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局限性

    我记得小时候,自己特别有优越感。因为父母好像从来都是支持自己的。我永远有新衣服穿,过年有零花钱可以买油炸食品。在学校可以买一些新出的文具,以及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外面的精品店闲逛,然后买点小玩具。再者就是想去溜冰,就可以去。

    但是我的局限是什么呢?我想学声乐,听说要100多元一节课,我便不再开口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一直上的是县城最好的学校。这都是父母替我选的。可是,当我从靠自己能力考上的大学毕了业之后,父母又迫不及待地替我选了工作。可是这不是我的选择。尽管我工作得很好,生活也算宽裕。但人生好像受到了限制。大二时,父母怕我远嫁,替我选了现在的丈夫。后来大学里有很多时候,我都想去考研,可是我和他会争吵,因为我想去更远的城市,但这样会影响我们的感情。说到底,他还是支持我考研的。后来,我出国实习,我有一阵子特别想留在国外,留学。可是他跟我说,只有分手。然而国外工作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本质,所以我选择了放弃。也许我当时应该选择做交换生,这样我才能见识到学习和学历的美好。

      所以我的局限性是什么呢?是我看待事情的眼光和处理问题的余光。我们家从小的教育是,一切从利益出发。说俗气一点,就是钱。从小到大,听到家里人讨论最多的就是钱。有段时间,父母不知道是从哪里受了打击,总是很气愤又有点得瑟地说一句话,那就是:这个人还不是想要两个钱?!所以,我从小到大,做选择和做评判的标准就变成了,我负担得起吗?我能够从中获利吗?而不是我喜不喜欢,我愿不愿意。这两者有巨大的差异。我做事从来不是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许多事,我并没有全心地去投入,并且不计回报地去接受结果。就像是我读大学时,有很多误区,我会因为学姐说有学生会的经历,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所以我挤破头去参加学生会的很多活动。以至于我的性格被学长排挤,让我自己有点难堪。再比如,为了入党,我加入办公室,去值班,去做党组文件整理,然后现在我为了一些党员的学习感到苦恼。当然,有同学看到这个文章,会说,你这是自己作的。可是有些事情,是没有兴趣就会厌烦的!而不是有好处,我就真的能孜孜不倦,坚持到底。后来我大学遇到了自己很珍视的辩论赛,这可能也是我大学里除了自己的拿的两次奖学金之外,唯一值得炫耀的事了。辩论赛把我从高考的失利中完全解救了出来,因为那里的人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的人在一起,一起打辩论赛,是多么的棒。尤其是我是一个上场队员。我可能参加了20场大大小小的辩论赛,这还没算无数个熬夜和准备阶段。后来,在南华大礼堂的那次,我失利了。原因是我接受了一篇不属于自己思路的稿子。让自己在懵逼中度过了。想起来真是可笑。自己原来是队里最后那个筐瓢的人,可是队友从来没有怪过我,而是安慰我。可是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会那样,因为我的功利心。我做事从来是以收获和结果为导向,我从院级辩论赛走到校级辩论赛,我自己从来没有想到。后来我总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一个成功的结果,而忘记了享受辩论本身带来的乐趣。后来院赛期间,我不停地被队友推着向前,拖着向前。而自己却十分懵逼。我忘记了自己比赛的初衷,是为了快乐。是驳斥和抓漏洞的快乐。

    现在,我同样,面对着一些比赛。我好像很爱比赛,也许可以这样说,我喜欢现在人群中,被人欣赏和看见的感觉。所以我做了老师。我现在喜欢自己报名去参加一些教师课程比赛,原因也是我喜欢立在人群中,而又被目光温柔地注视的感觉。我想要被关注。但是这一次,我告诉自己,好好不准备,不迷失自己。享受这个思考和建立课程模型,突破课程壁垒,以及实践和不断收获的过程。一次次磨课是为了找到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不适用。所以每次失败都是收获。然后这一次,好好去上,争取少上几次。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精品课。

      再来说说自己,如果能够突破壁垒,也许会是什么样子吧。我现在也做父母了,我觉得人生的高度要从家庭教育开始,给孩子递梯子比给孩子铺路更重要。

      我最近常想,如果我还在那个县城,读高中,也许读大学,就算是我考的还是这个,也许我也不会这么遗憾。因为我高中去了全国百强的高中,市重点。这是父母给铺的路。所以一去学校,我就背上了建校费8千的包袱,我永远都在想怎样算是不辜负父母,不辜负学校这么牛逼的平台和老师们。可是我忘了自己,我没有去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在努力奔跑中逐渐失去自我。后来,为了找寻自我存在的意义,我又折腾,去参加高中的学生会,摄影协会,广播站。甚至是谈恋爱。然而,都没有得到救赎。我还是败了,一败涂地。我为什么说在县城会怎样呢?因为在县城,我有个家,家是我的避风港,我累了回家吃顿好的热菜热饭。我痛了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苦了有初中可爱的老师。可是我去市重点高中,一下子我失去了我的基石,我就像一个吊在空中攀岩的人,就算我是个高手,我的脚也没有地方可以踩。就算我的臂力再好,我也只能上去一点点。

