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1西游记师徒五人正是道家五种元素

  第九章,阴阳二法,兼修成道。

  (二)

  争强斗胜一时快,百年回头是戏场。

  喧天锣鼓终须散,何处得闻黄粱香。

  麝因药香身先死,蚕为棉丝命早亡。

  修真不显是真意,平安得渡到仙乡。

  一首俗诗念罢,今天咱们继续讲《文始道法真宗》的第九章:阴阳二法,兼修成道,的第二节。

  这节课咱们继续讲任督二脉上关键节点。

  (二),口和肛门。

  口和肛门,是任督二脉上下两个口儿,提肛与舌顶上颚都是为了使气息顺利通过。

  关于提肛,其实一直以来有个天大的误区,是很多人出现了大问题,那就是男性缩阳,女性缩阴。

  有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阴部也是个口儿啊,不闭合气脉能够通过吗?

  其实啊,您如果是跪坐的姿势进行气息导引,您就会感觉到由丹田下行的气脉,是分成两叉儿,沿大腿根儿绕过阴部,然后在会阴汇合的。

  文始道的正确做法是,缩肛松阴。也就是说阴部要放松,不能因为收缩肛门而附带引起阴部的紧张收缩。

  您可以自行体会一下,缩肛松阴的情况下,自然就拉动了长强穴部位的那根脊柱的筋儿,正是这股筋儿把气脉上行的。

  相反,你只缩阴不缩肛,就会感觉到气脉由阴部又回到了丹田。

  所以,缩阴就会造成类似于管道泄漏一样,气脉不能完全传到督脉,可谓是事倍功半啊!

  除此之外,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轻者会造成阴部痉挛,重者会造成“阴缩症”,女性阴户内陷,甚至缩乳、缩耳、缩舌等;男性阳物与阴囊也会缩入腹中,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阳物“缩入腹内,不治”的记载。如果是普通人因为突然受寒,引起的“缩阴症”,赶紧采取措施,还有得救。如果是修法者导引气息时引发了“缩阴症”,那就很难恢复了。

  那位可能会说了,哎呀,这不就是江湖传闻的“缩阳入腹”神功嘛!其实那个所谓的“缩阳入腹”并不是什么神功,而是一种缩阴的错误修法引起的病。

  关于舌抵上腭,也有很多误区。

  文始道的做法是,吞咽一口唾沫,体会一下舌尖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大概的舌抵上腭位置了,但具体准确与否,还要找到一种感觉。那就是,眼球微微发胀、耳根微微发紧的感觉。

  因为眼睛和耳朵是属于阳脉的,而口鼻是属于阴脉的,二者要靠舌抵上腭来沟通。这与缩肛是一个道理,缩肛牵动了长强穴那根筋儿。舌抵上腭,也会使眼睛和耳朵,产生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是判断阴阳二脉是否在头部贴合的标志。只有舌抵上腭正确了,任督二脉才会在头部贴合,气脉才能顺利下行。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可以称得上是“引火归元”的不传之秘!

  当然了,能不能顺利“引火归元”,单靠正确地舌抵上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有些道理,如果硬说,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文始道里有很多寓言故事来解读道法修炼的关窍,其中就有很多《西游记》的故事。文始道里不叫他《西游记》,而叫做“唐僧取经念词儿”,念词儿的意思就是讲故事或念顺口溜。还有句顺口溜,叫做“小孩儿不懂老关道,取经念词儿听热闹;老来修得老关道,临死只会哈哈笑。”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孩子们不懂这些唐僧取经的故事,只是听个热闹;而修炼文始道法的人是懂得这些故事意义的,西游记故事可以说是指导人们道法修炼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些关窍处,应该注意什么,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处理。那些修炼多年的老人们,面对死亡来临,反而会高高兴兴。老关道,是民间对文始道的俗称。这个“唐僧取经念词儿”,与今天存世的《西游记》小说,又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前面讲过,文始道把人体看做是五种元素的构成:精、魂、神、意、魄。并分别有其五行属性,精属水、魂属木、神属火、意属土、魄属金。那么,对应到西游记里都是哪些人物呢?

