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我爸大吵一架后,我终于从家里搬了出来,开始了我的独居生活。
吵架时,他像往常那样,专往我伤口上撒盐:
“你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了,有什么事情做出来过?”
“你明明学的是经济,怎么去搞写作了?”
“你啊,就是天真,爱异想天开。”
19年我回家全职写作,每次我有成绩了就和我妈分享,换来的不是鼓励而是讥讽。
她骂我白日做梦,还用“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儿子”这种话来让我难受。
这些天我的脑袋里总是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话,随着我自身内心的日益强大,这些话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威力。
但当我在分析这些话的时候,我联想到了一个词:PUA——通过打压一个人,让他失去对信心乃至失去自我、厌恶自我,进而达到操纵他的目的。
他们讲之所以讲这些话,主要也是因为我没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过日子,所以特意讲一些难听的话来让我难受。
在我父母的眼里,我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而是一个投资商品,而且是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能年薪10w+的投资商品。
我爸甚至用“败家子”来形容我。
即便我大学毕业后就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之前问他们借的钱也早都还了,平常给他们买礼物,稍微有点收入就立即帮他们还一个月6200的房贷......
可为什么我在他眼里是败家子?
因为我没买车让他没面子(是的,别人家是孩子吵着要买车,我们家是大人吵着要买车,至于他为什么不买,因为他买不起),我没老婆让他觉得家庭不完整(我毕业后遭遇各种磨难,哪来的钱娶老婆),我没能给他丰厚的物质回报让他觉得投资失败了......
所以我是一个败家子!
既然我和父母的矛盾主要集中“钱”的这个问题上,既然他们在这方面不断打压我,那我就替广大受父母精神暴力的同胞们写一篇文来反击一下:
为什么父母勤劳而不富有!
02
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胆小。
我爸活了那么久,人生机遇其实并不少,但他一个都没逮到。
拿近几年的拆迁举例。
拆迁本来是很多人实现暴富的途径,但我们家拆迁之后由于失去了现金储备,生活并没有比之前好多少。
我家这边的拆迁政策是只赔房子不赔款,或者说房子拆掉赔的那点装修费刚好够去拿新房时要付出的钱。
虽然没补贴,但是政策上对于拆迁户拿房子有优惠:拆迁户可以申请多拿一些房子,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拿现成的商品房。
绍兴这边有很多都家庭这么干:申请多拿一些房子,然后转手高价卖出。
我的一个堂哥就这么干,低买高卖赚了几十万。
这么做首先有一个难点:筹措资金。
这于我们家而言其实筹是得到的,但是我爸胆小,他觉得已经欠了一套房的钱,再去借钱,风险太大了。
第二个风险点在于卖出去——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事实上这两个难点都不存在,家里拆迁加买房套现,以这两个点为理由,有的是亲戚愿意借钱。脑子再灵光点的还可以向银行借,房价增幅完全可以把利息踩在脚下摩擦。
事实上,我爸只要脑子活络一些,胆子大一点,这个事情就能干!
但是他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最终丧失了这个赚钱机会。
03
我爸和我吵架时这样吐槽我:你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了,怎么还是没点成就。
我也犀利地反驳他:你做了一辈子木工了,怎么就没能混成个包工头,或者开个自己的装修公司或者装潢店?
我爸是一个踏实肯干的木工,他习惯很早起床,早起后他就去种地。
种地是他的兴趣爱好,这个兴趣爱好能省点小钱但并不赚钱。
农业要赚钱就得规模化,小农经济没有任何效率可言。
这个不赚钱的兴趣爱好除了让我产生对家里饭菜的厌恶之外(大家不要对农村抱有幻想,那是李子柒美化过的,真实的农村每天吃同一种食物能吃吐你!),还让我爸陷入一种虚假勤奋的幻想中:
我多辛苦,那么早起床去地里,下了班还去地里,我作为一个老父亲实在太不容易了,你应该感激我。
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这种虚假勤奋实际上是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家庭关系上都没有任何效用可言!
我一个高中同学家的公婆是子女爱吃什么他们种什么,我们家是种的人(我爸)爱吃什么就种什么。
事实上有时候我看到他从地里拿回来的被虫子咬得斑驳陆离的老青菜,像仓鼠那样堆满阳台的番薯,都蛮崩溃的。
我爸接受外界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电视的新闻里总是播放放谁谁谁做生意赔本了,谁谁谁被骗了。
当然也有谁谁谁做生意成功了,但他认为这属于小概率事件,他基本把自己从“成功”这个圈子里排除了。
陷入自己虚假勤奋的幻想中,我爸几十年如一日地只有种菜和做木工两个生存技能。
并且他的想法格局小且幼稚。
几年前他在饭桌上跟人聊天就一直说:木工今后一定会非常吃香,现在年轻人吃不了木工这个苦,本地的学木工的几乎没有了。
笑死!
装修工人既非技术密集型也非资本密集型,这玩意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活!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它再怎么吃香也不可能让你变富有!
