出问题是上面的建议好,出了问题就是民众的不听话。只有明确清晰的条款,才能让大家准确的执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去年,我们把国庆节称为“迟到的春节”,但同样过得红红火火,今年真的到了过年,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倡议是否让回家变得两难:我想小“家”,但我也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