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我们深陷其中却不得而知

“我踌躇满志地翻开了盲文书的第一页,心想,只要能读完这本书,所有的盲文书都不在话下了。岂料一下子,我就掉进了点点的海洋,摸不出字母也分不出行。一段短短的用眼睛看不需要半分钟的“出版说明”,我整整摸了5个多小时,直累得手指麻木、浑身是汗、欲哭无泪。”

这是出自《读者》里面《失明二十年》的一段话,不知道大家在看到对于正常眼睛不需要半分钟的“出版说明”对于一个盲人来说竟然需要5个多小时去辨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对于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我来说可谓是毛骨悚然,试问自己有认认真真花5个多小时去全身心钻研一件事情吗?或者说我敢说自己肯花5个小时去专注于一件小事吗?

与此相对比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截止到2022年1月,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7小时。”

“我们每天触碰手机的次数高达2600次,醒着的时间里,每隔10分钟就会拿手机看一看。”

“不仅如此,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18-24岁人群占50%)会在半夜醒来时看一眼手机。”

看到这儿你会想到什么?

想到手机?

想到专注力?

想到《手机大脑》这本书。

《手机大脑》
社交媒体扰人心

不知道大家看到朋友圈的照片以及晒出的幸福与美好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心情,看到小红书或者其他平台的生活以及图片视频是否会对自己予以否定。

社交媒体就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都有,当我们一直关注他人生活的同时是否是在一步步迷失自己?

记得之前有一次和朋友吃饭,她问过我一件事情“你看了视频里面别人的生活,你是否有想过活成别人的样子?”

当时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自己过得不是很好吗?

可能是当时对于抖音等相关视频看得相对较少感触不深,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影响的。

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似乎很难在北半球看到南半球的风景,在家里看到阿姆斯特丹的风景;在长江流域看到黄河流域的风景,现在有了手机这些便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

而与之相对的另一面是我们也会一有时间就会翻看社交媒体中他人的动态,看到他人的生活,而无意间会因此刷着手机浪费了时间,如果时间久了,自己可能也难以察觉自己会无意间看到他人的动态对自身的影响,造成的焦虑。

一系列的“照骗”和美好生活的背后,会不会让你对生活也有些许的不满或者引发自身的自卑又或者是对相当下生活的焦虑,再或者是燃起某种打鸡血的劲?

而这可能是看到别人更好的生活,更糟糕的情绪,某次成功,某个生活惊喜又或是某段过往经历,有可能是在你一度低谷难以走出的时候的伤心和焦虑,有可能会对自身生活丧失信心,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而要更好地走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手机后遗症
手机后遗症难平息

之前在《启发》里面看到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吵架了,妻子不理老头了,老头着急了把所有带有盖子的东西都拧得特别紧,这位妻子打不开了,就不得不找老头帮忙了,之后就打破了沉寂。

其实这是老头改变了妻子的原有习惯,手机也是如此。

刷手机视频、玩游戏,手机不断诱惑我们促成多巴胺的一时快感;翻看消息,手机在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哪怕是用手机看电子书籍其实也是在延用“屏幕时间”

而不肯放下手机的我们是否会在睡前翻看手机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是否会在起床后首先翻看昨日消息。

而一旦没有手机玩好像时间就此停滞,一瞬间感觉缺失了什么,就像娱乐结束留下的更多的是懊恼悔恨和不知道做什么的茫然。而与之附带的他人沟通的减少,负面情绪的增多,会给自己心理或多或少造成隐患等各种后遗症。

后遗症
安放手机促运动

“放下手机,立地成佛”,这是看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一句话。

我们是玩手机变得容易抑郁或者焦虑冲动,其实这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玩手机久坐缺乏运动造成的。

放下手机去运动吧,其实现如今的时代,想要完全放下手机真得很难,但可以减少它的使用量,而抽出的时间去做运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专注度。

手机减少我们的注意力而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

只要是能提升自己心率的运动就可以,其实只要每天5分钟就行,哪怕只是散步。而如果还能够亲近自然,增强对自然的感知,或许是找到自己很好的方式,其收获远大于玩手机本身。

运动
写在最后的话

手机就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里面有太多的诱惑而我们又恰恰深陷其中不得而知,但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一味的抛弃手机又实在是太不理智。

我想看《手机大脑》这本书不是叫我们放下手机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教会我们在安放好手机的同时,把时间留给挚爱的人;留时间的空隙去做5分钟的运动,哪怕只是散步,如此才不至于在自己活到80岁的时候感叹有5年甚至更多时间耗费在了玩手机上面而流逝了光阴。

上一篇:每日心得——看启发中的启发,得自身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手机——我们深陷其中却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