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兴娥《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1)

    韩老师在文中点明,“课内海量阅读”是让学生似“快”实“慢”的行车道上快乐悠然地欣赏路边不断变化的风景,从而使所有的学生爱上阅读、学好语文,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海量阅读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读。课堂上充满琅琅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只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各种形式地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多年来,韩老师凭这种简单的做法让学生通读了大量书籍。一本教材两周上完,让大量的课外书成为课内读物。

      然而识字量的多少,是影响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于是韩老师设想,如果在一年级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或扎实或模糊地认识2000个常用字,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文字的神奇魅力,走进自由阅读的天地,为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因此海量阅读的起步便是多轨运行:阅读、识字、拼音教学同时起步。全班统一海量阅读所有共读篇目,根据掌握程度进行星级评价。星级评价的标准在各个年级不同,阅读的书目不同,评价标准也会不同。总的原则是重视诵读积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年级越低越淡化。如,低年级的星级评价标准如下:熟读,一颗星;背诵,两颗星;认读打印的词,三颗星;理解大意,四颗星。只要能达到一星标准,墙上就贴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鼓励下争取得更多的星。这样,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

      韩老师的这一方式的确很好,学生也许能通过海量的阅读达到质的飞跃,踏上阅读快车道。但我又陷入了沉思,难道“语文”就是阅读吗?“语文”两字分开理解,是语言文字。除了文学性,也有它的工具性。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在课本中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用方法,将两者相统一,才能真真正正扎扎实实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韩兴娥《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