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配得感的一些觉察

徒弟的父母来杭州旅游,我和老公安排请老人家吃饭。

吃完饭和老公一起在商场散步,准备消消食再去办其他事情。

逛到一楼看到一家华为专卖店,拉着老公的手撒了一会娇,老公顶不住我的甜言蜜语同意了进店。

本来进店只是想逛逛过一下眼瘾,也没有想过现在就买。但是老公的一句话勾起了我换手机的欲望。

老公说 :你看上哪个了?是不是想换了?我知道老公这么问我,就是准备给我换了。我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开始挑手机款式,看中了华为mate系列最新款,高配版的价格要7000多,内心纠结不已。

想了下自己的心理价位在5000左右,就放弃这款去看了同等价位的手机。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就是感觉缺点什么。

看了很多款,都没有下定决心买。一直在纠结价格,期间老公看中了华为折叠屏的手机,要17000多,老公提议他买新的,把他旧的给我用。

我听完也觉得可以,好像给老公花多少钱,我都不会觉得心疼,给自己花多一些就会舍不得。

最后老公看了那个手机一会,最后和我说让我买个自己喜欢的。

我最后看中了一款5000多的,准备下手。老公看出来我最喜欢的那款不是这个,知道我嫌贵。

老公说,喜欢哪个就买哪个,别将就。买回家后又不喜欢,我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最后被老公说服,买了自己心仪的手机。

静下来后我开始觉察,为什么给别人买东西我再贵我都不心疼?

给自己买东西,稍微贵点就会心疼,会舍不得?

记得在我刚工作不久,能赚点钱的时候还给朋友买个一个苹果6手机,那时候自己都用的老款,一直没舍得买。

类似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一直在我的生命里发生…

买贵的东西给自己会让我觉得我自己不配拥有,买贵东西给别人能够让别人喜欢我,认可我。让别人开心,别人开心了,认可我了,我就会开心。

这成为了我从小到大最主要的行为模式,追溯到童年时期,和父母的互动模式中,好的东西都是给弟弟和父母用的。

平时好的东西几乎不会轮到我,哪怕家里有也是给弟弟和父母用的。

记得在我懂事的年纪,有一年老爸不知道什么原因,带回来很多的动物图案的饼干,非常好看,闻起来也香香的。

那个时候作为小孩的我,几乎没吃过什么零食。看到那些饼干嘴馋的不行。

老爸把所有的饼干全部给了弟弟,弟弟吃着我在旁边看着。我一直看着弟弟吃,想着那么多他吃不完了肯定能给我些。

我就一直站在旁边等,那时候弟弟非常小,大概4岁的样子。刚和父母从海南回来,穿的衣服非常好看,鞋子还是那种跑起来会发光的那种。

弟弟实在吃不动了,拿着剩下的大半袋饼干倒了一杯水,全部泡在了饼干袋里。我看着我馋了一下午的饼干就这么泡没了。

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没有因为这个去怪父亲的偏心,也没有怪弟弟的不懂事。

那时候有一个念头在心里扎了根,我不配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我不配吃弟弟吃剩下来的零食,他们吃剩下都不给我,是因为我不配。

再大些,有了工作能力。老爸就想让我出去打工,记得那是我们一起去赶街的时候,在准备回家的路上老爸带我们在县城的一家餐馆吃饭。

吃完饭,老爸想把我留着那家店里洗盘子,老爸和那家店的老板聊天,问我在这里一年能拿多少钱?

我很清晰的记得那时候的我刚满8岁,正在读小学3年级。那天老爸和那家店的老板谈了很久,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

只记得那家店老板没有收下我,理由是我还太小。当时看起来也很瘦小很瘦小,至于是不是担心我做不好事情就不太清楚了。

从我慢慢长大,渐渐懂事开始,我就明白一个道理,我只有赚到钱给家里做贡献,或者替家里干活了。

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我才能在这个家待下去。从那以后,我变得非常听话,也非常勤快。成为了家里最能干的一个孩子…

这些经历成为了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人建立关系我必须通过钱个买礼物才能和别人建立关系。

我是不配得到更好的东西,因为这两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让我在进入社会中吃了很多苦。

几乎在每段关系中,我都是付出最多的那个,也是受委屈最多的那个,不管是个朋友还是谈恋爱,最后都是人财两空。

最后落下遍体鳞伤,还让自己内心越来越压抑,越来越害怕建立关系。

好在错误的行为模式中,我学会了自救,学会了去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不断给自己做手术,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

直到现在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爱我的老公,良好的社会关系!

感恩自己当初的努力,在面对人生的迷雾时勇敢的走出来。拥有现在圆满的一切!

虽然无意识中还是会有些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在悄悄影响着我,但是只要我不断觉察,不断修正,最终一定会走向幸福美满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不配得感的一些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