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何突然就不在乎“金玉良姻”了?细想真令人心疼

黛玉前期对宝钗颇为不满,除了因为宝钗抢了她的风头外,最关键的是宝钗有一把金锁。薛姨妈说,这把金锁是个和尚给的,将来定要捡个带玉的,方可婚配。可世人谁不知道,贾府有一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呢?薛家的“金玉良姻”,不是明摆着,冲着宝玉而来吗?

自从宝钗进贾府后,黛玉不知和宝玉闹了多少别扭,流了多少眼泪。可见这“金玉良姻”有多困扰黛玉。因为这把金锁,黛玉也没少讥讽宝钗,逮到机会就要刻薄两句。

自从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读杂书之后,黛玉就彻底放下了对宝钗的成见。后来,宝钗又掏心掏肺,和黛玉互诉烦难,又送给黛玉燕窝,黛玉更是感念宝钗的好,从此把宝钗当亲姐姐。

黛玉感念宝钗好,这个不难理解,毕竟宝钗真心实意关心她。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黛玉为何连“金玉良姻”都不在乎了,甚至和“情敌”宝钗好得亲密无间了呢?宝钗对她好,她就不在乎宝钗“抢”宝玉了吗?这很不合理,一般女孩儿,谁能和“情敌”好得毫无芥蒂?

黛玉不再纠结“金玉良姻”,反而和宝钗好得亲密无间的原因,曹雪芹已经在32回和62回,埋下了两处伏笔。细细想来,真令人心疼。

32回,湘云劝宝玉去见贾雨村,宝玉气得当场撵客。袭人怕湘云尴尬,就出来打圆场,说宝玉就是这样一个人,云姑娘别多心。然后袭人又借机说宝姑娘如何有涵养,林姑娘如何小性子爱恼人。宝玉一听,就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当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恰好在窗外。听了宝玉这话,黛玉立刻就明白了,宝玉果然是自己的知己,从此她再没疑心过宝玉,也没和宝玉闹过别扭。曹雪芹用了四个字,来形容黛玉当时的心情: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原文关于黛玉“悲”的心理描述如下: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黛玉这番心思,正透露了她放下“金玉”之说的原因:她知道自己的病已难以治好,恐怕命不长久,今生无法和宝玉长相厮守。

因为明白了宝玉的真心,也因为明白自己命不长久,这就是黛玉放下“金玉良姻”的重要原因。因此,她才能彻底接受了宝钗,也不纠结宝钗依然带着金锁。而从62回,黛玉一个举动看来,她放下“金玉之论”的心思,更令人心疼。

62回,袭人见宝玉黛玉在花下聊天,许久没喝茶,于是就去倒了两杯茶来。谁知袭人倒了茶回来时,黛玉却走开了。袭人递给宝玉一杯茶,然后端着另一杯茶,去找黛玉。谁知黛玉正和宝钗在一起。

两位姑娘,一杯茶,这可难倒袭人了。袭人于是说:“你们谁渴了谁先喝,我再倒去。”接下来,钗黛二人的举动,连花袭人都被惊讶到了。二人听袭人这么说,宝钗就先端了茶去,说:“我也不渴,只要一口簌簌口。”然后宝钗就喝了一口漱口,并把剩下半杯递给了黛玉。

更令人惊讶的是,傲娇的林妹妹,居然端过宝姐姐的剩茶就要喝。这时,花袭人都看不过去了,忙说:“我再倒一杯去。”黛玉反而笑着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完,黛玉把宝钗喝剩的茶,一饮而尽。

黛玉居然喝了宝钗剩茶,这太让人意外了。有读者说,宝钗太阴狠了,居然给林妹妹和剩茶。宝钗如何想,我姑且不提,只说说黛玉的心思。

前文我们说了,黛玉在32回时,已预感到自己命不长矣,恐不能和宝玉携手白头,所以她不再纠结“金玉良姻”,从此和宝钗情同姐妹,没有丝毫嫌隙。

那么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和宝玉相守一生时,是否想到了,让宝姐姐来陪宝玉呢?我认为她确实有这心思,她这心思,就体现在那杯剩茶上。

她之所以和宝钗如此好,好得连宝钗的剩茶都喝,就是因为她完全不在乎“金玉之论”,不再纠结宝钗将来可能嫁给宝玉。

也就是说,她心里其实已经默认了,将来宝玉可能娶宝钗。甚至她可能希望宝玉娶宝钗,因为一旦她不在了,她自然最希望有一个好姑娘,伴随宝玉终生。而她眼里的好姑娘,自然首选宝姐姐了。

细想想,黛玉得知宝玉心里只有她时,却感觉到自己命不长久,这多令人心疼呢?更令人心疼的是,知道自己命不长久时,黛玉不仅彻底放下“金玉之论”的成见,和宝钗亲密无间,甚至还喝了宝钗的剩茶,想必她心里暗自祝福,她曾经的“情敌”宝钗,能和宝玉白头偕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黛玉为何突然就不在乎“金玉良姻”了?细想真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