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8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後邊是講如何能達到處事合乎中庸。喜怒哀樂未發,是說我們的情發出來是有一個內在根源的,這個根源就是本性。發出來情合乎本性,就是天命我們人的本性,那就發的是道心;如果不合乎本性,發出來這個情就不是正情,就偏,發出來的情就不符合道。所以喜怒哀樂未發的時候,就是人的本性。發出來,喜怒哀樂就是情,發出來能夠中節,合乎本性就是中節,這樣就是正情。發出來不中節就是情不正,不能合乎本性。所以中就是本性本身,就是人性本身,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為什麼是天下的大本?人能合乎本性發情的話,對萬物都能和諧,也不忍殺孽,也不忍刳胎,與人和諧,與萬物都能和諧,所以說它是天下的大本。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你能這樣做到就能與萬物和諧相處,通達,一直不會出現問題的這樣一個通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致中和就是把我們的德性推而極致到完全合乎本性,與天地萬物天人完全合一,與天地萬物完全一體的狀態,就是致中和。我們做不到,我們明白,聖人能夠做到,能這樣致中和的話,天地各安其所。大家要明白“天地位”是什麼意思,天安其所的時候,星象沒有變化,地安其所的時候,四季運行不會有差錯,不會發生地震。北邊寒冷南方熱,這樣都是地安其所,出現相反的情況就是地不安其所。人能致中和,天地就能位,就能各安其所,然後萬物就能隨其生,萬物育,不遭受人的破壞,天地一團和氣,自然災害也就不會產生,那些蝗災、蟲災,像原來發生的瘟疫這些,都沒有。出現這些就是天地不能正位,萬物不能隨生,所以無論什麼樣的自然災害,中國古人看得很重,一出現自然災害就審察自己。特別是做天子的、做國君的、做大臣的,一出現自然災害馬上就警覺、警懼,“哎呀,我做錯什麼事了,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這從《春秋》經、從《易經》裏邊能體會得很深刻。以後大家繼續學下去,到學那個的時候能體會得更深刻,現在知道這一點。

這就是這一章要表達的,從天理到人道,怎麼樣合乎人道,我得修自己的德性,德性修好了,就能致中和,就能使天地位,萬物育,源自於天。你看一開始,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謂性”,而這一章最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歸到天地萬物上,中間講的人,人當如何做,如何致中和。我就說,中國聖人就是這樣一個理念,我們體會一下,把我們人和天地直接連接起來。上一節課我也講,我們聖人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培育我們這樣一個華夏民族,之所以有這樣的氣魄,有這樣的氣度,形成這麼廣大的地域,這麼密集這麼多的華夏人口,就與我們先王給我們指導的這樣一條正道有關係。你有多大的氣度,你能成就多大的功業,這一點大家要體會。和我們個人一個樣,你看這個人的毛病,那個人的毛病,你自己,我們稱為小肚雞腸,你自己小肚雞腸,一輩子什麼事都做不了,什麼事也做不成功。你如果有那樣的氣度,容忍別人、知道別人,自己不是完全的也能容忍別人有毛病,能容忍別人毛病的時候就見到別人的善處,就知道尊敬別人,這樣就能見人的德性,見人的氣度。自己對人的那種容量,你看彌勒佛的肚子怎麼這麼大?他容天下。這個是開玩笑的,不要以為能容天下都是那樣的大肚子,就是心量大,能夠容,這個樣,人家就說氣度不凡,那做事自然成功。我們學習就是開拓這樣的心胸,把自己的小肚雞腸,把自己性格上的偏差修掉,擴充我們的氣量,就像孟子講的燃起那種浩然之氣。做小事就把小事做好,做大事就把大事做好,不因為做小事“哎呀,我的本事這麼大,你讓我做這樣的小事”,這就是小肚雞腸,小事都做不了,還做什麼大事?孔子,你看,以前的時候管倉庫,做委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