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里拓荒,用读书伴成长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一个多月过去了,经历了寒假的暂时休整,我们迎来了这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艳阳三月天!又和兄弟姐妹们相聚到这个温馨的港湾,心中感慨:回家,真好!

下面我将和大家汇报一下近期我的学习经历和获得的感悟,略表我和这样一群精神尺码相同的伙伴们一路前行的喜悦,以期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读书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4月23日就是全国读书日了,临近读书日之际,姑且用我的些微经历为大家的读书再煽一把风加一把火吧。


很早我们就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咱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每一年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乃至每一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有多少,大家可能都会说太忙了,太累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了,所以没办法,没时间没精力去读书。

在一篇文章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上下班通勤按一天2小时来算,吃饭排队按半小时计算,其它零散时间按半小时计算。合计起来,我们一天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至少有3个小时。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那我们每天就比他人多出了3个小时的生命,一年下来就可以比别人多出1000小时!这就是差距!

这段话让我有点儿小小的洋洋得意,我竟然和这段话的做法不谋而合了!因为工作单位离家大约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每天就用上下班的这两个小时打开APP去听书。就这样,一本又一本的书,透过讲书人的声音,穿过我的耳朵,进入我的大脑、我的灵魂,融入我的血液。当然,楼下散步或跑步时、做家务等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和听书时间叠加在一起,实现时间的立体利用。说实在话,我决定读书可能对时间场所的要求稍微高一点儿,听书就自由多了。我相信我的生命如果能够比之前稍微丰盈一点的话,我所站的高度比之前稍微高一点点的话,那一定是有我听书和读书在帮着我垫高了。

下面这几张截图就是近期我正在听或是已经听过的书,若是遇到我特别感兴趣或者对我很有帮助的书我可能会听上了有五六遍、七八遍乃至十几遍的,好书是百读不厌,且常读常新的。


当然了,像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教师成长的系列报告这样的书,我一般是在睡前或者是早起的一小块时间内,一点一点啃读出来的,有的时候怕读过之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我会一边读一边做摘录,只是,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整块时间,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奢侈了、太难以凑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很抱歉很遗憾的是我用在读纸质书上的时间还真的不够,下步还要努力在这一块上再匀出来更多的时间。

二、写字

俗语说学了之后不会用等于蜜蜂采花不酿蜜。我想借用过来,读书或听书多了不写点啥留下来点啥东西也等于蜜蜂采花不酿蜜。因为单纯的看或者是听,在脑袋里边留的痕迹最多有30%,如果动动笔,哪怕仅仅是摘录、整理一下,脑袋里边就能留下50%左右的内容,更何况读了之后、看了之后,再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阅历、经验和感悟,创作出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变他人的给自己了。

刚刚开启日更模式的时候,其实我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摸索过程,有的时候已经到晚上十点十一点甚至更晚了,脑袋里边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框架,不知道要写哪个方向、写什么话题,相当焦虑,慢慢的我发现,不要指望有整块时间可以写出整篇的文章,因为咱们工作性质所决定,一天中除去睡觉时间之外,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非可控时间,被工作、被生活所占用。有统计数字显示,每个人一天当中可控时间最多最多三个小时,还得是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人才可以达到,或者家中小孩已经长大,不需要过多投入时间精力才可以办得到。没有整块时间怎么办?只有利用点滴的碎片化时间,让它叠加在一起,只要脑袋里边有想法赶紧打开记事本,现在手机上的讯飞输入是相当方便的,有点点滴滴的感悟,赶紧记下来。读一篇文章,听一段内容,有打动你心弦的好句子好观点,第一时间把它摘录下来,存在自己的资料库里以备不时之需。

我近一两个月就是这样的,等脑袋里边构思成形,赶紧记录下来。语文课一般在下午,所以上午就是我进行构思写作的黄金时间段。如果因为班级事物或者什么特殊情况被打断,那就延续到中午或者下午,最迟不能超过晚饭时间。过完春节我给自己定下的logo:回到家中留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共度亲子时光;做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所以不能再一味的压榨自己的睡眠时间,挤压陪伴孩子的时间用在读书写文章上了。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这也是我新学期这四个月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计划。

日拱一卒永无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年内9月份到12月份,我把自己写的点滴随笔感悟汇总整理了一下,印成这本小册子,起了一个稚嫩的名字叫《一路前行》,共计91篇文章,29.1万字,放在我的案头,算是给自己一个鼓励吧,一路前行继续写下去,用写作倒逼着自己去多读书,读更多的好书。

