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中的学生为本

一、“以学生为本”就要全面了解学生

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是不同的。只有准确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准确全面地了解了学生,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阶段的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主要靠感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从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在唱唱跳跳中,在摇摇拍拍中,在游戏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当然,这还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应变和调控能力,及时、正确地引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也有表现的愿望,但是有的孩子比较害羞,想表现又怕出错丢脸。针对这一特点,音乐课上我就多设计集体、小组的活动形式,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多启发、多鼓励、多赞赏、多沟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另外,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中技能技巧的学习,可通过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把生活经验音乐化,把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

二、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1.营造师生平等、团结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前提。实验表明,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听这个老师的课,对老师上的这门学科也会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但是要想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没有老师。因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经常会坐下来、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探讨歌曲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和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你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个温柔的抚摸、路上一句亲切的问话就能让学生真心地喜欢上你。

而五年级和六年级同学相对而言比较内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时候需要跟他们说说话、谈谈心,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感觉这个老师很亲切,是真心对待他们的,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团结的大集体。这样,师生才能够更好地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

2.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老师读懂教材、吃透教材,精心研究新课标,研究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精心优化教学目标,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和疑难处,把学生学习的时候由接受信息的过程转化成独立思考、解释疑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主动性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自能高效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律动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音乐,“律动”中音乐所表现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紧张与平静、欢乐与悲伤,孩子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小学生正处在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的敏感期,喜欢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律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有利于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受。律动是一种运动感和音乐感之间的连结。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是自然、放松的状态,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完全和音乐融为一体,体现了动感之美。

四、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在合唱教学的开始,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这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演唱方式,加之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总之,儿童的歌唱是无邪的、纯净的,那是时间给予我们的馈赠。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珍惜这天籁之声,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美,感受生活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唱中的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