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二曲线
沿着S曲线(第一曲线)本身进度的创新叫做连续性创新,它是在一条曲线里边渐进性的改良和发展。但是沿着同一条曲线连续增长,必定会遭遇极限点,从而触发消亡。
所以,就要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及时启动第二曲线。第二曲线也是一条S曲线,它独立于第一曲线。
第一曲线是连续性创新,第二曲线是非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指的是两条曲
线转换的时候,它是从第一条曲线转换为第二条曲线。
约瑟夫·熊彼特①在《经济发展理论》里面得出一个结论:第一曲线创新带来的增长,每年的涨幅约为10%或20%。如果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成功,第二曲线创新带来的增长,却是指数级、十倍速式的增长。
约瑟夫·熊彼特表达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无论把多少辆马车相加,也绝不能造出一辆火车”。
只有从马车跳到火车的时候,才能取得十倍速的增长。
只有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它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能带来经济的本质性进步。
第二曲线创新,相当于生物进化论里面的“变异”,变异则对应着创新。
第二曲线应该在第一曲线过了“破局点”且没出现显现的“极限点”时启动。
02 企业思维和市场思维
增长一般被划分为两类:企业级的增长和市场级的增长。
企业的基石假设是连续性,其焦点在于运营和管理,属于保护性思维。
当企业内部面临新旧产业之争,当主营业务与新兴业务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保护老旧的主营业务,放弃新兴业务,这便是企业的保护性思维。
在“模拟通讯手机”时代,摩托罗拉占据了将近100%的市场份额。
“模拟通讯手机”是摩托罗拉的主营业务,当新兴业务“数字通讯手机”出现的时候,摩托罗拉选择保护老旧的主营业务“模拟通讯手机”,放弃新兴业务“数字通讯手机”。
当数字通讯技术对模拟通讯技术全面替代的时候,后来居上的数字通讯王者诺基亚,也无情地淘汰掉了摩托罗拉。
市场的基石假设是不连续性,其重点在于创造与破坏,属于破坏性思维。
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新组合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的过程。
市场的破坏性思维,把创造性破坏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当某一个行业之中,有一家企业A,发展迅猛时,整个市场中的资金、人才、客户等资源,都会大量向其倾斜。
但是,一旦出现发展更迅猛的B企业时,市场便会把整个市场中的资源又迅速向B企业转移。
企业A到企业B的非连续性创新,却真正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所以,市场的非连续性破坏,造成了连续、保护性的企业必然要具备第二曲线,否则只有灭亡。
第二曲线是企业转型和持续生存的关键。
03 企业基业长青
想要企业基业长青,就要敢于把市场的破坏性思维引入到企业创新当中。
要努力找出企业的第二曲线,要敢于破坏企业的主营业务。
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对应到企业就是管理和创新的关系。
所以,想要企业基业长青,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应该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
企业基业长青其实就是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攀登和跨越第二曲线。
04 思考
我们的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是不要一成不变的。
用第二曲线的思维模型翻译一下就是,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有第一曲线的,而是可以有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N曲线的。
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第二曲线相比第一曲线,带来的可是指数级、质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有先入为主和创造机遇的意识,走好人生当中的第一曲线的同时,一定要去适时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
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敢于从内破坏自己,要有完全开放的心态。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停地去开辟新业务和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因为我把它们都理解为是第二曲线。
后来,才发现自己错的很离谱,第二曲线应该是从第一曲线里面生长出来的,绝对不是多元化发展出来的。这就是,“分形创新”的思维模型,下一章继续。“分形创新”相当于生物进化论里面的“遗传+变异”,通过自然选择最终成长为新物种。
参考资料:《第二曲线创新》——李善友
①约瑟夫·熊彼特,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其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