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3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直译: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一场心理学的探险),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于1997年出版的一本大众心理学书籍。这本书借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蛤蟆先生陷入抑郁后,接受心理咨询并最终走出抑郁的故事。书中蛤蟆先生与心理咨师苍鹭十一次面谈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的流程,也提出一套心理治疗的理论。

第一次面谈

主要提出了心理咨询是来访者的主动要求,来访者需要对自己的负责。

一向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郁,一个人躲在屋里郁郁寡欢。他的朋友们鼹鼠、河鼠和獾尽力去帮他,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只好建议他去找苍鹭做心理咨询。在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时,蛤蟆本想能得到一些像「药」一样的忠告,来治疗他的抑郁。但心理咨师苍鹭却说,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而且也要主动承担心理咨询的费用。

苍鹭的回答让蛤蟆十分意外。蛤蟆想,或许他真的能够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来。于是他们约好了:每周我们面谈一小时,整个咨询周期多长视情况而定;最后一次面谈将回顾我们在之前的咨询中做了哪些事,你学到了什么,你也可以考虑制订将来的计划。

蛤蟆临走的时候问:「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回答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二次面谈

主要提出了自我意识,然后对自我情绪的观察结果,提出儿童自我状态。

可要说蛤蟆从第一次面谈中学到了什么,那一定是这个道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苍鹭问蛤蟆,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于是苍鹭提出「情绪温度计」: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蛤蟆的回答在1和2之间。

苍鹭又问,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蛤蟆讲述了他的朋友们对他的不好态度,「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每个人都对我那么不友好,可这并不是我的错。」苍鹭问:「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蛤蟆深思之后说,当时的感受就和小时候一样,感觉自己像个孩子。」

苍鹭提出「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这种状态没有好坏,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实际的状态。

第三次面谈

主要分析了儿童的基本情感。

在咨询过程中最打动蛤蟆的一点是,他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至于他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也得打个问号。苍鹭讲解「儿童自我状态」:老师不同于咨询师的一个地方就是,老师用讲解模式,而咨询师用倾听模式;能实践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所有婴儿来说都是类似的。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

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探索出,儿童的四种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苍鹭说,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婴儿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母亲或父亲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确实不能用逻辑或有意识地去想明白这些问题,但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涉及用头脑思考,也涉及全部的自我。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幸运的话,我们就能用余下足够的精力来享受生活。

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这些调整,就像原子核一样,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当然,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所以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它们。

苍鹭把一个家庭比作一个单独的星球,并让蛤蟆去体验身处这样无法逃离星球的状态。不幸的是,你没法逃离。所以你只能忍受这个状况,同时学习如何尽你所能地去应对。在学习应对父母的环境,不断改变自己的情感,就构成了「适应型儿童」。并将儿童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

第四次面谈

主要分析了「适应性儿童」的具体状态。

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以及父母,不禁悲伤地哭了起来。苍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也就是,要接纳我们的「基本情感」。

就像是画家调色板上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具备基本情感。但随后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我们个体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第五次面谈

主要分析了不带攻击的愤怒。

苍鹭问了蛤蟆的「情绪温度计」,蛤蟆说在5或6的位置。蛤蟆问他是否可以设定议题。苍鹭说,「咨询的议题一直都是由你来设定的。每一次面谈中,我都在帮助你探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去学习和觉察。如果你能自己找到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真的在进步。」蛤蟆想探讨的是「愤怒」,他觉得自己不会生气。

苍鹭仍然把家庭作为比喻,你被两个仁慈的独裁者俘虏了,他们完全掌握了你,同时又对你倍加关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仁慈的独裁者,也就是你的父母,显然占了上风,而你又完全依赖着他们,你怎么能对他们生气呢?何况你还爱着他们。你得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愤怒是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要么,他们像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要么就不带攻击性地发火。撒泼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适应各自童年的特定情形,所以就产生了各种行为模式,关联着各种情感和情绪,就像马赛克的色彩一样繁多复杂。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在道德层面上,是没有「错」。心理分析不做道德评判。但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都是负面的。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第六次面谈

主要提出「父母自我状态」。

蛤蟆因为獾想要顶替他的学校董事位置,而非常生气,但又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又想放弃。苍鹭说蛤蟆在玩一个PLOM(Poor
Little Old Me可怜弱小的我呀),但蛤蟆并没有理解。

苍鹭说:「你可能对自己不诚实。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让你感觉又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蛤蟆仍然没有理解,对苍鹭的话有些生气。苍鹭说:「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概念,乍一听会显得愚蠢、不合逻辑,甚至让人害怕。但是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苍鹭与蛤蟆分析獾的心理状态,蛤蟆说獾像他的父母。苍鹭说,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苍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然后开始探讨蛤蟆的「父母状态」。苍鹭打了一个比方:我们把这个「父母状态」想象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苍鹭问蛤蟆:你在审判谁?蛤蟆沉默后说,我在审判我自己;我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谴责自己。

苍鹭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我们会严厉地惩罚,包括折磨自己,在极端案例里,甚至会施以极刑。但问题是,即便对自己轻判,这种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第七次面谈

主要分析了「成人自我状态」。

蛤蟆经过思考之后,写信给獾表达了自己不会辞去学校董事的职务。苍鹭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蛤蟆说,感觉好多了。苍鹭问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蛤蟆说,要了解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是很难的。不过,我明显感到更有力量了,这很难解释。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那种情绪还藏在我心里某个角落,可再也不会占据整个心房。我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苍鹭问,他回答时心理处于什么状态?蛤蟆说,不是「儿童自我状态」,也不是「父母自我状态。于是,苍鹭提出「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蛤蟆问,为什么你不直接带我进入「成人状态
」?苍鹭说:其一,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你只能鼓励他们,就像我一直在鼓励你一样。但我没法强迫你,只有你自己能决定要怎么做。其二,我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做。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但只有你自己能做决定。

