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懂《卖米》文,读懂已是社会人

图片发自App


最近,朋友圈因为一篇《卖米》到处“哭声一片”。可以说,“转发处,皆有悲惨痛哭”。

看来忆苦思甜,从来都是煽情的利剑。

这篇文章出自北京大学才女张培祥,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

2004年,《卖米》经权威文学刊物《当代》杂志发表过后,曾洛阳纸贵、名噪一时,并且被当时票选为“可入选语文教材”的佳作。

出生于1979年的张培祥,如果活着如今已近不惑之年。她从贫困中来,吃着家乡的大米,囤积着非凡的才气,可是终究还是抵不过命运。

她死了,死于非典那一年,年仅24岁。

图片发自App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红颜薄命,文章厚才。文章憎命达,一个作家,往往只有耗尽他的生命,才能让文章再度盛开。像杜甫、海子、笛卡尔、王尔德,他们都是在死后,才流芳百世。

这并非偶然,因为:好的文章需要时间筛选,好的读者也需要时间历练。不是文章变好了,而是我们变老了。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变化的时代,可能什么都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我们都会变老。

变老,不是从皱纹爬上眼角眉梢,而是从心被灰蒙上、眼泪被冰封住开始。

这些年,我们坚强的活着。

2003年非典,我们挺过来了;

2005年禽流感,我们挺过来了;

2008年初南方冰雪,我们挺过来了;

2008年中的汶川地震,我们挺过来了;

2012年传说中世界末日,我们挺过来了;

……

一路走来,“挺”伤了腰,也开始懂得了生活的重量和眼泪的温度。我们的芳华,也因为这篇充满伤痕的《卖米》而再度绽放。

图片发自App

一、决定你有没有底气的,是议价能力。

所谓议价能力,就是你在社会交换中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母亲挑了一共140斤的米去赶场。由于场上十有八九都是卖米的农民,前来收购大米的“米贩子”占据绝对强势地位,可以称作供大于求,因此,那些财大气粗的米贩子当然可以货比三家。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是什么让母亲敢于将米价定到一块一呢?

当然不是看颜值,而是靠议价能力。

首先是,这140斤大米,每一粒都是农人筛选出来的精华。是父亲叮嘱怎么放水的经验,是母亲唠叨如何晒谷的时间,是姐弟盘算怎样赶路的辛酸。

四里地,一百四十斤,每一步都会在路上压下可辨的脚印,每一秒都会在心上拍出可听的声音。

议价能力,对于农民这群底层,也许只有大米的成色和质量。曾几何时,这是挣脱供血社会“剪刀差”的唯一途径。

小时候,家还在乡村。母亲操持着家务和农活,像一位巨人一样,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我们家庭的重量。

那个时候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学费一直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地主”,它何时来收租我们心里很清楚,还无法抗拒。

还记得1998年的秋收季节,又是一年卖米的时候。跟着母亲,推着满载谷子的板车,去到农粮站去筛壳。从谷子到大米,那才是作物到粮食的转变。

然后,守候在农粮站的司机,会精明地给母亲出价收购。

“来都来了,大姐,就卖给我吧!免得又运回去”

这句话堪称是百试不爽的攻心计,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个时候的我,就开始思考着:何时农民才真正拥有议价能力啊?!

二十年后,少年已经不复当年,家乡越来越模糊。只是逢年过节时的一个画面,只是婚丧嫁娶时的一次相逢。没有人关心,议价能力是在贬值还是在通胀。

因为,整个农民生存的乡村,都在失去议价能力。

图片发自App

那日益萧条的小学,合并撤销后从镇的中心搬到了田边地头,还在为招不到适龄学生而犯愁。

那越发疯狂的抖音,成功地将下地干活的农民,从累了来支烟变成了累了看直播。

那议价能力却没有提升,只有在索要彩礼、车祸要挟等特殊事情上,才突然膨胀起来。

可是这不是在议价,而是在挣扎。

图片发自App

二、抛开时间不管,价值就是空谈。

母亲虽然知道自己的米是好米,但也有一个心理下限:绝对不能用尽一天!

