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之死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75

萧望之,西汉时期的名臣,汉宣帝时的重臣。汉宣帝死后,作为三大托孤重臣之一辅佐汉元帝处理朝政。他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丞相、将军之职,可谓位高权重,荣宠之至。死后,能够让皇帝每年四季去墓前祭扫,直到皇帝本人去世。萧望之生前的荣宠与死后的特殊待遇都是无人能及的。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却是被逼自杀“负罪”而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到萧望之的被逼自杀,他个人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俗话说的好:“防小人不防君子。”萧望之就是低估了小人的力量。“宁得罪十君子,不得罪一小人。”萧望之在朝堂之上备受赞誉,但却栽在了一个小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会稽郡的郑朋。当时萧望之多次向汉元帝推荐人才,郑朋想投靠萧望之,借此走上当官之路。算是投名状吧,郑朋上书元帝揭发史高和许氏家族子弟的罪恶。但是当萧望之接触了郑朋一段时间之后,“知其倾邪,绝不与通”。对于这样一个小人,萧望之不喜欢他,就把他撵走了。结果郑朋怀恨在心,反倒向了许氏和史高。反说他上书是萧望之指使的,而且向汉元帝揭发萧望之的五项小罪,一项大罪。后来又有一个小人华龙也加入了郑朋的队伍。就这样萧望之掉进了小人的陷进里。在加上宦官弘恭、石显的推波助澜,萧望之被送进了监狱。

这只是萧望之进入监狱的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家吏治和汉元帝本身的原因。“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政日乱;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所以究其根本,萧望之的死是因为汉元帝的多疑与不信任。“治乱荣辱之端,在所信任。”如果汉元帝对萧望之的信任如同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一般,如果汉元帝不是那么的优柔寡断,萧望之也不至于被奸佞小人陷害。正因为缺了这层信任,才导致小人猖狂,才给了小人滋长的空间,导致国家吏治混乱。这也是西汉开始走向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总是会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关键是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根本,审视事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萧望之之死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