  孙悟空,是意,属土。是人脑的下意识、潜意识,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超自然的能力,所以,《脑内革命》的作者春山茂雄,称它为“祖先脑”。人类原本具备却被遗忘的这种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被称之为“潜力”。潜意识里更藏有原始本性的淫乱、血腥和邪恶。

  有人可能会很不理解,孙悟空怎么会是土嘞?因为在传统的五行思想里啊,大家都以为土位居中央,是不动的。但这其实是个误解,土行不但动,而且还是最活跃的一行,且能量最大。在文始道的六爻占卜理念里,如果你遇到世爻临土,不管是动卦还是静卦,你都要考虑是不是有大变动了。

  再者,土性最复杂。不管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成分,都远远复杂于其他五行。所以,孙悟空有地煞七十二变。

  而唐僧呢,对应神。属火。代表的是理智理性。这一点有人也可能理解不了,火怎么可能是理性呢?其实啊,在古代人们的五行观念里,只有火是最可控的、且操作最简单省力的。火小了,我可以加柴;火大了,我可以釜底抽薪,实在不行,还可以用水灭火。在古人眼里,火灾虽然也是灾,但那是一家一户的或几家几户的灾难,而其他四行之灾却是大家的、所有人的。黄河年年发大水的水灾,刀兵四起杀戮的金灾,蝗虫造成的木灾,还有地震土灾,这些在古人眼里都远比小范围的火灾可怕。所以,火代表的是理智理性。

  猪八戒是魂,属木,是人的神经系统,代表人的各种欲望。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木的庞大根系,以及其顽强生命力,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可以说是生物的天性,也就是最难消除的“生殖”欲望的天性。所以,让八戒挑担,行李担就是生活必须品,所谓“食色性也”,是食欲更是色欲,代表的是累赘和烦恼。所以八戒最终成为了净坛使者。

  沙僧呢,是魄,属金,是人体的骨肉。骨肉如果没有神经的话,是没有任何知觉的。而金在五行里,也是最惰性的一种。你要想使他发挥一点儿作用,都得先经过千锤百炼。从矿石到可用的器具,那是太麻烦了,都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能弄成的。这就是青铜器为啥被尊为神器的原因。

  白龙马,是精,属水,代表的是人的各种体液。因为金生水,所以安排沙僧牵马、喂马了!86版《西游记》电视剧里正好把沙和尚与猪八戒的工作给颠倒了。文始道认为,人的阳灵,先天为真火,而人的体液先天本为真水,但这个真水在人呼吸、饮食后就变成了“凡水”。所以,才有了白龙变为白马的故事。白龙马在向西的一路上,都是潜神躬行、一步一个脚印儿,不能用什么神通偷懒一步。寓意的是道法里,真水的修炼过程中,炼气强精既是基础功法,又是贯穿始终的必修功法。就是咱们文始道的那个打通冲脉的百踊磕百头功法,所以要每日笃

dǔ行。

  关于师徒五人的五行属性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现在网上各种专家学者和网友们也在讨论。我建议大家不要根据成书的这个西游记小说来硬去分析他们的五行属性,您最好到农村去,尤其是偏远农村,跟那些老人们问问,他们小时候听到的唐僧取经故事,到底是怎么个故事。你甚至都能听到太上老君都有大老婆和小老婆的故事,大家不要觉得雷人啊。因为在民间看来,如果一个大人物,一辈子就一个老婆,那才是不成体统的。你想想,一个农村庄稼汉多收了三五斗,也还娶个小老婆嘞,何况是那些大人物。你不让人家有几个老婆,老百姓都觉得憋屈得慌。

  其实,关于他们师徒五人的五行属性,现在的很多人都被西游记的回目给误导了,什么心猿意马啦,什么金公木母黄婆啦。这是因为把民间西游故事编辑成书的人,与故事的作者本就不是一个人儿,是编纂者根本就不明白这些故事的寓意,而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给后加上去的回目。

  现在的西游故事是以唐僧为主,而文始道寓意故事是以孙悟空为核心,为的是锻炼孙悟空,让他改邪归正,把原始本性里的淫乱、血腥和邪恶剔除,成就无上混元正道。因为孙悟空代表的是意,也就是人的潜意识,道家称之为“阳灵”,是人的原始本性,威力无穷、却又充满各种邪恶。这就是道家的“性本恶”观点。

  所以,西游故事开篇要讲孙悟空的故事,孙悟空一出生时,“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惊动玉帝,这就是文始道所说的先天阳灵的威力,随着吃饭喝水,阴气的侵入,阳灵的威力也就自然潜藏了。孙悟空开始修道,师傅是菩提祖师,而在文始道寓言故事里,孙悟空的师傅,直接就是太上老君。