一天,是母亲所能承受的最长时间,只因为靠脚力不得不低头。一开始开价一块一,是因为时间还够;到最后想一块零五卖掉,但还是过不了心理上的一关:时间耗费了一天,怎么说按照最低价卖掉都不甘心!

最终,为了能给丈夫凑齐买药钱,倔强的母亲不得不向现实低了头。但她依然拥有质朴,依然不甘心再次面对令她伤心的场,而是毅然决定去转步的场,哪怕再多走十几里路,哪怕按照最低一块零五,都!必!须!卖!掉!

母亲的倔强,也正是全体农民的倔强:宁可向命运低头,也不向权贵和利益低头。

“一九八四年,庄家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闹着要吃饼干。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这首歌,陪这篇《卖米》无比恰当,同样是纠结的父母,同样的是要为生计低头。父亲给了自己一拳,痛往心里钻,是对自己无能的愧疚,还是对命运折磨的低头啊?

人到中年不如狗,也许这样的中年也将是你我。

所以,抛开时间不管,价值就是空谈。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只有板子打到身上才会痛。

刚毕业参加工作,我们一天工作得风生水起。像百米冲刺一样,恨不得朝种花就能夕拾果。

然而,时间的公平在于,不经过煎熬,就得不到。

青春耗尽,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热情。从前,时间是自来水,廉价且易得;现在时间是依云水,昂贵且难得。

这些年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再也不能无视时间他老人家的存在了。以前烧烤撸串、K歌就乱喊,如今养生喝粥、回家葛优瘫;以前打球跑步、比拼晒步数,如今能卧不坐、收腹瞒腰围……

青春最是脆弱,可偏偏我们越是挥霍。

我们曾一度忘了时间,以为可以永远年轻,可以永远自私,可以永远无忧。直到时间被贱卖,直到尊严被打磨,才知道:抛开时间不管,价值就是空谈!

三、和原生家庭和解,和人生目标妥协。

当前国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日益丰富的物质追求,与日渐凋零的原生家庭之间的碰撞。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物质上的家园与精神上的家园相距越来越远,原生家庭的撕扯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越来越不敢面对年迈的父母,因为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我们身上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青年愿意蜗居在陌生大城市的地下室,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住“别墅”的原因吧。

可是越是痛苦,我们唯一能缓解痛苦的就是直面痛苦本身。

和原生家庭和解,和人生目标妥协。

一要原谅它的衰老。有一天,当我们发现爸妈偷偷地在买保健品,背着儿女规划他们养老人生,请不要怀疑,更不要指责。这就是人生的正常轨迹。原生家庭,曾经不顾它的一切为了你我长大,可是时过境迁,它已经老得像墙上的旧报纸,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经不起你我的撕扯谩骂。

二要体会它的落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你发现餐桌前的父母,已经跟不上你说的新闻,摸不清你要的物品,听不清你说的歌词,玩不转你推的软件,他们真的落后了。放弃他们吧!你一定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可是当父母被智能手机如何打视频电话给你折磨得抓耳挠腮的时候,无论多晚,睡眼惺忪的你也不得不对着微信吼叫着,就像当年他们教会你说话那样,因为你于心不忍吧!

三要鼓励它的跟随。你发给他们的表情包,他们很珍惜地个个收藏;你送给他们的足力健,他们很小心地步步惊心。对于父母来说,能保持你我一样的步频,都已经很费劲了。如果我们能收敛自己的暴怒脾气,就会让他们安心地在你身边(想想当初驾校教练对你暴怒时你的心态)。

多年以后,我依稀记得当年立在农粮站的那位母亲,她英姿飒爽,担起两包大米,将它们像护送新娘一样送到车上。

那一刻,她的笑容如此灿烂,红彤彤的赛过了天边的夕阳……

我也偷偷地遥望远方,不知是余晖刺眼,还是别的什么,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这是忆苦思甜的源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年不懂《卖米》文,读懂已是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