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二:帮助行为

十二、帮助行为

(一)帮助行为发生的原因

1.社会交换理论:由代价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追求所驱动的

对帮助有外部奖励。

收益也可以是来自于内部的:如试图消除内疚感、感到愉悦、安心等。人们在犯错之后会行善,除了减轻内疚感,也需要恢复动摇了的自我形象和期望,确立积极的公众形象。

对于成人来说,本身处于消极心境(愤怒的消极心境除外)中,更可能帮助人,以抵消这种不良感受。而在儿童身上则相反,可能是儿童从读故事中觉得不帮助别人会更快乐。

帮助行为对自我价值感有积极作用,而且会将自己看做是乐于助人的人,这种标签使得人们做更多的好事。

好心情-好行为效应:快乐的人也更倾向于帮助人以维持这种快乐。因此,帮助别人和内心积极的心境相互促进。

    2.社会规范理论

    互惠规范促使我们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社会责任规范也召唤我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回报也无所谓。

    3.进化心理学理论

两种形式的帮助行为:奉献于近亲(亲缘选择)或者奉献于有互惠关系的人。从亲缘选择上看,人们会偏袒和自己有共同基因的人(父母愿意为孩子牺牲,而孩子却大多不愿为父母牺牲,因为孩子的基因是传承的必要)。

很多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自私的基因比自我牺牲的基因更有可能存活下来。然而进化的成功确实源于合作,人类表现出克服自私的多重机制,包括:

亲缘选择:如果你身上有我的基因,我就会帮助你。

直接互惠:我们互相帮助。

间接互惠:我帮你,你帮另一个人,那个人再帮我。

群体选择:互相帮助的群体得以生存。

三种理论将亲社会行为描述成基于投桃报李的互惠交换或无条件的帮助(内部收益、社会责任、亲缘选择)。虽然每一种理论都有循环论证(以命名代替解释)和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它们也提供了一致的框架,以概括我们对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结果。

4.真正的利他行为:基于同理心的利他主义。

即我们的同理心被唤起,此时我们的利他是不求回报的。帮助行为无人知晓,心境不受帮助行为的影响。

(二)帮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1.旁观者效应

    有旁观者在场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帮助行为。随着旁观者的增加,会使我们①更少注意到这个事件(例如大街上可能注意不到旁边的晕倒的人);②更少将其解释为紧急事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关心外界,但看到他人很平静,因此自我解释为事情不紧急;同时,众人在场可能会影响彼此对该事件的解释,如认为这只是在作戏,不是真的);③更少感到责任感(群体效应)。

2.什么时候最愿意去帮助他人:①观察到其他人的帮助行为之后;②时间不太紧的时候;③与我们相似的人。

(三)帮助者的特点

1.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和性别规范得以发挥作用都归功于充裕的时间。

2.宗教信仰能够预测长期的利他主义,如志愿者工作和慈善捐赠。

(四)增加帮助行为

1.减少抑制帮助的因素

(1)减少突发事件的模糊性(正确清楚的解释事件,而不只是说有人偷东西,应该说有人偷了个手机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产生个体化的吸引(去个体化使个人责任感变低。唤起自我意识,如告诉他,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呼叫他们的姓名等)增加旁观者的责任感。

(3)采用以退为进的技巧或谴责来激起人们的内疚感或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留面子技巧(先让帮大忙,如果对方不愿意,则请求帮一个小忙,总可以吧。这种技巧会激起人们的内疚感,既然不能帮大忙,那就帮一个小忙吧)谴责也可以激起内疚感,但方法不太好。

给对方贴标签(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2.社会教化

(1)教化道德包容

道德排除:将某些人或动物排除于自己的道德关怀之外。我们很容易对大量外群体的死亡感到麻木。

道德包容:道德关怀包含了不同于自己的人。利他主义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去除天然的内群体偏爱,比如亲缘喜爱或种族喜爱,而扩展我们关心他人福利的界线。

宗教教育宣扬怜悯、慈悲为怀,爱整个人类大家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象他人的感受;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也会增加帮助行为。

(2)树立利他主义榜样

电视等媒体在教化积极行为上具有很大的力量。

(3)通过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学习

斯托布指出,当孩子们在做出帮助行为时,他们发展了帮助他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机能。帮助行为也有助于满足孩子们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需要。

(4)把帮助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动机

注意不能过度奖励帮助行为,因为这会使做好事的人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为外部原因而非自身动机,会产生抑制。

在某些大部分人不会提供帮助的情景下,通过暂时性的积极承诺,可以促进其帮助行为。例如“你认为自己不会去献血的话,回复‘是’”,此时大部分人不会回复‘是’,而增加了其去献血的可能。

(5)习得的利他主义

对于利他主义的学习,也会使人们做好准备,更好地知觉他人的需要并进行反应。

后记:让社会心理学走进生活

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带着更高的自觉和同情心去生活和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二:帮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