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写作不为稻粱谋,还是“随才成就”好

在自媒体上写作的人,不管是头条也好,也罢,平台都会向你推荐如何写作、如何通过写作挣钱的文章,而且这类文章的推荐量、阅读量都是相当可观。

以前写作,只是兴趣使然,将写好的文章放在QQ空间,有些比较大众化的文章,也会放在自己的朋友圈,偶尔,还会把它转到合适的微信群里。


黄石公园

因为阅读者都是熟人,阅读量不是很大,但几乎每篇文章都有点赞、评论。写的比较满意的文章,不但点赞多,评论也多,写得一般的文章,往往只有点赞,没有评论。

作为一个理工男,写了不少科研课题申报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也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由于工作的关系,还写了不少总结、报告、汇报之类的公文。对写作,有一定的经历。但写散文、随笔类的小品文,与以前的写作,相差甚大。以前写文章,只要有想法就行,现在写文章,不但要有想法,还要花很多时间在遣词造句上。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到最后成稿,往往二、三千字的短文,花去十天半月是常事,最后还要花不少时间修改,有时,还会请别人提点建议。


黄石公园

后来到头条,再到,把以前的文章搬过来,不时还会写一点。再到后来,看到不少文章说,如何通过写文章变现,如何挣到大钱,也动心了。

写了一段时间发现,以前写得比较好的文章,阅读量往往寥寥无几,而那些临时急就章的东西,反而阅读量大一些。头条写文一个月,收入是2角8分。如何在头条或写文章能挣钱,也阅读了不少别人的文章,有些文章告诉你写作技巧,有些文章告诉你写作方法,还有一些文章告诉你如何蹭热点,更有一些文章告诉你,如何揣测读者的心理,如何与读者互动,方式很多。为了达到增加阅读量的目的,这些都试过,但效果不佳。

经过思考,发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

王阳明讲“随才成就”,意思是人的培养要根据人的天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根据人的潜能。我个人可能没有写文章的天赋,中学时代,最差的课就是语文,个人估计,没有写文章的潜能。以前写学术论文,那是为了谋生,现在写散文、随笔,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心绪,是为自己写。林语堂(梁实秋?)说,读书有两种,一是为谋生而读书,一是为自己而读书。写作应该也是如此。很多讲如何写自媒体文章,如何挣大钱的文章,讲到最后,总是一句话,坚持。看多了,就产生了怀疑?没有潜能,通过坚持就能成功?


Grand teton公园

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李白和杜甫。两人都是大诗人,但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试想一下,如果要李白写杜甫那样的诗,如《三吏三别》,又比如让杜甫写李白的《将进酒》这类诗。那他们两人都只能是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诗人。

所以,成功的前提是要有潜能,写作其实是一件需要潜能的事。比如余秋雨的散文,梁实秋的小品文,一般人在文笔上,很难达到他们那样的成就。所以我想,这些教人写作技巧之类的文章,可能就是为他自己的稻粱谋。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确实。写作是可能加深人对问题的思考。但是,如果按照所谓的爆文写作,我想,只能是越写思想越肤浅。

在自媒体上写文章,本来的目的也不是要挣钱。很多人高薪请我去兼职,我都拒绝了。原来想挣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就简单了。

本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总结有三:

一是使读书更有效率,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为了写作而读书,需要将书中的思想,包括文字表达,都弄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能含糊,否则写出来的东西会出笑话。为写作而读书,阅读需要有重点,不能太泛。有些东西可能还要记住,否则以后使用不便。

二是使思考、思想更深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比如写这篇文章,开始的思路不是现在的样子,写着写着就变了。其实是思考更深入了。然而,如果按照那些自媒体写作技巧去写,可能是越写越简单。文笔可能越写越差。

三是表达自己。人总是有各种情绪、思想等,需要表达。

古人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这里表达的,是人的情绪、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听,需要理解。心理学上讲,善于倾听的人,容易交到朋友。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表达思想的需要。善于倾听,等于给了别人表达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总喜欢向人滔滔不绝表达观点的人,非常令人厌恶,原因也是如此。

有了这些想法,现在,写文章就不会去刻意想办法增加阅读量。有阅读量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关系,一切顺其自然。大程子程颢说:“情顺万物而无情。”这恐怕是对在自媒体上写文章最好的心态。

也许,顺其自然的写作,在网上也能找到三俩具有相同写作“三观”的好友,那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媒体时代,写作不为稻粱谋,还是“随才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