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命,裨谌草创之;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为命,裨谌草创之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订外交文件,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子产做加工润色。”

“为命”意思是出一份文件。

孔子说的是郑国制定一份文件的过程。郑国当时要制定一份文件,由大夫裨谌起草,另一个大夫世叔提出建议,一起讨论定夺。子羽作为外交官,再对文件进行修饰,子产再加以润色。经过这样几个步骤,这个文件才能出台。这些细节说明郑国当时在子产的管理下制度非常规范,有细致而严格的流程,不是一言堂。

子产是一代名相。孔子八岁左右的时候,子产当政。子产死的时候,孔子三十岁。子产对于孔子来说是一个楷模,所以孔子经常提到他。



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宽厚慈惠的人。” 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问到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粗粮,却至死没有怨言。”

这是孔子对三位名臣的评价。

有一个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子产是个惠人,也就是子产惠施于民,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好处。

又问子西如何。子西是楚国的令尹,是楚昭王复国的功臣,但是后来死于战乱之中。子西跟孔子之间还有一个小过节,据说楚昭王曾经想把孔子请到楚国,却被子西给阻止了。当问到子西的时候,孔子说:“这个人……这个人……”孔子没有对子西作出评价。

对方问管仲,孔子说:“人也”。“人”和“仁”可以互换,孔子很少说一个人达到了仁的境界,他说管仲可以算是仁。为什么说管仲“仁”?因为他“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管仲把伯氏家族在自家的封地,也就是骈地的三百户户收回来,使得贵族伯氏只能吃糙米饭,生活水平大幅降低,但伯氏,至死都没有说过管仲的坏话 。这说明管仲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让对方感受到了它的公正和大义,也说明他处理矛盾的能力很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命,裨谌草创之;饭疏食,没齿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