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读懂一本书

引言

一: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大量阅读答案自现。

二:读书给了我为生活曾量的勇气

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做一件事时最重要的出发点,即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想解决问题,就努力去学,去读书,你就能够学会。

三:阅读不舒服,练就强悍的自学能力

21世纪,人们对于阅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时间读书或者读书效率很低,樊登读书,一方面是把我们读过的书讲给大家听,另一方面是在解决国人身心安顿的问题,事业,家庭,心理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考验,我希望通过读书会这种模式,帮助更多人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提升国人的生活幸福感。社会已经进入指数级增长时代,一个人在学校学的知识,往往无法与社会很好的衔接,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学能力,不能快速的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他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直至今日,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读书原则,一本书读的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买书来看,看不进去也要坚持,我是一个非常相信书的人,通过读书解惑,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读书能改变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我从不爱读书到痴迷读书,在成长为一名讲书人,这个转变历程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很重要的财富。

在我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始终坚信,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总有一本书,能指引我砥砺前行。

同时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读书人的队伍,读书不一定能使我们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章

我希望通过引导与推进,让大量的人学习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希望通过自主读书,讲书,让越来越多有用的知识进入大家的视野,所以我为这本书想了一个口号叫做“为世界而教”。

一:复杂时代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阅读在很多地方是一种奢侈行为,是属于少数人的习惯。读书本身很重要,如果再不适合读书的场景下,讲书可以变成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那么讲书值得被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没有办法快速普及教育的地方的人,利用讲述的方式获得知识并传播知识。

二:你焦虑吗?如何从“单向度的人”变为“多向度的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极速变革,在现有的生活压力下,现代人变得越来越焦虑,压力来自哪儿?情感,金钱,房车,学历,尊严,梦想,存在感……这些都是。

但核心的焦虑,来自未来的不确定性,个人缺乏对抗脆弱的能力。

你能活在职场中做出一番事业,靠的是反脆弱的能力。

大多数人喜欢消除不确定性,希望能进入一家大公司。其实,在大公司和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脆弱性最强。如果我们整天想的都是用“短平快”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符合别人的期望,那么你的脆弱性将会变得越来越强。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里面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

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

第一:读书是主动的学习方式

原因很简单,一般人很少随随便便就找本书去读,你所读的一定是你需要的。比如你觉得自己对哪些问题不明白,去找本书来看,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读书是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读书所带来的收获是个性化的,能恰到好处的解决具体问题。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每个人的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一本书,有的人看中的是这一部分,有的人看中的是那一部分,他带来的启发,安慰或思维升级都可能完全不同。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

第一个是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只有每个人能看到的事实,每个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做决策。

第二个是逻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能够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些知识应该是从小开始渗透的,但大多数人掌握的并不好。

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要对所有的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的真实性,从事实到审辩试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多向度的人”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并不是学好数理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

三: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沉浸式学习能帮助我们成为事件的主人公,不断体会和探索。

讲书是沉浸式学习,能锻炼一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很多书友跟我反映说这本书我读了,为什么没觉得有你讲的那么好呢?你换个角度想,如果你不是听众或者普通读者,你现在就得把这本书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的邻居听,讲给同事听,你是不是就得努力找出这本书的意义呢?

每本书都自带使命,那这本书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如果我们没有主人翁意识,都希望别人告诉自己书的意义在哪?那么很有可能别人告诉你的,你还是不相信或者挑剔。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当做别人的责任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成长的非常慢,他永远在怀疑,永远在排斥,永远在挑剔。他甚至希望你把一本书浓缩成一页纸,再之后一页纸也不行,只接收最关键的三句话,这个人一定会在学习上越来越懒惰,最终停止学习和成长。

四:为什么说讲书是强沉浸式学习呢?

当你成为老师,成为那个向别人传播知识的人,你会发现讲书是一种强沉浸式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进入“心流”状态。没有意义,自己找,没有脉络,自己找。你会主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寻找脉络和意义,然后把它梳理出来,再加上准备的过程当中你的专注力比平时高,这一系列的行为会极度且长久的锻炼思维逻辑。

五:以讲书为目的的深度学习

当我们去准备讲一本书,或者以讲书为目的,提示自己的时候,我就需要让自己集中精力,我会把自己封闭在一间房间里,手机扔到其他房间,不让手机打扰我,并开始想。

构架是什么?

