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么?是我们陕西人最传统的打招呼用语。一般情况下,不管吃没吃,对方都会回应一句:刚吃了。
夹馍,是我们陕西最常见的一种吃食。可以夹菜,夹肉,夹油泼辣子,夹锅巴,夹面皮……感觉馍可以夹万物。
现如今美食文化深入人心,单纯的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胃。物流,交通,信息的便捷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有人自谓“吃货”,有人更是老饕。我的口味也很包容,南甜北咸东海西山,都可以接受,很可能是受了红楼美食的影响。
鲁迅先生说:读《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作为一个吃饭爱好者,我读红楼,首先看到的就是美食了。
曹雪芹用文字描述的美食的诱惑力甚至要大于《舌尖上的中国》里直观的视频。这让很多人心向往之,于是一些酒店推出了“红楼宴”。我没有吃过“红楼宴”,据吃过的蒋勋先生说没有想象中好吃,噱头大于实质。我想蒋先生当时是在台湾,不好吃是有原因的。
《红楼梦》里的饮食更接近淮扬菜系,什么糟鹅掌鸭信,酸笋鸡皮汤,碧粳粥,火腿炖肘子,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茄鲞,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椒油莼菜酱……从原材料的鸡鸭鹅、笋、酒酿、莼菜等就可以看出是典型江南风味,这是曹雪芹青少年时期,其家族还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吃过的菜。只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才能写得传神,只要看到菜名,我就能顺势联想一大篇,联想到哈喇子能把书滴湿。于是就想琢磨着自己做,幸好里面还有一个详细的说明。
“凤姐儿笑道:‘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这是《红楼梦》里出现的唯一一次详细描写烹饪方法的菜肴,其复杂程度令人望而却步。普通家庭是没有闲情逸致用十来只鸡配一只茄子的。清代望族生活的精致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当续书作者写到“厨房里给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汤, 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
“因问黛玉道:‘还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可好么?’”(第八十七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时,总觉得不对劲,整体风格和前面大不一样,虾米紫菜青笋大头菜,更像我们平时吃的简单的饭食,不是不好,而是缺少了精致感。就像国家芭蕾舞剧演员突然跳起了二人转,风格乍变。续书作者的饮食习惯与曹雪芹迥然不同,失去了原作对大家族内情的细致刻画,描写浮于表面甚至借助于想象。就像笑话里的樵夫说:“皇帝生活的舒坦,估计每天砍柴都是用金斧头吧?”媳妇不同意:“娘娘才舒坦呢,估计天天都吃热油糕!”后续的红楼因此落入窠臼,少了梦一般的惊喜感。所以续书永远都只是续书,红楼未完也成为了三大憾之最大一憾。
当然不是说一天吃肥鸭大鹅格就高,仔细看《红楼梦》里的饮食,会发现他们蔬菜吃的很少,搁现在看来肛肠疾病避免不了。可能他们也意识到整天肥鸡大鸭子的不行,也会让厨房开小灶另给做蔬菜吃。
“前日春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蒿子杆儿,你怎么忙着还问是肉炒鸡炒?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第六十一回)。
表面上是让厨房加个菜,却因此引出了一大串的人物事件,刻画了大家族里繁冗的人事,读者依稀看到了一个家族没落的光景。
看《红楼梦》的时候我才上高中,一心想着把书里的美食变成现实。那时候就埋下了不想当老师的厨子不是好学生的念头。厨房还不是我的领地,不能任意发挥。现在可以自由支配了,却少了年少时的激情。此时此刻,我突然想学做里面的一道菜:火腿炖肘子。
“凤姐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十六回)
火腿炖肘子,清代名菜,今镇江、扬州一带仍行此食,美其名曰“金银蹄”,亦称“煨火肘”。《北砚食单》上说:“煨火肘:火腿膝湾配鲜膝湾,各三副同煨,烧亦可。”“金银蹄:醉蹄尖配火腿煨。”这是一只火工菜,口感要酥烂,适合老年人食,故王熙凤用以招待赵嬷嬷。
我爷爷就特别爱吃肉,尤其是肥肉,老人牙口不好,瘦肉容易钻到牙缝。当时条件所限,爷爷常吃的肉也就两样:羊肉泡馍里的肥羊肉和条子肉。家人常担心他吃过多的肥肉会身体不适,但爷爷八十多岁还能骑自行车,九十多岁还能看字很小很小的《明朝那些事儿》,写毛笔字作写意画。
后来爷爷不在了,他的这些事情我们都还记着。我知道爷爷爱看书,小时候经常见他背诵古文,尤其村里有白事的时候,他就会在席上背诵袁枚的《祭妹文》。却不知他有没有看过《红楼梦》,他看《红楼梦》的时候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对里面的吃食抱有很大的兴趣,是否会特别想吃那一碗酥烂的火腿炖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