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

我平时在上班的途中,经常会使用喜马拉雅听书消磨上班通勤的时间,希望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这几个月整个过程下来,发现很多知识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真正的具有的能力,今天就在思考为什么这听了这么多课程,但是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感觉并没有什么得到收获。

其实不管是在平时阅读一些书籍,或者是通过喜马拉雅听书,这些过程都是一个被动输入的过程,自己的大脑单纯的在接触一些信息流输入,而自己并没有经过很多的思考,只是单纯的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非常浅的印记。这个非常浅的印记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大脑遗忘。可能身边偶尔发生了一些事或者需要你找到这个印记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就会有一个似有似无的模糊的印象,觉得自己可能对这个东西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要深究却无法系统的表述。就是因为在听书过程中,并没有在大脑形成一个相对深刻的完整的印象,就导致在使用它的时候,只能够说出模糊的概念。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两个步骤可以一试。

第一就是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就像上面提到的,很多时候在喜马拉雅听书的过程中,整个人的思维是跟随老师的话语进行,知识只会从大脑一闪而过,并没有形成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很多听书的这时候可能会在一心二用的做其他的事情,这些知识点更难形成深刻印象,所以想就需要,不断的去加强这些知识在闹钟的印记。就像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很多老师会在每堂课中反复强调的前面课程提到的东西,就是希望能够加深你的印象,让你能够自然而然的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大脑反射。

而在听书的时候,最好的就是随手把一些比较关键的、零碎的知识点先记下来,然后就可以采用第二个步骤,就是输出。

在听到了这些知识,记下了一些比较零碎的知识点之后,需要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把听到的这些知识点尽自己的全力,把这些知识点比较流畅的串联起来,最终总结输出类似于文档的东西,或者是比较简单的话,只是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在自己的头脑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想法,然后把这个知识给他人复述出来,一方面能能够和朋友共享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系统。只有通过这些输出方式才能够使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成体系的东西。
所以综上来看,在平时看书、听课、阅读、参加讲座等方式,都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点在自己头脑中的印象,并且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梳理,输出文档或者能够展示讲解给他人,或者把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并且不断的反馈,这样的过程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这些知识才能够真正的在你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你真正掌握的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