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6:目录学-子部 第14节

第十四节 小说

一.志怪和传奇

(一)中国小说的演变过程为:先志怪,再传奇,再话本,最后是章回小说。

(二)唐五代及以前的志怪和传奇,有:

1.单行志怪书:《酉阳杂俎》二十卷、《续》十卷,唐段成式撰。

(1)内容:类的名称有些也很诡异

(2)优点:今天研究我国民俗、神话和饮食、绘画等等,都可从这书里获得有用的资料。

2.志怪和传奇:《太平广记》五百卷,北宋李昉等奉敕撰

(1)北宋初官修的四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内容:把唐五代及以前的志怪小说、记人物佚事的小说(这我已移入杂史类讲了)和唐代出现的传奇小说,统统分类汇编。据今人统计有四百七十五种之多,所记的事情则以唐代的居多,超过了半数。

(3)优点:总之,这《太平广记》是一个大宝库,无论研究小说的,研究民俗的,研究神话的,研究社会各种形态的,几乎都得从这里取材。有些唐及唐以前的小说原书久已佚失,也可用这《太平广记》来辑佚。

(4)注本:1982年中华书局出了一册《太平广记索引》,内分引书索引和篇目索引两部分,这引书索引就等于做了辑佚工作,要知道什么书在《广记》里保存了哪一些,查即得。

(三)宋朝的志怪小说,有:

1.《夷坚志》四百二十卷,南宋洪迈撰。

(1)内容:张元济辑出“志补”二十五卷和“再补”一卷、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三补”

(2)优点:这自是研究小说、民俗以至宋代文史者的必读书。

(四)明传奇小说,有:

1.《剪灯新话》四卷二十篇,明瞿佑撰。成于洪武时。

2.《剪灯余话》四卷二十一篇,明李昌祺撰。成于永乐时。

3.《觅灯因话》二卷八篇,明邵景詹撰。成于万历时.

(1)注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有署名周夷的三《话》校注本,颇见水平。

(五)明代以来的志怪小说:

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撰。

(1)作者:蒲氏生平事迹,胡适所撰《辨伪举例》及《〈醒世姻缘传〉考证》均有考证。

(2)内容:是既志怪又有点模仿传奇的小说集。

2.《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清纪昀撰。

(1)内容:纪氏不同意《聊斋志异》之志怪而兼传奇的写法,主张回复到单纯志怪的传统。

(2)优点:其人学问既广博,文笔又精练,思想也还通达,所以刊行后颇为风行,至今仍不失其有可读性。

二.话本

(一)话本流传过程:

1.兴起于宋代,南宋末年临安说话人所说有“小说”“说经”“说参请”“讲史书”四家。

2.估计到元代:他们讲说所用的脚本后来由书坊刻印出来,就叫做“话本”。今传世的话本几乎都是元代坊刻。

(二)关于话本的相关著作(多数是孤本):

1.讲史书、讲史:

(1)《全相平话五种》。民国十八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全相平话三国志》,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全相平话五种》。

①内容:《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三卷,《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三卷,《新刊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三卷,《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三卷,《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都是元建阳书坊刻本,上图下文,藏日本内阁文库

②刻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

(2)《薛仁贵征辽事略》一卷,

①刻本: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卷五千二百四十四辽字韵,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赵万里编注本,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现存的《永乐大典》此书亦在其中。

(1)《五代史平话》

①内容:《新编五代梁史平话》二卷,《新编五代唐史平话》二卷,《新编五代晋史平话》二卷,《新编五代汉史平话》二卷,《新编五代周史平话》二卷

②刻本:元建阳书坊刻本,缺《唐史》《汉史》的下卷。原本今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宣统三年董康影刻,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又有多种标点本。

(4)《新刊宣和遗事》前后集。

①作者:入元后所编

②刻本:元建阳书坊刻本,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清黄丕烈曾据以重刻,收入《士礼居丛书》,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其后又有内容文字相同而另行编刻的两种本子,即《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元亨利贞四集,题“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看字体当在明嘉靖、隆庆时,今也藏台北中央图书馆,有多种标点本。《新编宣和遗事》四卷,内封面题“吴郡修绠山房梓”,审是清乾嘉时据早于王氏洛川本之旧本重刻。

1. “说经”话本:

(1)《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中下三卷十七则,上卷缺第一则,中卷缺第八则,《大唐三藏取经记》三卷,内容文字全同《取经诗话》,卷一前半佚失,卷二全佚。

①刻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旧藏日本高山寺,后递归日人三浦梧楼、大仓喜郎,元杭州坊刻本,民国五年罗振玉影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用罗本影印,《古本小说丛刊》也收入影印。有多种标点本。又《大唐三藏取经记》三卷,内容文字全同《取经诗话》,卷一前半佚失,卷二全佚,也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日人德富苏峰成篑堂,有罗振玉的影印本收入《吉石庵丛书》。

2. “说参请”话本

(1)《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一卷二十七则,日本旧抄本,内阁文库藏书。

①版本:明万历时刻《宝颜堂秘笈》中的《东坡问答录》内容与之相同。《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所载张政烺《问答录与说参请》文对此有考证,并断定其为说参请话本。