记得寒假在“班主任智库”的线上学习中,来自于浙江杭州余杭区太炎小学副校长张自恒老师所做的一个讲座《做一个要写作的老师——教育写作成就最好的自己》中谈到,一个人不用坚持写作十年,甚至写一年、半年,乃至仅仅写上三个月,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与之前明显的不同,这个人就会慢慢的爱上写作,从此步上了快速成长的高速路,你就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芬芳和甜蜜。我当时听完这句话真的觉得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这种写作的甜头唯有你自己亲自品尝到之后才有深切的体验。

    三、时间利用

咱们教育人身处教育一线。面对的是一个个生鲜活泼的少年儿郎。工作中总会有不少不可预知甚至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教育的硬环境软环境又和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何让自己从工作的琐碎、繁忙、无序中整理出自己的头绪,让时间最大化、高效化利用,确实是衡量一位教育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涉及到时间利用和执行力两个维度。

《天演论》的作者赫胥黎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因为任何比天大的优势,除以时间,都会让你沦为温水中的青蛙;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强者利用时间,弱者被时间利用

有人说:“优秀的人时刻都在压榨利用时间,普通人时刻都在浪费消耗时间。”

这样的话你可以理解成鸡汤文,也可以看做是出鞭策自己从装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的强心剂,因为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被时间甩开的。一个人如何利用时间,可能短期内看不到差距,但长久下来,差距就显而易见。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打发时间,时间就会打发你,你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生活自然不会亏待你。

成年人的世界里,要想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学会利用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利用。

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就会怎么回馈你。换句话说,你把时间利用在哪里,未来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身处教育这热土上,和孩子们天天呆在一起,既然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若不能好好的、巧妙的利用时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些可圈可点的痕迹,等退休的那一天,回首往事时会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会不会觉得那么多的青春岁月都归于虚无呢?

四、强化执行力

学生时代学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我们都记住了那句话,万不可作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庸常又琐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之所以越来越讨厌自己,也许败就败在拖延上,败就败在执行力不够强上。

强者胜在执行力,弱者败于口头上

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如何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就。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

天天喊着要减肥,却从来不去运动;日日想着要暴富,却从来不去改变;定好的学习计划从不执行,却经常刷手机到凌晨……

有个朋友对画画很感兴趣,信誓旦旦说40岁前一定要画出很多作品,但她却今天推明天,明天推以后,如今早就过了40岁,她还迟迟没有开始。有一次他跟朋友感叹:“我很喜欢画画,但我现在都40多了,你说我现在学是不是晚了?”朋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无论怎样,50岁终究会到来。”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习惯每天定目标,却都停留在口头,而纵观那些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是行动家,而不是空想家。

想起这样一句话:“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一个人的行动力,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马云用他惊才艳艳的商业头脑建造出我们无法想象的商业帝国,他的商业头脑里还有这么一道选择题:是要一流的想法,三流的执行力,还是要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力。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宁愿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人生不是你厉害了才开始行动,而是你行动了才会变得越来越厉害。那些比你越来越优秀的人,不是因为他本身厉害,而是因为他用行动拉开了和你之间的距离。

强者脚踏实地,弱者投机取巧

古罗马哲学家西刘斯曾说:“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大多数时候并不在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而是在于对待人生的态度。

脚踏实地地追求梦想,翅膀才能更有力。

拿破仑曾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但是这种很小的差距,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是啊,人与人的起点往往差不多,真正拉开距离的在于每个日常。

人生越变越好的人,都善于抓住这三点:

① 制定目标,懂得惜时

② 认准目标,果断执行

③ 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没有一条路比脚踏实地走得更快,要相信,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繁景。

命运有起点,但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会改变自己,才能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不断改变和突破自己,才能到达更高处,欣赏世间最美风景。

最后的最后,我想用这句话送给自己:在岁月里拓荒,用读书伴成长。

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建这个学习成长的共同体,感谢团队里兄弟姐妹们一起抱团取暖,相互守望,既然我们已经在春天里播种了读书学习的种子,那么我们必将会在盛夏里众行致远,一路前行,迎来我们共同的秋收和冬藏。

再次感谢与会的领导和家人们的聆听!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事顺心顺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岁月里拓荒,用读书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