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基本和他做什么样的人有很大的关系。我来用中西方的观点来回答下读什么样的书,以及如何避免百无一用是书生吧。


在国人的观念里,围绕读书有几句千古流传的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觉得这几句话都是大致对的。但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经过时了,这句话是在科举时代的话了,由于现在没有科举制度同时已经现代化了,所以读书=成功已经是过去时了。


‘修齐治平’是对的,我们读书对于普通人就是先让自己知道如果提升自我,再进一步帮助家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要我们读书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行万里路是去不断的实践而不是建那些空中楼阁,去不断的看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遇到不同的人。热爱旅行的人不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永远知道真实的世界,努力生活的人们在忙碌些什么。


在西方的读书的体系中,我觉得培根的《论读书》是最经典的说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西方对一个人的一生的评价是:


这个人一生创造了多少价值。


这个人一生是否Honor,这个人是否Decent。


那么其实在中国与西方对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人其实很一致,就是如果这个人创造了多少价值来评估下最容易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普遍读书最多的人是医生,他们在获得医生的职业之前都要读大量的书籍,而且他们工作之后会对这个世界创造大量的价值,拯救生命本身就是个无价的行为。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始终把小说,文学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上,因为毕竟读这些书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绝大多数都只能自娱自乐。像是孔乙己那样知道茴的四种写法的基本就是个毫无意义的事,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


我心目中当代最好的读书人是俞敏洪。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多看看他的访谈,收获会非常大的。

来继续聊聊俞敏洪的读书史。他出身是在农村,应该说他的出身是非常低的了。

第一阶段,读书为求学。他高考考了三次,第三次才考上北大。这正好对应了知识改变命运的。

第二阶段,读书为了消除无知。俞敏洪是农村上来的,学习也很吃力,他很自卑。班长王强一直帮助他,他发奋读书,他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王强读了1500本。

第三阶段,读书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后面俞敏洪留校当了老师,后来他出来讲课赚钱。再后来他创立了新东方,邀请了王强和徐加入。再后来,上市,三人闹掰。徐和王强创立了真格基金。

俞敏洪在这个阶段其实经历了人生的大不幸,与创业伙伴分道扬镳,经历了生死,他两次遭遇抢劫。最终他大彻大悟,他原谅了所有害过他的人,感谢他人生路上所有的竞争对手,是对手让他越做越好。

第四阶段,传播他的信念—读书。俞敏洪到处去演讲,去激励年轻人去读书。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当时所有人出国培训几乎都是新东方做的,俞敏洪也讲他出国有多么受到当地留学生喜爱,他创造的价值远远不止新东方一家公司这么简单,关键是他培养了无数的人,这些人都成为了栋梁之才。

我学英文的时候当时还能听到俞敏洪的蹩脚的普通话,他说了一段我人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段话。他当时在介绍“Instinct”这个单词。

这个词意思是,本能的。stin是个词根,是鱼刺的意思,in是在里面的意思,instinct表示人内在有一根鱼刺,有些人的鱼刺长点,有些人鱼刺短点。人永远向前走,是因为不向前走,就会有一根鱼刺如鲠在喉。当时我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听到这段话真的是瞬间给我点亮了一盏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你能爱上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