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朗读者》读后感

     月度读书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每到将要结束的时候心内总会泛起期待,不知道下一期的书目是什么,像是在吃一盒七彩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而这期的书目尤为喜欢。

       读完《朗读者》的瞬间,脑海中浮起的画面是毛姆的这本书。最早朗读者这个综艺节目出现的时候便去看了很多期,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个伪文艺青年,像是这样的文艺类综艺哪怕是凑热闹也是要看的,还有很多年前的《中华好诗词》栏目,一直都是心头爱。这几年很多的真人秀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然而《朗读者》这样的节目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董卿主持节目信手拈来的古文化词语,知识沉淀,让这个节目光彩愈强,也只有她能撑起这样一档文化栏目。同样也是书籍中的一句话来说: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

       你说人文类的东西究竟有什么价值?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又很难有社会效益,百无一用是书生。古往今来推动社会发展的都是科学技术的力量,我们小时候也总是被灌输的概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时代,人文类的东西始终像是头上的月光,虽不明亮却能始终照耀夜行人的路。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如果这些年人文类的东西能赶上物质类的增长速度,这个社会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事件:不会有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不会有小学幼儿园门口的暴力砍杀事件,不会有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会有无休止的校园贷事件,不会有被裁员后从楼顶一跃而下的华为工程师……

        如果说人文类的价值,我认为他在于因其滋养心灵的特质,使得生活更美好。这美好不是物质生活上的改变,而是心灵上的富足。就像那位校长所说的:“我觉得这社会上好多人不差钱,可能好多人也不差权力,但是我觉得能得到我这种满足的也不多。”

       它总是能撩动内心深处一些美好的情感,那一刻幸福也袭来。看到书中一句话“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忽然发现和老公淹没在日常生活琐事内,已经很久没有说过情话,于是我回家后对着他悄悄说了这句情话。说完当然是两人哈哈大笑,不习惯,却也沉浸在这乐趣中。生活久了,总是看到彼此的缺点更多,心生埋怨,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当时我们都曾经是彼此心头的白月光,是要一生一世爱恋的人,而不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的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走进我的心里来是,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美好的爱情,不只是存在于偶像剧中啊,就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日常生活琐事之外,我们需要去营造这样一些浪漫时刻去点缀生活。

       生活太苦,学习太苦,而读书是苦中作乐。犹记得高一在学校门口花5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的《余秋雨散文》,从《文化苦旅》中了解苏小小的孤傲,多年以后在西湖边看到苏小小墓,周围熙熙攘攘,却是觉得这个墓碑异常清冷。了解了苏轼的无奈,“惊起却回头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原来当年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也是出自此处。阅读莫高窟章节时候,在脑中自行想象了一个猥琐小人王道士,月黑风高,一箱箱的变卖着国宝……后来高二的时候在同桌的书上偶然翻到了《平凡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在学校晚上必须熄灯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蒙着被子,通宵读完了书籍。因着这本书,开始去搜寻路遥的一切书籍,开始去追寻这个人的生平,开始去阅读一切矛盾文学奖的作品,狂热也就不过如此吧。到了大学后开始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去啃一些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百年孤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等,艰涩难懂。这两年又开始再重温一些经典《飘》《呼啸山庄》《老人与海》《简爱》,年少时读只觉好看,哪能体会其中百味人生,现在再读却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具有常读常新的力量。

       小时候有个很天真的梦想,如果哪天我有了10万块钱,一定是要买一屋子的书,这书中必然要有一套金庸全集。现在10万块钱不再是遥远,可是却一直没能实现一屋子书的愿望,没有能力再去有个专门的屋子去放书籍,2018年金庸老爷子也走了,我还是没去买一套金庸全集。我给自己找了很多很多的借口,可是看完《朗读者》,那么多为梦想努力的人,那么多追梦的人,多年初心不改,那位成功转行的赵蕊蕊,那种植了爱情花园的周小林夫妇,那一直普及汉字文化的外国人理查德,自己很是汗颜。希望慢慢地我也能捡起自己的初心,记得当初的梦想。

      最后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摘抄出来,就像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有个本子总是用来摘抄那些美丽的句子,以备作文的时候使用: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作为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便士——《朗读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