      人生就是这样,我家,我自己偏偏要这么相信自己,要这么求上进,花钱出力去做不讨好的事。如果我在县城,我也许不会这么努力,我应该会内心轻松很多,因为我没有8千建校费的压力。我也没有一定要考上…学校的压力。人们往往看不清自己的实力,源于把自己当作了群体。比如说你在这么好的学校,就算最差也比别人好吧。那我现在负责任地表达一句,前提是你靠实力考上,就算是差一分,那也是差,知道吗?所以,人生,不需要为了这一分,去证明什么。好好努力感受即可。去自己应处的位置,其实你能活得更通透。

    大学里,我就深有体会。一开始,我还有点嫌弃自己的同学,因为我来自重点高中,而他们都是最好的发挥来这里上大学。然而这是我最差的发挥。可是后来,我发现就算是这样,也有很多同学他们的成绩比我好,做事比我踏实。现在的工作也比我挣钱。所以人生不是这样算的。不是问你哪个高中,哪个大学来的。而是看你做事的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当然,后来我也去同学身上取长补短。不断精进了。我有种体会,高考真公平,用分数把人分类,也真科学。

    我发现了,我们这类人,都有两个特色,目光壁垒和金钱限制。什么是目光壁垒呢?我们好像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和家人身上,我们说话做事好像都离不开,我妈说,我爸说,我家怎么怎么处理这个事。很深刻的一个,就是一个同学,她来学校和回家,从来没有坐过火车,包括去佛山工作。因为她爸说火车上有拐骗少女的坏蛋。所以这个姑娘现在也没嫁人,因为她心中的白月光不跟她谈恋爱,然而她又死心眼,只想要白月光。我班上也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个来自永州乡下的姑娘,家里瓦房,大学找了计算机系的一个老实的男生,现在两人在深圳创业,早已经买房买车,去年还换了宝马x系列。我就发现,这个姑娘,她不一般,她做事情我永远是稳扎稳打,她找男友是实用型,而显然的是前面那个要找白月光的是颜值派。而且这个姑娘,从来不参加学校那些乱七八糟的,花里胡哨的活动,她读大学只参加社会实践类,所以,大学她积累了许多社会经验和一些生活费。也许这也是她人类图的设置,我估计她是个生产者,可以不停地干活。而我的设置,是吸收别人的力量,我自己是没有力量的。所以我喜欢在人群里,慢慢地脱颖而出。可是我自己却不知道,苦活累活其实都不适合我,我不知道。哈哈

    我们大多数的目光壁垒都是童年和成长过程中,父母给的限制性信念。那怎样觉察呢?因为现在是凌晨,也没有时间翻书,我只能回想生命的重建里的一个活动。是这样的,回想你父母常说的30句,你不可以…不准…不允许…,或者…不行…不行等等反对的句子,把它们写下来。然后观察,相信智慧的你,能够有答案。现在邀请大家来做一下。

    我说一下自己的。…我的父母常说:那怎么能行,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嫁个好老公,找个好点条件的家庭,可以轻松很多。…你不要做这个事,你不会做,让妈妈来。让妈妈来帮你。…你怎么一点都不努力,都不如别人家…这个要多少钱?这么贵,划不来,再看看,选个别的。…不行,去外地,很乱的。…不行,去外面打工还不如踏踏实实在家附近的好。可以经常回家。在某地就很好了。…你怎么可以只当个老师呢?那要当领导啊,别人都…了…你怎么这么不会说话,说话就把别人得罪了。…你不要说话了,一点都不会说话。…

    差不多就是这些吧,以前我能想到更多,但是现在,可能是学习了几年,有些限制性信念被破除了。我就想不起来了。其实我现在去接触我妈,我总有一种,我妈不会说话的感觉。其实,做父母以后,我会有种错觉,每当我指责孩子这个点没做好,往往是我自己就没做好,没带好头。其实从我的描述,大家可以知道我最大的限制性信念是什么。总结为三点。

