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乞讨者也懂传播学......

前几天的时候,我在高铁站遇到一个聋哑人。对方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衣服破旧,脖子上挂着一块写着“聋哑人”的牌子,下面是小字讲述了父母卧病,儿子辍学的悲惨生活。看见我在看她。便用手比划着向我讨钱。

遇到这种情况未免有些尴尬,我脱口而出我没钱,说完又觉得不好意思,感觉暴露了自己穷b的本质。

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聋哑人”微微一笑,伸手塞给了我一张捐款名单,上面罗列着一排别人奉献的爱心,有五十的,有100的。我十分惭愧,甚至觉得都不配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了。然后对方又鬼使神差般的掏出了一张微信二维码,示意我可以转账。这一系列连招让我应接不暇,然后机械般的转去了50块钱,落荒而逃。

等我在冷静下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唉,城市套路深啊,我坐在角落静静的思考着人生,这么穷不是没有理由的。

作为一个新生代大学生,我很愤怒,感觉这些年的知识都学到了狗身上。先说好,我没有故意侮辱狗,我只是想侮辱一下我自己,请爱狗人士不要骂我。

很明显,这是一个深谙营销之道的乞讨者,我先安慰了下自己,她可能不懂什么是传播学(考试要考,传播的定义是信息间的交换),也不了解传播学研究的3个视角(考试依然要考,线性视角,非线性视角,文化视角),但不得不说,人家对修辞学的模型应用,简直甩我十条街。

哦,感觉整个高铁站的智商都被我拉低了...

从对方一上来开始,就很有明确的目的了,那就是说服我捐款。“聋哑人”是个伪装身份,牌子也是一个辅助工具,正常人看到对方是个聋哑人已经心存怜惜了,哪还去细想纸啊,笔啊,牌子啊哪来的,你还是人么?!不要在意那些细节了,路边不是经常也有一些没钱回家的人都记得随身携带粉笔么,谁还没点奇怪的爱好是不是。

然后,重点来了!!

对方采用了修辞学三要素之一的情感诉求:动之以情。在对视的一刹那,鉴于是“聋哑人”设,不方便说话,对方就用精湛的眼神戏带我走遍了她的半生:上有八十卧病老妈,下有四岁待哺孩童,老公赌博家暴,自己狠心前来大城市打工却又被骗,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当然我没那么脆弱,我也就信了一半而已。果然,好的演技是成功的一半啊,那个什么《上海堡垒》,你们能多学学吗

还没等我消化完其悲惨身世,一张捐款名单随之而来,上面签的哪里是名字啊,都是爱心,我为自己的冷漠羞愧。

我想着吧,对方是真不容易,是应该奉献一下爱心的,而且有这么多人捐款呢,社会还是好人多啊,就算对方拿出了微信二维码,也是正常的。(正常你妹啊,就差贴你脸上告诉你我是骗钱的了

这这这,这不就是影响力模型中的一致性和共识性么,一步一步的引导我的捐款想法,这样就算对方掏出了二维码我也选择性的不去质疑太多,至少不会当场质疑。然后通过共识性,让我效仿那些人的做法,而且不好意思捐的太少。

亏的不冤啊!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秘籍——《如来神掌》,见与你有缘,就十块钱卖给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乞讨者也懂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