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波:请叫自己“独立摄影师“

2015-12-18


12月13日下午2点,北京国际摄影周‘摄影讲堂·名家月月谈”系列讲座第一期在中华世纪坛地下一层3号影厅举行。讲座以《从发烧友到独立摄影师》为题,邀请了著名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中国十大策展人之一的陈小波老师向现场及观看网上直播的观众指出了中国摄影人在现实创作的误区,号召更多摄影人能够创作出有思想,有灵魂的摄影作品。

现在,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感受一下陈老师那充满激情又富有睿智的讲座吧~

首先,陈小波老师先以摄影“国展”评委的身份,介绍了现在充斥在各种摄影奖中的那些一味扎堆,欠缺思考的参展作品,并列出了长达22类的“国展最先淘汰的是什么照片”。接下来,作为中国看图最多的图片编辑之一,陈老师选取了三十余个优秀的摄影项目与观众分享。这些项目来自国内外,摄影者既有著名摄影家又有业余摄影者,摄影题材有大有小,但每组照片背后却都有着一组故事,却都体现着摄影人独特的巧思和真挚的情感。

小波说: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摄影师将自己的家庭、朋友作为拍摄对象,记录最亲近的人的生活的片段。一个摄影师,连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拍、不好好拍,那么,他就是跑到再远的地方,又能拍出什么好照片来呢?

小波说:用感情拍摄,而不是用相机拍摄。每位摄影者都应该自由寻找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你的照片应该打着很深的个人印迹。每一次构图、按下快门的过程实际上都表达了你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小波说:作为编辑,我最喜欢的是有民间草野之气的照片,我每日都在寻找日常的、会心的、具体的、诚恳的作品。那些疏离于个人经验、缺乏细节、空洞的作品尽量放弃。

小波说:对那些善于发现的摄影者,一切都是应该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家;亲爱的命运,亲爱的故事;亲爱的英雄,亲爱的孩子,亲爱的一缕光,亲爱的一棵草……

小波说:生活是最好的风景,没有过时的题材。杰出的摄影者把邮票一样大小的故土看成自己的根据地,在他最熟悉的地方扎根、行走、拍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辨析故乡。

小波说:民族摄影、民俗摄影的问题最大。多少年了,我们摄影的问题就是永远讲不好一个人的故事,我们总认为故事在远方。可是到了远方,我们准备了一幅慈悲心肠了吗?我们知道在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的常识和规矩了吗?

小波说:做摄影多年后,我们去接触百年前的摄影,摄影的类型原来那么多!可在我们这里,摄影的几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大部分摄影的道路空旷着、无人问津。于是,寻找摄影的全部道路而不是一两条道路成为中国摄影新的命题。

小波说:如果你从今天起决定做一个独立摄影师,我建议不要再拍摄以下类型的照片:
1、红光亮、高大全
2、所谓的视觉冲击力遮蔽了真实
3、简易、粗陋、浅鄙,无文化感
4、华而不实、矫柔造作的所谓优美图像
5、民族、民俗风情庸俗化
6、与中国的变化、发展、进步无关
7、无细节、无故事、无温度、无情感、无心灵、无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无一件可 以落到实处的事情
8、不是国际通用于语言
9、不是全人类共同感兴趣关于人性、人道的照片

最后,陈小波老师呼吁大家不要再以“摄影发烧友”自居,而是从今天起把自己当成一名独立摄影师,用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拍摄出有思想有灵魂的照片。陈老师特别解晰了由中艺影校师生共同完成的独立摄影项目《穿越百年的诉说——大画幅镜头中的中国近代建筑》,阐明了他们是以策展人的视角,拍摄出了具有历史感和遗迹感的摄影佳作。《穿越百年的诉说——大画幅镜头中的中国近代建筑》摄影展已在本届摄影周期间被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所收录。

小波说:“今天的中国,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记录,太多的摄影类型我们远未接近。摄影的道路千条万条,请走好自己的那一条。”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小波:请叫自己“独立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