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于心理健康(上)


我一直不相信自己会如此的沉浸看一本书,而这本书竟然还是一本心理健康的书,这些年前前后后看了不少的书,但是多数还是家庭育儿书籍和学习类,小说类那就更不涉及了,很奇怪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一点都没有觉得别扭的,就像一个感冒患者到药房拿药那样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状态。

所以没有读过此书的你,也不需要觉得自己读一本心理类的书籍,会感觉别扭。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


本书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柳林风声》里的蛤蟆先生的原型,之前一向爱笑爱闹的他,突然感觉就不好了,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经历10次心理咨询,蛤蟆在咨询师苍鹭先生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很多人一听《柳林风声》,哎······,那不是给孩子读的书嘛,其实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在这里,我觉得在蛤蟆先生第一次见苍鹭医生的时候,苍鹭医生在询问蛤蟆先生咨询费是由谁来支付时,蛤蟆先生的回答,竟然要终止咨询,这让蛤蟆先生很愤怒,苍鹭医生解释说“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处于自愿······”这句话让蛤蟆意识到他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

“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说以说无论我们身处于那种阶段,如果不是出于自愿,或者是自己希望自己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人再使劲、再努力,也无法改变。


书中提到了人格的3中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

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将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处于这个阶段的时,就需要学着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个特定的情形。

父母自我状态是说我们的表现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因为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所以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之后的人生。

成人自我状态,是说既不会像父母,也不会感觉像个孩子。处在这个状态的自己感觉更像个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时,我们能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态。

这三种状态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构成了人格的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于心理健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