开篇先说什么?

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

六:讲书带来的长期影响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式,我强烈建议你开始讲书。不一定要挣钱,你可以给家人和朋友讲,甚至看完一本书以后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给自己讲,让知识和学习形成一个循环。

你会发现自己在讲述的过程中需要碰征博引,而这种引证来自你现在的知识库。不断地积累和联系,会让你的知识库越来越丰富,而且所有的知识链接都会逐渐建立起来,而这种连接数的指数及增长会令你的大脑更强健。

这个学习过程在开始会非常艰难,我也不例外,我就一直坚信每个人的大脑其实差不多,每个人大脑的容量,活跃度,营养程度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讲书的最大好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得不去逼迫着自己,让大脑里的神经元联系起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书就是当老师,你要当老师靠什么呢?靠的是温故而知新,你光是把书上的内容念一病不就是复读机吗?

如果你能够温故而知新,你能够从这本书联想到那本书,联想到之前的那个方法,联想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这时候你就把这本书读活了,在它活跃起来的那一刻,其实是你的大脑神经元建立起链接,整个大脑产生质变的那一刻。

这就是我说的读书所带来的,对于我们大脑的好处而讲书所带来的挑战比读书更大。

第一章总结

1: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2: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和针对性。

3:阅读使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为多想度的人”。

4:“多向度的人”思维体系的三大支柱:事实,逻辑,批判性思维。

5:“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一:辩论队培养我正确发声和控场(樊登老师辩论赛的故事)


二:培养幽默感吸引眼球

可以找一些各种各样的幽默的片子,自己可以建一个文档,“幽默素材”可以把所有好玩的段子记下来,可以收集一些笑话。

当然,幽默感也要有个度,有分寸,有的时候是自嘲,有的时候是善意的讽刺,但是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对方也会急,这一点就要靠不断的积累和尝试,掌握好规律和场合,恰如其分的应用。


三:第一次实战三本书,撑起一门课

樊登老师,用三本书去给各个行业讲课赚到了钱。

原来书可以衍生出非常高的价值 。然后樊登老师就创办了樊登读书。因为知识是硬通货,放在那个时代都是高保值的东西。

四:刻意练习等于时间✖️ 积累

如果想要训练自己的讲书能力,我建议大家先对自己做出一个承诺,比如每周给身边的人讲一本书,给亲戚给朋友或者闺密讲都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就别总想着玩儿,别总打麻将,我们每周讲一本书吧!一开始,你可能是在逼迫自己做这样的准备,但未来你会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着急,或者想走捷径,一定不能小看积累的过程。一个人读书绝对不是一下子读得很快,我也不是,我花了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积累,更何况有些书我到现在都还不太敢讲呢。

脑海当中积攒的东西越多,你就越能够把他们联系起来。你会发现他们会自发地联系起来,你会知道东方人是怎么想的,西方人是怎么想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你看每一本新书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轻松。


五:学会讲书为知识松绑

阅读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因为阅读不仅需要你花费不少金钱去买书,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读书,成效还有可能不明显。

真正的阅读学习是要走出阅读的舒适区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的过程,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的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的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这三个问题是每个读书人在读每本书的时候都要铭记于心的。而在讲述的过程中,这已经变成我的“肌肉记忆”了。所以每读一本书,我都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读完要先回答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我才会讲给更多的人听。这种类型的输出,每一次都意味着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

选择,筛选,解读,思考和验证这些中间环节,除了自己,别人没有办法代替你。通过讲述的一套方法,经过自己的处理,将所有高深莫测的句子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再讲出来,这个过程是很“磨人”的。时常会让人感到大脑很累,很不舒服。

但读书就是要真正理解其内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有些功夫不得不花。

六: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

第一: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人读书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一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不了解一本书的论证过程。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知道什么叫做前提,什么叫做假设,什么叫做论证,什么叫做论点,什么叫做论据,这些东西要搞明白。