蛤蟆觉得这很难。苍鹭说: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戏一样。

蛤蟆问,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演戏的角色,去表现自己的愤怒等情感。苍鹭说: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
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一个人怎么能进入你的脑袋,强迫你产生任何情绪?那才是真的不可能。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但我们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阿德勒的观点)

蛤蟆有点激动,难道是自己选择了抑郁。苍鹭说,你现在面临的选择就是: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好像你最喜欢待在那个状态里。但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相比责怪,负起责任听着如何?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蛤蟆问:「那我的父母呢?我能对他们做什么呢?要怎样做才能弥补我?」苍鹭回答说:「原谅他们。」

第八次面谈

蛤蟆向苍鹭完整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并不平淡的人生故事,全面回顾他的人生。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第九次面谈

主要分析了「人生坐标」。

蛤蟆回顾自己的人生后,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感觉生活像是被潜意识写好的剧本。但他又开始意识到,也许还有另一种活法,无须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甚至可以没有剧本,或者说,可以即兴发挥。可反过来,想到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又让人无比激动。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

蛤蟆和苍鹭讨论人生剧本时,苍鹭说:实际上,我们得回顾你生命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对你而言,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从那时起,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

只不过我们现在讲的是你个人世界的心理视角,这个视角在你心里深藏不露,可以说,是来自你灵魂的深度。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

我们说的不只是物理世界,而是你内在的、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心理世界,那是通过你早年的经历而形成的。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你决心要改变。

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比如在你童年时,大约四到五岁左右,你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苍鹭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人生坐标」: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人生坐标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我说的是一种长期重复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持续一辈子,这类行为就被称为游戏。

第十次面谈

主要探讨了两种「人生坐标」: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

苍鹭接着上次的面谈继续与蛤蟆探讨「人生坐标」。蛤蟆首先提出「我不好;你好」。苍鹭说:「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概括地说,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会随时给你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

因为玩这个游戏的人确实会抑郁。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

然后探讨「我好;你不好」,这描述的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好的那一类人。苍鹭说:「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这样就能玩他们的游戏了。有个人犯了错,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很常见。然后上司发现了,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对下属大声咆哮。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

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苍鹭举了一个等出租车的例子,让蛤蟆来体验这种情绪。在苍鹭的不断发问下,蛤蟆的有些反感了,他指责苍鹭就像他父亲一样总是不停地质问他的感觉怎么样。蛤蟆像是在指责自己的父亲一样指责苍鹭。蛤蟆并不对自己的无礼行为道歉,也不需要谅解,他只觉得刚才找对了时机。蛤蟆觉得他心理咨询到这里应该结束了。

苍鹭说,「有两个原因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再面谈一次。第一,我希望你有机会回顾在此学到的东西,还有你打算怎么运用你的所学。也就是说,你打算做哪些改变?第二,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我认为我们应当在这个新关系里合作,来尝试理解发生了什么。」

最后一次面谈

主要是对蛤蟆的十次心理咨询做了一个总结,并在最后探讨了「情商」(情感智力)。

苍鹭:现在你感觉怎么样?蛤蟆说,精神状态很好。
苍鹭:这一切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说,我的感觉就是很快乐。其实我对每一天都有期待,因为每一天都充满了让人激动的新的可能。苍鹭:在「情绪温度计」上,你会打几分?蛤蟆说,今天我给自己打9分。
苍鹭:你对别人是什么感觉?蛤蟆说,我对他们在做什么很感兴趣。我希望他们也对我有兴趣。
苍鹭:你不再有自杀念头了?蛤蟆说,完全没有了。我觉得我比过去更能顺应生活了。可我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那么消沉,那段记忆会永远留在那儿,或许就是对我的提醒,告诉我,滑落到生活边缘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苍鹭:现在你会怎么描述自己?蛤蟆说,「我好;你也好」的坐标上。

苍鹭赞赏蛤蟆的「勇敢」,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时,你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承诺,终生的承诺。「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过程。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我好;你也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它非常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蛤蟆说:「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像父母和孩子。我常常想依赖你,也总希望能从你口中听到一些睿智的话,能给我答案。在我们的咨询过程里,我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然后最终走入了独立的状态。」

苍鹭说:「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你在情感层面做了努力,也就从中直接学到了该学的东西。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自出生开始,我们便是以这种方式学习任何一种重要的东西。

然后苍鹭提出了「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蛤蟆问,情商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苍鹭回答说,「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在最后一次面谈结束时,苍鹭说他与蛤蟆合作时也学到了很多。在咨询中,学习一直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是彼此学到的东西不同。

离开心理咨询室后,蛤蟆与他的朋友们鼹鼠、河鼠和獾一起参加了隆重的聚会,庆祝他走出抑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在聚会上大家都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新计划,而蛤蟆对大家无意的「冒犯」也有了不同的理解。蛤蟆也开始了自己的新事业。

从这本书的开头到结束,陪伴着蛤蟆先生一起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咨询,不断地剖析自己内心的情绪,不断地从内心的挣扎中成长,最后像凤凰涅槃一般地重生,终于走出抑郁的情绪,重新开始积极向上的生活,仿佛我也获得了涅槃一般。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抑郁情绪,在抑郁情绪开始慢慢侵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需要心理援助。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咨询,并不像这本「童话」书写的那么容易,而且心理咨询的费用也非常昂贵,但这本书仍然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也让我了解了整个心理咨询的流程,以及一些心理学的观点。

也许我们也能透过心理学的一些观点,来实现自我疗愈。也许在我们遇到人生最灰暗的时候,心理咨询能帮助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就像苍鹭所说的:「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书3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