  孙悟空内心虽然充满邪恶,但因为自身没有本事,便装作玲珑乖巧,讨得太上老君的欢心,收他为弟子。孙悟空,学得一身本事后,便开始无恶不作,本性暴露,占山为王、杀人放火、抢国王的公主为压寨夫人、偷他师傅太上老君的仙丹、偷王母娘娘的贴身小袄等等。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个本领超强、可以毁天灭地,且充满邪恶血腥、可以无恶不作的自己,这就是人的“性本恶”的阳灵,就是这个孙悟空。

  在文始道的故事,并不是如来佛降服了孙悟空,而是观音菩萨借来了太上老君炼丹炉的锅盖,化作五行山,压住了孙悟空。并不是如来佛的五指山。

  太上老君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不了。请观世音菩萨转托自己另立门派的老徒弟——如来佛进行教化。并把炼丹炉的锅圈儿,送给观音,就是后来的紧箍咒。

  其实在文始道的寓意故事里,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师傅也是太上老君的徒弟,也是犯了错,太上老君委托菩萨代为教化的。这就有了如来佛后来策划取经行动,通过种种磨难来教化这些人的故事。

  这些个故事,可能反映的是道教历史上的一些乱象,不得不依靠外来佛教的一些思想来完善道教自身的体系。

  在文始道的唐僧取经故事里,孙悟空被称为土猿泥猴,农村老人们嗔怪浑身泥土的小孩子时,也都叫土猿泥猴。武器是个一头铁箍的木头顶门棍,是一头铁箍而不是两头铁箍;八戒是山林里成怪的野猪精,被称为林怪,武器是个铁齿儿的木耙子,所谓装钱的匣子、搂钱的耙子,就是那种耙子,铁齿儿的耙子,说明搂得更厉害,占有欲更强;沙和尚是个水鬼,自称“金沙神”,武器是把开山钺大斧子。不知后来怎么就逐渐演变成铲杖了,可能是钺这种兵器多式多样吧,那个铲杖可能也是钺的一种吧。到现在的《西游记》,却变成了擀面杖,就有些离谱了。可能是与孙悟空的武器混淆了吧。

  孙悟空在降服猪八戒时,猪八戒知道孙悟空是个土猿,自持木能克土,说:别提咱师傅,也别提入门早晚,咱们亮亮手段。谁本事大,谁就是师兄。

  于是,摇身一变化出元身,却原来是个铁枝虬根、顶天立地的大树,那虬根如天罗地网,一下把孙悟空罩住,轻轻一收就把那悟空缩成了一个泥丸。孙悟空笑道:你只知道木能克土,却不知木克土只为固土,而我有地煞七十二变,看我变作流沙,你耐我何?

  说罢,孙悟空摇身变成流沙,全部漏了下来,瞬时间化作漫天黄沙,如惊涛骇浪。猪八戒被埋进流沙深处,眼看就要干枯腐朽,赶紧叫饶命。

  文始道五行观念里,“木克土只为固土”

一说,认为木克土,就是把土固定下来,不使水土流失。除此之外,还有“土怕焦、木怕浇、金怕沤来、火怕烧、是水就怕动铁锹”等,我们这就很好理解,为啥孙悟空害怕唐僧了,因为唐僧是火,而土嘞,最怕火烧,因为焦土是没有生命力的土,也就是说唐僧能够要了孙悟空的命。而猪八戒斗不过孙悟空,他转而撺掇唐僧来对付孙悟空。他们师徒之间的这些关系,其实是有深刻五行寓意的。

  今本《西游记》把孙悟空师傅写成“须菩提祖师”,应该是文人的艺术加工,使得情节更曲折生动。但这菩提二字应该就是指佛,菩提祖师的意思说的就是佛的祖师,也就是太上老君,因为在西游记里明确提出了老子“化胡为佛”的观点,佛也是太上老君点化的徒子徒孙,太上老君是先天地而生的第一个仙,是一切法的起源。

  有人说,你这些说法是不是太low了,诶,对不起,文始道就是民间的朴素而平凡的道家思想,没必要非得怎么高大上,能说明道理就行。

  那位说了,西游记里太上老君很窝囊好不好!