所有的论证,要么是用归纳法,要么是用演绎法。

第一个是归纳法

归纳画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n个正确的案例,于是判断dn+1个也是正确的。你们确定明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吗?我们知道世世代代太阳都从东边升起,我们就觉得她也应该从东边升起,这就是归纳话。

第二个是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都考上了清华大学,谁符合这个条件,谁就可以考上清华大学。这个推理的过程是没有漏洞的,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是靠谱的。

举个例子,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这就是演绎法。演绎法是科学表述的一个常规方法,所有的理论都是这样。

逻辑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弥足珍贵。原因是我们的大脑,特别懒,大脑最主要的习惯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不推理就不推理,能停下来就停下来。大脑的这种惰性,导致我们不愿意使用批判性思维。

关于提升逻辑能力,我推荐一本书《思辨与立场》。

逻辑能力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拆解和练习讲述,慢慢培养出来。

第二:大局观

大局观就是你拿起一本书,以后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再看一本书的时候,你看的不是细枝末叶。

大局观是说,你拿到一本书后要一步步的分析: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一本书的架构。如果你在脑海里清晰地梳理了这个架构,你读书的时候就会非常省力,这就是拥有了大局观。

第三: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以细分出很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个是简洁,第二个是幽默,第三个是说服力。这三项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慢慢获得。

我有足够的经历证明,语言能力的确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关于语言能力,说什么都没用就是练习。

第一,简洁。简洁有效的表达,是非常高的境界。你用一个小时说清楚一件事,这不难,难的是用三句话说清楚。因为你的仅仅是在为别人和自己节省认知成本。

锦杰代表一个人能够准确的概括一件事情,他说明这个人对这件事情持得足够透,只有理解了,感受充分了,你才能够很轻松的把它描述出来。

第二,幽默。怎么培养幽默感?我觉得在这方面不需要强求,幽默感因人而异,并且和天众的感知力也有关系。

你别知道什么是好的幽默,什么是糟糕的幽默。比如,用伤害或者贬损他人的方法来开玩笑,是糟糕的幽默。用自嘲和反省的方式开玩笑,是高级的幽默。

第三,说服力。语言表达怎么更有力量,更有信服力?我有两个有意思的方法,可以教给大家。

1)是看优秀的电影,学习里面那些主人公的表达方式。比如《勇敢的心》,《阿甘正传》,优质电影里的台词和演员表演的节奏,一定是非常考究的,而且是拥有力量的。

3)就是阅读好的文字作品,像这些作者学习怎么讲话。

第四: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同理,心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佟立鑫的培养是最费劲的。这可能跟童年生活经历有关。

第五:爱

为什么爱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我讲每一本书时,都充满了热情。我爱我的听众,我觉得把这些内容讲出来,万一有一个有缘人听到了觉得特别好,从此她的生活可能发生改变,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讲述的时候,就不用计较讲每一本书时的得失,不愿计较收听率的高低,你所看中的是每一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听你讲的书,改变了命运,你的讲述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衡量自己的收入和损失不是来自钱,效果,而是来自爱。当你用爱来衡量他的时候,你做这件事的反脆弱性会高很多。

这就是我个人认为讲述人需要具备的五种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局观,语言能力,同理心,还有心中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

七:对讲书人要有“将然”的心

最重要的事前是,每个人的能力是变化的。就算你开始讲的不好慢慢地你也会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讲越有趣,越讲越有自信知道的事也会越来越多,你的受众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多。

用一种“将然”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人的发展,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梁漱溟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它是一种趋势,它是一种变化。所以,不要抱怨自己讲的书没人听。或者自己讲的书让别人觉得很糟糕,而要找到自己的市场,慢慢讲,坚持讲,讲着讲着,你会发现听众出现了。

在讲述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瑞士军刀”

你得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别的能力也不能太差。这就是瑞士军当前的特点,一点突出,其他的不弱。我们不能帮你做到“一点突出”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专业,需要你自己长期深耕,但是我们可以帮你做到,“其他的不弱”,

营销,沟通,管理,亲子,投资都包含在这里边。




~摘抄

读懂一本书

第一第二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