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和权威期待

大多数人从父母等抚养人那里,得到的是负面期待,长大后说的最多的,第一句话也大多是负面的。但自我实现的预言,比父母的权威期待要更加积极一些。人性本来是自恋的,人本来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虽然权威的期待很重要,当权威期待太负面的时候,我们还是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这份感觉。尽管有那么多父母等权威的负面期待,我们也还是能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这也是一份成就,并且绝对不能小觑。

接下来说说自恋,也就是自我期待和权威期待之间的复杂逻辑。

第一,无论是权威的期待,还是自我的期待,积极的,都好过消极的。

第二,积极的期待是有重要区分的。来自权威的过高期待,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积极的期待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

在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了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也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

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支持包括积极期待,但这里面的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父母头脑里的想象为中心的。

第三,父母的期待太重,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第四,精神分析,只是在试图搞清楚人性是如何运作的,而不去分对错好坏。这是因为一分对错好坏,就是制造分裂,或者说制造二元对立。

比如讲自我期待和权威期待的时候,就分了积极期待和消极期待,这样的词汇很容易让人做这样的判断:积极是好的,消极是坏的,所以我们只能给自己的期待,不要发出消极的期待。

当我们做了这样的对错好坏的判断时,我们就会失去一定的自由,在观察时会有失偏颇,在行动时也将失去一些自由。

当我们把一些观察到的道理给固化,去区分对错好坏的时候,就会影响人的潜能发挥。

第五,但有严重的自恋时而又想升级自恋,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慢慢来。因为这需要改变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人格,那就很漫长,没有个三两年是基本不可能的。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观察自己的时候,也要有中立的态度,当然最好是抱持的态度,也就是发现问题时,记得鼓励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找一个能抱持自己的他人,是很重要的。

自恋和权威的期待,是我们人生必不可少的。怎么去对待,值得用心去思考和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恋和权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