  是的,没错,在抓拿孙悟空时,扔下的金刚镯砸到孙悟空的头上的效果,还不如二郎神的狗咬的那一口。

  孙悟空逃出八卦炉时,还把老君推了个跟头。

  殊不知,这就是文始道要求修道者的不外显,即便显,显出的也是拙,而不是智巧神威。但是这种拙,如果你认为是真拙,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看看故事里对金箍棒的描述,以及九齿钉耙、芭蕉扇、羊脂玉净瓶、紫金红葫芦、金刚镯、捆仙绳等等法宝的描述,要知道这可都是老君的身外之物啊!而老君自身的修为之高,就不是故事语言所能够描述的了,所以就干脆不描述了,只显一下他的拙吧,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这就是普通人与圣人的区别,普通人只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牛,赶紧显摆。而圣人呢,是隐迹藏行的!

  哪位说了,你都说了文始道不显了,你在这里瞎说,不就是显摆吗?

  你算说对了。千百年来,人家那些修为层次高的同道中人都不屑于出来说这些东西,只有我这种不入流的人,忍不住出来显摆了!但我认为,像文始道这种朴素而纯正的思想,在当前这个思想杂乱的物质盛世,还是有必要推广一下的,我这也算是新时代的新思想吧,我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妥善的!

  文始道的西游寓言故事,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只想告诉我们如何正确修法。

  比如有三过通天河的故事。那位说了,怎么还三过通天河啊,有没有搞错!

  还真没有搞错。

  文始道的寓意故事里,把丹田的胞中比喻成通天河。三过通天河,就是丹田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过通天河时,通天河的主人是沙僧。唐僧等人来到河边看到一个石碑,上写:八百里通天河。问徒弟们:咋过去?忽然刮来一阵怪风,把唐僧的帽子吹落水中,那帽子也不漂走也不沉底儿,被一个水旋儿拖着旋转。唐僧刚要弯腰捡帽子,八戒急忙叫住,说:水旋儿顺转,分明是个水鬼,设了个套儿想要抓你嘞。唐僧急忙缩手。忽然从水里蹿出一个恶鬼,怒道:好你个野猪,敢坏我金沙神的好事儿。二人便扭打在一起,一会儿水鬼显出本相,原来是一把开山钺大斧子,“此宝本是老君炼,盘古开天曾用他”。

  话说那大斧子锋利无比,吓得八戒扭头就跑,我嘞个娘,把俺当劈柴嘞。孙悟空一见不好,摇身一变,变作一滩烂泥,把那斧子包了个严严实实,透不过气来。水鬼大叫,俺服了,服了,赶紧松开吧,再不松开就沤了。从此,孙悟空是老大,沙和尚是老二,猪八戒是老三。

  我们可以看出啊,这些寓意故事是非常民俗的。一过通天河,师徒五人算是凑齐了,这才是正在的道法修炼开始。之前的那些故事,都是准备和动员工作。

  二过通天河,遇到的是灵感真人,在西游记里改成灵感大王了。故事情节也不甚相同。师徒五人来到河边,看到一块石碑上也是:八百里通天河,字样。八戒说,二哥,咋又转回到恁家啦?沙和尚伸脖子一看:他这里也叫通天河?再仔细一看:这个河的水是逆旋儿而上,我那里是顺旋儿而下,这个通天河与我那个通天河不一样啊!

  正说话间,从水里走出个道人,自称灵感真人说:我有神通,能让通天河一夜成冰,各位道友可以速速过河。唐僧说,那就劳烦大仙了。那真人吹一口仙气,五阳六月天忽然北风呼啸,下起鹅毛大雪来。次日天明,灵感真人叫起来师徒五人,让他们跟着自己脚步踏冰过河,不要走偏了方向。跟着灵感真人的脚印儿,几人走得极快,只消半日,就来到了河中央。看看天交中午,都各自掏出干粮来吃。但见那灵感真人,从怀里掏出两个童男童女还鲜活哭闹。唐僧大惊,忙喊徒弟打妖精。灵感真人说:我好心帮你们过河,却来多管我的闲事。双脚一跺,河面顿时化开。只有孙悟空一个跟头逃了出来,前往南海找观音帮忙。

  观音穿着个小袄正在编毛篮,被孙悟空一把薅起来就走。观音说,你叫俺穿上个大襟儿诶。悟空说:嫑穿了,那个唐三藏都掉水里了,等你穿好大襟儿,他就一点儿火星儿都没了。

  观音菩萨用毛篮把那个灵感真人捞起来一看,原来是条黑白相间的花鱼。对唐僧师徒说:他原来是俺荷花池里的鱼精成道,听说你们要过通天河,特意来帮你们嘞。咋弄成这事儿了?唐僧说:他吃人啊。菩萨扭头吵悟空: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来,你也看不出来?他吃的童男童女就是两条小鱼儿,大鱼儿吃小鱼儿,咋啦?不应该吗?多管闲事儿!

