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类书籍的讲书稿小白修炼手册

方法论类书籍的讲书稿小白修炼手册

——关于前折扣主编样稿讲解的干货整理

看了前折口主编的“《超级谈话术》样稿分析”,干货实在太多,不做复盘整理真是对不起前折扣主编的一番苦心,也是实在是按捺不住要整理的冲动,我相信,整理一遍更能融入自己的写作方法里。

样稿分析以《超级谈话术》为例,单就这篇讲书稿而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简单易懂,看完获益良多,有想买一本再仔细研读一遍的念头。

自己的感受就墨迹这么多,下面开始干货整理。

讲书稿一般分为开头导入、主论点结构、分论点结构、总结提炼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没有轻重之分,都需要琢磨一番之后再下笔。


第一部分:开头导入

开头导入部分样稿是5个自然段,一般可以按照这5段的内容来写。但是一定要兼顾简洁和饱满两点。

第一自然段:开头一般可以用“套话”来交代本文的一些主要讯息。(所谓套话,也是结构固定,不要追求逐字套用。)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书一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书是《XXXX》,副标题是XXXXX(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加上本书的一句话概括,点明这是一本什么书。)他的(中文版)字数大概有XX字,我将用XX分钟(一般的讲书稿为5000~6000字,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来为您讲述本书精髓——XXXXXXX。(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概括本书剔除的关键问题和关键回答,不宜太多。)”

这本书是方法论书籍,此类书籍一般要把这本书解决的那个最大的问题,提出来。形式可以是像文中一样以问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回答,例如:教大家通过望闻问切的技巧,处理高难度对话。

tip:精髓是重中之重,需要反复锤炼,力求用最短的话,讲明白这本书到底是什么。

第二三段:此部分是导入过渡部分,要求有趣!此类书籍一般有两种典型的导入方式。

第一种是讲故事,好处是生动,但故事不要讲太长,或者无法佐证论点。

第二种是若干场景导入式。威逼利诱的论述,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胡萝卜加大棒,主要论述集中在学了这个东西对你有什么好处,不学有什么坏处,好处是让听众有轨迹或者诱惑,但注意不要写过头。

本书中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讲的是这本书在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情况有哪些。这样有两个好处:一、设定饿了若干个场景,很容易带入其中;二、暗示本文所讲述的方法可以应用的场景有很多,对生活很有用。引起读者兴趣。

第四段:作者介绍

划重点:针对不知名的作者怎么办!

tip:作者名头不大,宁可少介绍,真正的高手往往两句就可以让人知道他很厉害。

可以挖掘这个作者的有趣的点,生活、情感、事业方面,让人感到亲近,感兴趣。例如本文的夫妻档。

第五段:作品介绍,以及作者、作品两只之间的关系介绍。

这一段文无定式,但一定要有趣,不能机械,要有自己的创作,不要想维基百科一样,或者直接复制。

可以用故事来介绍,但是故事一定要与主题相关,并且给读者跟过的有关书籍的信息,比如书籍的应用领域。并且导入了本书的核心观念。

总结:第一部分包含:精髓+导入+简介,三大基本内容。结完之后,就可以简单过渡到朱论点结构了。


第二部分:主论点结构部分

(这一部分写的文字最少,但是在我看来,这一部分要动脑筋的地方也是最多的,最费心力的。看完这篇样稿,对比我之前写的讲书稿,我写的简直就是一坨屎。)

tip:此部分一般只100来字,但是编辑首先会看这里,如果乱的离谱,直接拒稿!所以需要反复打磨!

这一部分虽然内容固定,但是不要用套话,从导入到主论点结构的过度要自然,可以自由发挥。这个部分主要起到导览的功能,在你开始讲述整本书之前,告诉听众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样稿分了三个方面:1、明确概念,2、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3、如何通过XX(具体的方法)解决XX问题,(说出具体方法,这样可以缩小解决方案的范围,瞄准一个精确的切入点,让听众明确地知道需要注意听XX方法,更有地放矢)。

划重点:常见的五个误区(要自查):

1、太简单。每个重点都应该是一句话,而不是几个关键词。

2、太复杂。具体论述要放在每个部分的重点当中,而不是导览中。

3、太混乱。切忌几个重点之间关系不清晰,或重点之间有重叠相交,甚至是包含关系。(这个新手容易犯,总结不好就会如此,需要多练!)这里最完美的分布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但是如果做不到,至少要相互独立。

4、切入点太大。列出来的重点要给人感觉一听就能够用5000字讲明白,不要涵盖范围太大,以至于讲不清楚,让听众失去兴趣信心。

5、主论点之间缺乏联系,东拉西扯。主论点相当于讲书稿这本小小书的目录,目录一定要相互关联,且之间要有逻辑关系。有些书里有有很清晰的分配,但是有些书需要我们去提炼去分析架设。

总结:在主论点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东西要清晰,解决的问题要让听众关心,这几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要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分论点结构部分

用来支撑主论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部分。主论点支撑起关键问题,分论点支撑起主论点,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划重点:容易出现几个问题:

1、根本没有分论点。直接论述主论点,导致整个重点乱成一团。

2、分论点之间没有关系。或是平行,或是递进,分论点也要有逻辑关系。

3、分论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分论点的设计一般来说只有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步奏)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空间(结构)顺序。一家公司分成产品、技术、运营、销售几个部门。

(4)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的是,七次,再次,最后。

4、分论点的论述,无法佐证这个分论点。不建议开展三级论点。

5、分论点根本不是书中论点。例子和适用范围可以对原书进行补充。但是自己的观点不要放在书中。

6、分论点之间没有过度(最常见)。分论点也要自然的承上启下。


第四部分:结尾提炼部分

划重点:切忌把讲书稿前文的内容复制黏贴,照搬照抄到总结部分来。总结不是重复的过程,而是留下价值锚点的过程!

讲书稿的结尾,不要重复而要总结和提炼。

总结是什么:

1、回归一级论点,帮助读者回顾前文的精华。给自己的讲书稿划重点,做读书笔记,让听众打包带走。

2、回归核心问题,重申这本书(如何)帮助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提炼是什么:

1、拔高。补充作者世界观或者方法论的不足。可以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对经典老书,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以补充和评析。

世界观的补充,主要是一些思想学说上的更新迭代。

方法论的补充,主要讲方法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对谁更适用,对谁则不太适用,在什情况下有局限性。

2、落地。拓展应用场景,或者提醒大家立即行动,建议你今天就试着去如何如何(只是建议,不要煽动。)

3、立意(比较玄)。在做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去阐明原书主旨。要求在议论文的阔加下写出散文的余韵。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法论类书籍的讲书稿小白修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