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说要不要读大学时,我们在说什么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人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读大学呢?究竟要不要去读,有很多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金钱成本。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或者一些你的兴趣所支出的费用,对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毕竟你还可以边读边勤工俭学,获得一些小收入,以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对于总体可支配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低收入家庭群体来说,阻碍他们的孩子上大学的首要因素并不是金钱成本,而是第二个因素。

第二,时间成本。这才是真正的阻碍因素。现在读大学至少需要3年时间,有的专业要5年多。3年到5年的时间,无论是谁,都说不准会经历或发生什么事情。假如你没有去读大学,或许你可以外出打工,或者留在家里劳作甚至继承家业,你会提前成为一个社会人,提前获得工作收入,同时也避免了大学费用的支出。你选择陪伴父母,留在家里附近工作或继承家业,对父母来说,尤其是一些家庭成员比较少的家庭,孩子的陪伴是促使他们能开心生活下去的重要动力。而当你选择远离家乡,去别的城市读大学时,意味着你接下来三年或许更多的时间是在大学度过,更少的时间陪伴父母,留给他们的更多是孤寂。同时,你在读大学期间,一般兼职工作赚钱的金额是不如全职工作高的,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收入来源的。这几年的时间你在投资自己,希望取得学识或者其他方面,比如人际等,但学识是主要方面,而学识却又不是可以轻易量化的东西,你选择提前出来全职工作的时间沉没成本是不确定的,是很难做比较的。如果父母不愿意让你走进大学,在父母看来,是因为选择读大学浪费时间,还没有确定性、可量化的收益。既然读大学的沉没成本更高,那还不如提早出来工作。

第三,你的成绩能否支撑起你的兴趣或梦想。比如说你的分数比较差,而你感兴趣的是一些精专深的专业,比如医学相关的,此时你的成绩决定你只能就读差的学校,那我觉得你就没有必要去读了。或者你觉得专业无所谓,有大学可读就行,有些人只要给他一个平台,他就可以有一番作为。但请你想想,如果你成绩真的一般,录取你的学校对应也是比较一般的,此时在这个平台你确定能充分发挥你的所长和壮大你的梦想吗?中国的高校资源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师资力量更是如此。如果大学这个平台不能给你支撑,放弃了吧。你可以曲线救自己,但如果曲线绕得太远甚至看不清了,不如想想别的办法。像我,当时高考成绩一般,想象不出我报读的大学能有什么未来,更不用提什么兴趣的东西。所以我是选择了复读。这是一个比较主观因素,每位高考生有每位高考生要思量的内容。我只是想说,大学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决定以后人生怎么走的一个大的选择,所以要谨之又谨!

当你在读大学的时候,究竟在读什么呢?有位高校学者曾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说过,大学不是来培养你具体工作能力的地方,大学是教予你待人处事和思维逻辑的学府。

我在大学的四年,我到底有没有学到呢?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我觉得我的母校成功了一半,她并没有教会我某个工作岗位上的技巧,更多的是,让我习得专业学科的基础内容,很多课程老师是启发式的教学,给你一个引入,让你自己去找书读,自己去深挖自己去投入。而思维逻辑方面,可能我比较蠢吧,或是我个人没有好好吸收,我是觉得我收获还是有的,但还不懂得如何学以致用。尽管如此,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不管你大学是多么平淡无奇,你三年四年学习下来肯定是有所收获的。简单点的,或许你的收获只是师生情,这也是收获。如果你觉得你大学毕业后,你收获大于支出,收获大于你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那么你的大学时光在你这一生中肯定是有地位和价值的,在很久的以后,你是愿意和别人谈她的。如果是反过来,收获不如支出,我觉得你确实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涯,不过,这满满的悔恨也算是一种奇葩的收获吧。


因为妹妹刚经历高考,个人有感而发,仅此而已。不喜可喷,但请说出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在说要不要读大学时,我们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