  悟空忙说:菩萨,你可别怪俺,俺从头到尾就没轮着说句话,事儿就成这了。

  扭头对唐僧说:恁这个凡人哪,就没那个省事儿嘞命。还是自己一步一步嘞老老实实嘞修吧!啊!

  那鱼也突然张口说话了:河里的老鳖多嘞是,你们找个老鳖驮着你们慢慢过吧。八百里嘞!走你娘嘞几个月吧,活该!

  在这个故事里,灵感真人,比喻的是靠灵感顿悟成道;而老鳖,代表的是长寿渐修。故事要表达的意思是修道不能妄想顿悟,即便是唐僧这样人,有那么多神佛保护提携,也都不能顿悟得道,何况是普通人嘞?

  不过,从这二过通天河后啊,师徒五人就算初证太极之道了。

  那位说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不都早就是本领高强的神仙了吗?

  咱们应该把五行元素合成的人体当做修行的对象,不要把单个元素的能量单独拿出来说事儿。咱们前面说过了,五行元素里,只有火的能量是最平凡的、是最差的,大家都在帮助唐僧这个凡间之火一起成长为“真火”。就比如白龙马本为真水,为了帮助唐僧一起成长,就变成了凡水,这样就形成火水未济卦,以便于修炼。

  现存《西游记》小说里是,师徒五人到灵山后并没有被封,而是回长安后再回灵山受封成佛的。在文始道故事里却不是这样。在文始道故事里,师徒五人到达灵山见到佛祖后,佛祖直接让他们五个“得了正果”。

  然后就是三过通天河了。师徒五人到达灵山“得了正果”后驾云返回时,突然又跌落到了通天河西岸,又是那老鼋驼他们过河,不过中途翻了,还是他们自己游到了东岸。上了岸还不算,又遇到“阴魔作号,欲夺所取之经”。民间的这一段故事,更是啰嗦,但意思基本一样,因这里篇幅有限,我就以西游原文说了。

  这段故事又要表达一个什么寓意嘞?

  首先我们得知道观音菩萨在西游故事里的角色,他可不是佛祖手下的四大菩萨,而是与佛祖平级的五方五老之一的南极南海观音。观音可以说是天地人三界、佛儒道三教公认的一个节目主持人或裁判。

  师徒五人得了佛祖的正果后,就代表人的修行到达佛家的最高层次。但还不是道家的最高层次。所以,在佛祖都给了正果的情况下,观音却来了句,还不行,还差一难!啥意思?也就是说,你佛祖都认可了的“正果”,却还距离世俗公认的“正觉”和“仙乡”的无极大道还差一步。怎么办嘞?还得再一次渡过通天河,到达彼岸。而这次渡河,代表长寿的老鼋就不管用了,得靠自己游过去。游过去了还没完,又经历了“阴魔作号”。最后得以平安,孙悟空给出了三个解释: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三是老孙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最后结果是“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闪雾光。自此清平归正觉,从今安泰到仙乡”。注意是“仙乡”而不是什么极乐世界。

  “水胜真经伏”啥意思?水是什么?水就是道法;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以水比喻道。真经是什么?佛法。这里用了一个“伏”字,就是那个降妖伏魔的伏,一个单人旁一个犬字。啥意思?“水胜真经伏”一句,《西游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修法的最后阶段,道法与佛法,此起彼伏、高下立见了,也就是说,在文始道看来佛法与道法相比,还差了一个层次。至此,前面那一句“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我们就不难明白,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经过道法浸泡的佛经,才能算得上是真经。

  那位说了,你说的貌似有道理诶!我竟无言以对。

  这个三过通天河,在道法修炼上对应了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引火归元”。这正是佛家修法所没有的。不能“引火归元”就不能修成混元一气的无极大道。

  西游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点:佛法欠缺就是这个环节。

  故事里,还有个“阴魔作号”的情节,这是怎么回事儿嘞?

