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生跳江自杀,仅留下遗书:生而为人,求学到底为了什么?

前两天朋友圈转发最多的便是一则浙大博士生轻生失联的寻人启事。

朋友圈寻人启事

2016级浙大化工博士侯某,于10月10日21时45分纵身跳入钱塘江,经过杭州救援队的搜寻,于今日在钱塘江内找到其尸体。

救援队于钱塘江搜索

根据候某生前留下的遗书称:不想责备任何人,唯一的遗憾便是对不起家人。

侯某遗书

可以看出来,候某是一个善良努力的人,而最终选择跳江自杀,也确实是经历了超乎寻常的无助和绝望。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为什么对这个世界一点眷恋都没有?天大本科,浙大直博,哪怕畏惧了博士生涯的艰难,重头再来,也未尝不可,可最终却落得自杀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近年来,不断地有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有些是因为感情不顺,在感情的分岔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觉得失去了一个人整个世界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有些是不堪学业的重负,受不了导师的压榨,从而突破了内心最后一道防线,走向极端;有些是来自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想着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血缘关系带来的疼痛。

那么对于这些高学历的人来说,学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你想得更远,想得更清楚,然后看破人生,觉得了然无望吗?不是的!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社科,学人文,家长们有着一致的目标:送孩子上好的大学。为什么要考好的大学?为好的大学能够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加深邃的思想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有更多的责任心去面对眼前的一切,这些好的硬件背景赋予你的软件条件让你在面试过程中熠熠生辉,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从而让你的梦想和现实有更多重合的可能。

确实,更高的学历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尤其是面临秃顶困扰的博士生群体,这些人中不能按照正常时间毕业的不占少数,无论何种专业,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学术问题,他们戴着厚重的眼镜让大脑不分昼夜地飞速旋转,去思考一般人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从而发表出更多的文章勉强达到毕业的边缘,然后尽一切努力让自己更优秀。在他们身上,背负的是父母的殷殷期望,他们害怕稍有不慎便会让这么大的期望变成失望,他们要马不停蹄地去为自己努力,为家人努力,为整个社会造福。他们很累,累到不能背上自己心爱的吉他去湖边弹唱,他们很忙,忙到一有聚会叫他们的时候总是拒绝。但求学至此,不就是为了修炼时光去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吗?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是豆瓣评分很高的书,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他们向梦想追逐的过程就是向厄运追逐的过程,人人都只看到地上的六便士,没有人抬起头看看月亮。而真的有某段时间的某些人,在地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六便士,抬起头,看到是一整片没有月亮也没有星空的漆黑的天。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穷人在为家里空空如也的米缸而不停奔波;富人在别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中马不停蹄。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里,你一个人孤独地走着,听不见蜜蜂的嗡嗡声,看不见远处绿色的旷野,闻不见吹得树叶哗哗作响的风里夹带的花香。你不断走着,直到空气远离你的身边。可是,你看到父母苍老的脸上为你流下的两行热泪吗?我看过关于此最好的一句话便是,“以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不孝有四,自杀为先。”

看不见月亮,等一等,天就会亮,就会有光芒。

众生皆苦,活着才能有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大博士生跳江自杀,仅留下遗书:生而为人,求学到底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