我爸有句口头禅:“我们做做吃吃的人能赚这点钱不错了。”
“做做吃吃”是绍兴话,意思是边打工边赚钱,月光。
在他眼里,即便是“做做吃吃”,也比动脑筋学点东西来得舒服!
04
记得我刚回家那会,买了个可以转的办公椅。
椅子质量不好,没多久就坏了,我在网上重新买了个配件准备安装。
由于原来的轴承卡住,我请他帮忙。
面对自己不懂且有点麻烦的事物,我爸显得很暴躁,他莫名其妙地发火,脸上青筋暴起,拿榔头狠命地把那椅子轴承给敲出来,过程极其吓人。
我多次叫停,让他别弄了,我自己来。
可他为了显示自己当爹的厉害,更加卖力地挥舞榔头,我真担心他被自己给气晕过去。
这属于本事不大脾气巨大,典型的巨婴,一旦超出他的认知范围就暴躁。
他的这个行为中折射出了贫穷的另外两个关键要素:怕麻烦,怕学习。
既然家里没一点现金,我就想着把我的留给我的婚房出租出去。
我爸最开始牛逼哄哄的想靠他所谓的人脉去出租房子,结果他开的价格人家都不想理他。(根本不懂行情,想法极其天真幼稚,觉得他是房东他就是爹,租客都得听他的:你们爱租不租。)
他不行就只能我上,我家的另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就是我在网上发信息租出去的(租金我也是一分没要给家里还房贷)。
那套婚房比较大,很难出租,我等了很久,好不容易有合适的一家四口人想要租这套房子,为的是儿子在一中上学近,方便照料。
但是,聊的时候他们提出要求,希望房子可以刷白。
我寻思着我爸是搞装修的,这玩意他懂,而且他在家里看电视,闲着也是闲着,就很爽快地应了下来。
回到家,我跟他说,他摆出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
那人事真多,不租了!
租金一年18000,他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6点回到家,累死累活一天工资350块。
这18000,他得辛苦干51天!
但是他就是怕麻烦,怕被骗,不愿意去把墙给刷了!
他担心刷了墙人家又不租了。
在我爸的认知里,只有靠辛勤的、付出汗水的劳动换来的钱才是珍贵的钱。
房子的租金、我送他的礼物,那都不是钱,他不稀罕,可有可无。
05
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要拥抱不确定性。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有个数学名词叫期望,期望等于实验结果乘以概率。
打个比方,你面临了一个投资机会,它给你提供了两个选择:
选择一:100%的概率能让你一年赚5000元;
选择二:80%的概率能让你一年赚50000元,但也有20%的概率能让你一年亏5000元。
你会选哪种?
从期望的角度来看,第一种的期望是:
5000*1=5000元;
第二种的期望则是:
50000*0.8-5000*0.2=39000元
第二种的期望值是第一种的7.8倍!
但是到了我爹妈那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种,并且觉得自己真是太聪明了,白捡的钱啥不要?
小时候我妈在箱包厂做工人,做的工作都是机械、重复性的活。
而且她还以道德绑架(我太辛苦了,你应该帮我)的手段,让还在上小学的我过去帮忙。
我不是没去帮过,但我真心恨透了这种机械、重复,毫无创造性的工作。
机械、重复、无风险、毫无创造性、不怎么用动脑筋的活,便是我父母在做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勤劳却不富有的主要原因。
06
最近在某音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上海地铁上,一个70岁的老头骂年轻人没道德,因为他没为老头让座。
年轻人反驳道:“我工作累了一天了!”
老年人还是咄咄逼人:“即便你工作累了一天,我还是要说一句,年轻人,你没道德!”
这个场景令我感触颇深!
就像我父母与我之间的关系,他们一直站在作为父母的道德高地上打压、诋毁我,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我反抗,我妈说:“爹妈说几句有什么关系,哪怕说错了也没事。”
这种道德绑架,会让人觉得十分心累,乃至失去做人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我爸又拿出他当老子的那副样子来训我(诸如我养你有多不容易之类的话),我回怼道:“好像我愿意被你生出来一样的。”
这是真心话!
作为子女,我们并非不感激父母,但父母用不着用如此恶劣、饥渴的方式一直提醒我们他们的养育之恩!
现在的年轻人也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刚毕业那几年。
大学一毕业就年薪10w+的人是有,但这关乎机遇、个人能力等各种因素!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都不同,我开头几年受了不少挫折,目前总算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我爹说,只要你年薪15w我就很满意了。
这大概是他对我这个没出息的败家子的最高期望,就像我妈当初觉得我考个二本她就已经很开心了一样。
我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就能赚到这个数。
再过几年,我有信心赚到远超这个数的成绩。
而我的父母,勤勤恳恳做了一辈子,临近退休,一年也赚不到这个数——在他们运气还不错的前提下。
这是因为,我身上的一些特质,恰好是他们所不具备的,甚至是他们所厌恶的!
最后我想说,为了省一点租金和父母住一起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糟糕的决定。
希望大家若是有能力了,一定要搬出去住独立生存!
过年过节回趟家,给他们买点礼物,他们反而会觉得有子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