    第一,一个人做,不行,我做不好,我需要妈妈的帮助。妈妈从我小的时候就事无巨细地照顾我,读高中时,不让我做家务。现在我妈来我家,还帮我洗内衣内裤。这样一个体贴入微的妈,反而造就了我经不起事的性格。我一个人做不好很多事,尤其是大事。我需要帮助,然而没有多少人来帮我,这也跟教师内卷有关,暂时不提。但是我现在感觉还好,关键是找好队友,然后自己多思考吧。也就是我做事的独立性不够好,所以父母到底能不能总是去反对孩子,独立的尝试。比如说4岁孩子独自一人下电梯去小区里玩。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表达,自己可以在离学校30米的地方,下摩托车,从人行道自己走着进校园?这都是我对我孩子,做的一些尝试噢。因为我的小孩她自己提出了,妈,我可以自己走。妈。我可以自己下去玩。所以,我在楼上的阳台,盯着看一会儿。我骑着摩托车在孩子后面,跟着看一会。然而,我的孩子非常棒,没有丢。包括出去旅游,我的女儿一直喜欢走在我的前面,等我,我也从来不叫她慢下来,她有她的人生足迹的频率,我要尊重她,并且相信她可以一个人走,可以做得很好。当然,只要她需要,我在原地等她。

    第二,我不会说话。今年我终于有些明白,我妈眼中的不会说话和会说话是什么?那就是不能得罪人。我后来也意识到,是因为我妈的恐惧,她也许在害怕得罪某个人以后,会挨打或者挨骂。也许那个打骂她的人是她的母亲或者父亲。也有可能是某个有权威的长辈。而往往这样的信念,一般会让当事人在后来的生活中,得到验证。就是你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也许是你说错话,把顾客得罪了,然后把单子做黄了。也许是红公婆婆对你的数落。可是,在今天的我看来,说的话会不会得罪别人,我不是很关注了。第一,我不会跟不熟的人乱说话了。第二,我说话尽量带可能,也许的字眼,降低绝对性,让他人舒服一些。我感觉与其害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人,不如学会适时闭嘴,然后幽默风趣。然而闭嘴和幽默这两点,是我在家以外的地方学会的。因为我的爸妈没有做到这两点。当他们在家里吵架时,不停地攻击对方,没有一方让步或者闭嘴,甚至是用武力解决问题,这就给了我很多的错误示范。所以,现在如果我跟老公吵架,我也要学会如何闭嘴,如何正确地示范。如何幽默地化解。

      第三,女生读太多书,没用。嫁对人才重要。其实今天看来,嫁对人才重要要改成很重要。读太多书没用要改成读自己喜欢的书,去学自己好奇的专业,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此生来到世界最重要的使命和快乐。曾经初中时,我读世界名著,飘,羊脂球,理智与情感,简爱。高中时,我读朱自清,三毛,余秋雨,郭敬明,萌芽,青少年文摘,新概念获奖文选等等。大学后我读英文版的世界名著。其实我一直是在看故事,这些里面我最喜欢的是飘里面的女主,利用无数男性,成就事业,艰难生存,最后发现白才是她的真爱,她不慌不忙奔向明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我最羡慕的是三毛,她对世界无知无畏的探索,都让我痴迷。我也渴望走入撒哈拉沙漠,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我佩服情人书中女性,挣脱婚姻和世俗,面对自己求爱的心灵。然而,现在我看书,再也没有找到很喜欢的了,我更专注于灵修,感受自己与心灵的对话,比如说,这也是这篇稿子的由来,我半夜醒来,很久无法入睡,我明白我的内心有话要说,我把它们写在里,形成了这篇逐字稿。也许以后我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可是,让我很遗憾的是,我读书时期,一直好奇的专业,我30岁了,却从未涉及和探索。我喜欢唱歌和演讲,可是我从未受过专业训练,这跟我和我家的金钱限制有关。我一直想要学习摄影和服装设计,可是我选择学科类高考,我也没有参与过这些东西。曾经,有个暑假,我想要辞去教师的工作,花三万去深圳学习服装设计,从头开始,可是我的母亲说,很多你这样学历的人,你肯定干不过别人。我的老公说,你把孩子带去读书吧。然后不了了之。其实,我今天仍然怀揣着这个梦想,我相信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也许总会有机会的。

    但是,我今天在这里分享这个信念的目的,不是让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该怎么去引导孩子的梦想。是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乱,压力很大吗?No,我的永州同学照样深圳创业成功。是告诉他们这个专业赚不了钱,养活不了自己吗?No! 我现在的教师工作工资同样很低,可是当我放下对物质的执念,人生的快乐就来源于所做的事情时,没有很多钱也是快乐的。是指导自己的孩子去选专业选学校吗?不!你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与他的内心达到身心合一,只有知道了自己的心,他才有机会成为他自己。

      我30岁了才能与心灵对话,不是我愚蠢,而是这一路走来,父母一直替我做了选择,我不能自己做决定,导致了我选择能力退化,以及我以父母以钱为导向的信念为人生选择的信条,导致我的路走入了自己的遗憾的这一边。

    也许,如果,我一直自己做选择,自己磕磕碰碰走到今天,我可能还是选择了教师岗位,但是,我相信,那个自己决定走到这个位置的我,是一个更快乐坦荡,没有遗憾的我。人生就该体验,应该不留遗憾的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