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都闭门不出倍感无聊的日子里,重温了小说《追风筝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纷纷,眼前浮现了两个少年追风筝的画面,十分应景!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
百科中写到: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
然而,我却一直在想,哈桑真的存在吗?他也许只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型任务,是书中其他人物人格成长的需要,是在漫长的生命中,想要有那么一个人,原谅他们曾经的过错。作者赋予哈桑的忠诚、勇敢、善良等品质,像风筝一样,是他们苦苦追寻的命中的缺失。
在作者笔下,天空中布满了紫色和红色的晚霞,美丽的风筝下粘满了玻璃屑的风筝线,都是在告诉我们:善与恶,背叛与救赎不过是一体两面。
1、追求美好的过程中,也许从来不乏伤害。
阿米尔和哈桑喝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长大,一起爬白杨树,一起用镜子把阳光反射进邻居家,一起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居家的牧羊犬。
他们是从小到大的玩伴,然而在阿米尔眼里:从来不认为哈桑是朋友。他是普什图人,哈桑是哈扎拉人,天生的优越感让阿米尔认为,没有什么能够改变。
哈桑从未拒绝阿米尔任何事情,遇到危险也总是挡在前面,他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割断敌手的风筝线,并且追到最后一只掉落的风筝,被视为无上荣耀。阿米尔擅长斗风筝,哈桑擅长追风筝。在冬日最大的斗风筝比赛中,阿米尔打败了最后一个敌手,割断了对方的风筝后,哈桑去替他追风筝。可是,久久未归。
阿米尔找到哈桑的时候,哈桑为了保护那只象征着胜利的蓝风筝,被坏孩子阿塞夫玷污。阿米尔躲在角落里目睹一切,因为害怕,因为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他跑开了。
他甚至想: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黄执中曾说:人是善于自我合理化的动物。
人在伤害别人的时候,竟然希望对方能理解,那迫在眉睫的厄运,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阿米尔背负着谎言和愧疚,为了缓解内心的纠结,在生日宴会后,将自己的生日礼物藏在哈桑家中,污蔑哈桑盗窃。哈桑的父亲阿里带着哈桑离开,不久阿米尔也随父亲到了美国,自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
阿米尔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得到注视而非仅仅被看到,得到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
然而他失去的不止是一个伙伴,一个为他千千万万遍的人。还有他的勇气、忠诚与担当。
新的地方,也许有新的开始,却并不意味着可以埋葬过去。哈桑永远是阿米尔无法说出口的伤痛,他甚至无法听到这个名字。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故人拉辛汗的电话:这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他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哈桑的遗孤索拉博,并为其争取移民、收养,至此,他才终于从旧事中得到救赎。
2、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在阿米尔心中,他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他极具商业头脑,他的房子是全喀布尔最美观的建筑、最华丽的屋宇;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曾赤手空拳和黑熊搏斗;他善良,独力建造恤孤院并亲自设计施工图;他正直勇敢,不畏强权,为弱小的阿富汗妇女挺身而出。
他能享受在喀布尔的富贵繁荣,也能在异国他乡的艰难中从头来过,并活得风生水起。
阿米尔的父亲曾说:罪行只有一种,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让我们倍感敬佩,丝毫不怀疑这样一个人值得尊重。直到他父亲的挚友拉辛汗告诉他:哈桑的父亲阿里没有生育能力,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他父亲的儿子。
得知真相,读者都愕然,何况乎阿米尔。阿米尔的父亲,也曾犯下了他曾说过的盗窃的罪行,他偷走了阿米尔知道有兄弟的权利,偷走了哈桑的身份,偷走了阿里的尊严和荣誉。
他愧对于照顾了他四十多年的阿里,内疚于不能公开表露对哈桑的爱已尽为父之责,痛苦于将满身怨气发泄在阿米尔身上。
这种深切自责,让其终此一生都在寻求救赎。他施舍街头的穷人,捐钱给有需要的朋友,建恤孤院等,当罪行带来善行,那才是真正的救赎。
3、得到原谅不难,但被接纳才能换来新生。
哈桑的母亲莎娜芭在哈桑刚出生不久就跟着一群艺人跑掉,她无法忍受残疾的阿里,她想象着更好的生活。也许,她有这样的资本,她笑带酒窝、步履款款、美丽非凡,凡是在街上见到她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忍不住多看她几眼。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接受平凡的一生。
史记《吕不韦列传》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红颜易老,以色侍人,能持久乎?在哈桑25岁的时候,莎娜芭回来了,她牙齿掉光、头发灰白蓬乱,手臂生疮、左眼失明。她哭着请求哈桑的原谅。
这样声名狼藉,抛夫弃子,让小时候的哈桑备受欺辱的人,哈桑完全可以轻飘飘地说一句“原谅”,然后将其拒之门外。然而哈桑只是冲出房子,全力奔跑,他跑了很久,回来的时候,他说:你现在在家里了,和家人在一起。
“原谅”二字很简单,上嘴皮碰下嘴皮,但余生不必牵连。在那样混乱的朝不保夕的局势,一个身患重疾的人的生死,有谁会在意?
莎娜芭想要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富足、自由,为此她不惜沦为众多男人的玩物。老之将至时,才终于明白平凡才是人生的答案。她很庆幸,她找回了哈桑,他接纳并悉心地照顾她。他们一起种菜、修剪篱笆,一起迎接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到来。她将她的余生都回馈给了哈桑一家。
如我之前所想,哈桑真的存在吗?也许存在,他是他们所有人的亏欠,他们终此一生,都在弥补这样的亏欠,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也许不存在,是他们内心那个勇敢、忠诚、善良的灵魂在引导着自己,去不断地修正自己曾经的选择,以期待在现世获得内心的安稳。
不论如何,我想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与恶,背叛与救赎,不过是一体两面。就像美丽的玫瑰开在荆棘上;像天空除了有红色的云,还交杂着紫色的云;像阿米尔的风筝一样,在高空翱翔,风筝下连着粘满了玻璃屑的风筝线。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我们一生,总是在追逐,为一些美丽的梦想。在追逐的过程中,不乏手段和伤害,它让我们的人生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让本来轻盈的初心像被割裂的风筝一样,随风不知道飘向了何方。
那么,如若有些伤害无可避免,希望我们能追回那只被割断的风筝,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