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絮语‖共克时艰(二)

把盒饭吃成“大餐”

学生封闭在宿舍,静默在房间,搬运盒饭和挨屋配送就成了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

按照分工,我负责六楼(共七层)36个房间140名同学的三餐分发。好在,早、中、晚餐食搬运上楼时,还有市直国资、公安系统前来支援的志愿工作人员一起协助。尽管如此,每轮敲门36次,叮嘱百余句,回应合理诉求和奇葩问题若干……

除了面包、牛奶、火腿肠及四菜一饭等尽量可口的配餐,学校还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加送了包子、炒饭、粥、豆浆等热食。当然,几天下来,再好吃也难免乏味。于是,同学们和我们便敝帚自珍,以苦为乐,视盒饭为“大餐”,化困顿为安享。

比说,从盒式快餐演变出菜单如下:

主食:长白山冷冽泉水蒸黑龙江五常大米

菜品:

爽口蒜蓉上海青

四川特级新鲜小米椒炒安井北海鱼翅条

精品东北水果小黄瓜炒清炒台式香肠

沙地胡萝卜炖乌兰察布大草原原切牛腩

......

说实话,在等待一轮又一轮检测结果并盼望解封的几天里,主食和菜品的调整变换,仿佛成了志愿者和同学们生活里为数不多还能引发兴致的新鲜内容,令人偶而失望又不断猜想。

不论这份“大餐”听起来多么戏谑,看上多么虚幻,它必将铭刻于所有亲历者心中,哪怕天荒地老,哪怕物换星移。

图源网络
与同学们斗智斗勇地“周旋”

这两年,大学生们的线下与线上教学可谓时常交替,频繁切换,而基本不变的便是校园封闭管控,严格限制进出。为此,孩子们已经渐渐习惯了几乎“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生活,把放开当成奢求,把自由看作妄念。

可是,当禁锢的空间局限于宿舍楼甚至房间,当用餐失去选择权,当起居不再遂心愿,孩子们的叛逆与偏私就“暴露无遗”。

老师,什么时候发饭?能多给我一份吗?老师,怎么还不送水?老师,手纸用完了咋整?老师,能给支烟抽不?其实,对待这些尚在情理之中的询问和求助,我们只要态度热诚,言语温和,诠释合理,还是容易迎刃而解的。在物资短缺的特定环境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凸显得淋漓尽致。既便理应照顾,也须公开透明,否则,往往一片好心反而惹火上身,往往急人所难反而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怕就怕学生提出那些异想天开的奢望,让人爱莫能助,哭笑不得。对此,我也只能因势利导,闪转腾挪。

比方说,有的孩子想吃泡面,我只能建议他向别的宿舍同学求援;比方说,有的屋想整宿给电,我只好从规定上重申,从情绪上疏导;再比方说,有的室友间发生矛盾想立即调换宿舍,我必须密切关注、耐心劝解、及时安抚并通知辅导员侧面介入。

一个楼层,一百多人,妥妥的一个小社区。若想实现危机下的和谐稳定,不仅要精于宣传教育,而且要善于人文管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动点儿歪脑筋,琢磨点儿馊主意,顶多犯了无心之错,既不担责,更不为过。

太湖之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日絮语‖共克时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