  孙悟空给出的回答是:“师父,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

  孙悟空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想修成“寿享长春,法身不朽”这件事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天地神鬼都是不容许的。

  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敬神仪式,那就是“弃老”。就是当人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儿女们就会把老人送到一个地方,让其自生自灭,以此来敬神。

  大家都知道“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吧,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原壤夷俟 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一般的解释,都是专门针对“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一句,显然是错误的。

  关于这句话据我考证应该这么理解:小的时候不知道谦让弟弟、长大了没有可以称道的作为、老了还不死,这三种人都是有危害的人。

  其中:孙弟,就是逊弟,指哥哥把应得的王位让给弟弟。这个典故出自周太王立嗣;而“老而不死”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弃老”民俗。

  “弃老”这个词汇,显然与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孝道文明是格格不入,但遗憾的是他确确实实曾经存在,并且还曾经很普遍。不但我们中华民族,即便是世界各个民族人类发展史上,都有“弃老”的民俗。中国各地,到处都有“等死涯”、“寄死窑”、“老人村”、“甲子葬”、“弃老坑”、“巴人洞”等遗迹和民间传说,就连我们永年广府城弘济桥上都有一块“六十不死活埋”的石刻栏板,非洲有“弃老谷”,韩国有“遗老洞”,日本有“姨弃山”。大家很可能会指责,这是不孝,这是野蛮,甚至会指责这是某个朝代或地方政府的暴政,但殊不知这却是世界性的古老而悠久的民俗。在上古时代人们并不认为这是野蛮或不孝,而是一种隆重的“敬神”仪式。

  比如,日本有个著名的电影叫《楢yóu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一个部落山村,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歌颂的是伟大的母性、为部族年轻一代的延续传承做出的牺牲。

  那位说了,我们聊的是道法修炼、长生不老好不好,你干嘛把话题扯得这么沉重?

  因为文始道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古时候,天下大旱颗粒无收。为了顺利度过年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决定集体出走,到深山老林里自生自灭。他们走了很久,早已远离了人烟。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人衰老死亡离去,哀怨和恐惧笼罩着人群。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大家决定把这里作为最后的归宿。忽然来了个野老,就是一个山野老人的意思吧。还有他的一个徒弟,是个教书先生。

  这个野老说话喧气,就是说话有意思、会逗人开心的意思。他让大家先高兴起来,如果这样的话,一切苦难都将消散,福寿自然降临。

  这个野老又从怀里掏出个秤砣,往地上一扔,就砸出了个坑。这个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后变成一眼井。井里的水冒出地面,上面漂着一个葫芦,那个野老捡起来,挂在腰间,腾空而起,飞走了。后来,文始道门儿家里的称,用得都是一种葫芦形的秤砣,如果您家里就有,说明您的祖上很可能与文始道有一些渊源。

  老人们喝了这个井里的水,不但不知道饥渴了、还精神百倍。这个井,后来人们叫它“野老井”。这个野老就是李先师,他留下他的徒弟关先生教给老人们修炼道法,增添福寿;还教给老人们天文地理、星占问卜、医术历算等等,这些本事都是养老的,越老越精通,越老越有用。从此后老人们就不怕再被社会遗弃了,同时人类逐渐开始倡导孝道。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所以这一脉的传承就叫文始道。

  我一直以来有个猜测,道法修炼的发明者,很可能就是这些被遗弃的老人中的某一个。

  文始道有所谓的“四十之前不修道”说法,提出并践行“先全人、后修仙”的理念。至此,您就可以理解西游记里,指点孙悟空拜师菩提祖师的那个樵夫,为什么守着菩提祖师这样的高人,却以老母在堂为由,放弃修仙。他在践行的就是文始道的这个理念——“先全人、后修仙”。

  最后啊,咱们说个有趣的事儿,那就是全国各地都有把侏儒症患者叫做“小野老”的俗称。我们再对比一些流传下来的老子的画像,你还别说,还真有那么一点儿相像嘞。

  您可千万别误会,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老子是个侏儒症患者,我只是发现了这么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不妨以此为线索,问问老人们,为啥称这些侏儒症患者叫“小野老”,找找你身边与文始道有关的一些故事和传说吧。

  这里还有一首文始道口口传承的“修道歌”,说来给大家听听。

  黑白无常闹东京, 养儿养女都是空。 儿大跟了媳妇走, 女大又随夫君行。

  孤寡眼前没了人儿, 老关道里去修行。 一修万苦都成乐, 二修容颜变年轻。

  三修我牙好吃饭香, 四修住进了长寿宫。 五修离开五轮道, 六修长乐得真经。

  七修寒暑都不避, 八修无垢一身轻。 九修枯木开了花, 十修混元一气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1西游记师徒五人正是道家五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