(2)《济颠语录》。

①版本:其书旧本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明隆庆刻《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路工藏清初坊刻缺首页、书名佚失的本子,以及我收藏的清康熙后期刻题“云林寺常住”的《济颠语录》,均作一卷,文字也相同。隆庆本已收入《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路工藏本曾编入他的《明清平话小说选》,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后又收入他和谭天合编的《古本平话小说集》,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4.“小说”话本,真刻于元代的只有:

(1)《新编红白蜘蛛小说》,1979年我在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所发现,仅存末页第七页,据字体行款审定为元建阳坊刻本。

①内容:情节较其后《醒世恒言》里的《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简略,文字亦甚拙率。

⑤版本:我撰有《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在1982年《中华文史论丛》总二十一辑上刊布。但有删节,后将全文编入自选集《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年版。又此残页亦已收入《古本小说集成》影印。

(三)明代出现的“小说”话本集

1.《六十家小说》。

(1)作者:这清平山堂是嘉靖时人洪楩的堂名,他还刻过《唐诗纪事》和前面说到过的《分类夷坚志》,这《六十家小说》是他取一些前人所刻旧版,加上自己刊刻多种编成的,“雨窗”等名目也肯定是他起的。

(2)真伪问题:从现存的这二十七篇来看,我认为有“话本说彻,权做收场”和称“新编小说”等八篇应是宋元时传下来的小说”话本,看其文字也比较拙朴。

(3)注本:两次发现:1929年日本盐谷温发现《清平山堂话本》。民国二十二年马廉定为《雨窗欹枕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合此两种影印,《古本小说集成》也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又出版谭正璧校点本,都用了《清平山堂话本》这个书名。

2.《京本通俗小说》

(1)真伪问题:过去都认为其是元人的“小说”话本,后来经郑振铎、孙楷第等人考辨,已可断定是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里挑出这七篇来伪造的。

(2)版本:,民国四年缪荃孙收入所刻丛书《烟画东堂小品》,说是用清初钱曾述古堂旧藏影写元人刊本影刻的,只残存第十至十六卷,每卷一篇。有多种标点本。

3.“三言”。

(1)含义: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今人给这三部“小说”话本集的简称。编写者是明末的冯梦龙,其人字犹龙,一字子犹,苏州府长洲县人,崇祯时官寿宁县知县,明亡殉难。这“三言”都是他用宋元旧话本加工改写,并加上自己撰写的编成的(见谭正璧文)。

①《喻世明言》,今存明天许斋刻本作《古今小说》四十卷四十篇,日本内阁文库及前田氏尊经阁各藏一部。有民国三十六年商务印书馆铅印线装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许政扬校注本,个别不雅驯处均略有删节。

②《警世通言》四十卷四十篇,明金陵兼善堂刻本,有天启甲子即四年序,日本蓬左文库及东京大学仓石武四郎各藏一部。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严敦易校注本,略有删节

③《醒世恒言》四十卷四十篇,明叶敬池刻本有天启丁卯即七年序,藏日本内阁文库,又有明叶敬溪刻本藏大连图书馆,又有衍庆堂刻本流传稍多。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顾学颉校注本,略有删节。1958年台湾世界书局影印《古今小说》内阁文库藏本,《警世通言》蓬左文库藏本,《醒世恒言》内阁文库藏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影印《古本小说集成》又收入影印。

3. “二拍”。

(1)含义:是指明凌濛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这两部“小说”话本集,不同于“三言”的是均由凌氏自撰,虽也常有所本,但均非本之于宋元旧话本(谭正璧文已多找出其所本),所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之为“拟话本”。凌氏也是明末人,年辈后于冯梦龙,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湖州府乌程县人,曾任徐州通判,抗拒李自成军呕血死。

①《拍案惊奇》四十卷四十篇,尚友堂刻本,有题崇祯戊辰即元年的凡例,藏日本日光轮寺的慈眼堂法库,另日本广岛大学藏三十九卷本,除第二十三卷外仍用尚友堂原版印刷。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王古鲁收录编注本,略有删节。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章培恒整理的王古鲁注释本,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迩冬等校注本,均略有删节。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三十九卷本配上卷四十影印,《古本小说集成》又收入影印。

②《二刻拍案惊奇》四十卷四十篇,尚友堂刻本,有崇祯壬申即五年的序,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是卷二十三及卷四十原已亡失,而用《拍案惊奇》卷二十三补入并以《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作为卷四十的印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王古鲁收录编注本,略有删节。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章培恒整理的王古鲁注释本,亦略有删节。又1985年该社影印内阁文库藏本,《古本小说集成》也收入影印。

三.章回小说

(一)《三国演义》。

1.作者:章培恒撰《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再谈〈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年代问题》,考证此书似当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之前,并论证书中自注必出作者罗贯中之手。文均收入1993年岳麓书社版所著《献疑集》。

2.优点:今存旧本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保存了此书较早的面目,不像清初以来通行的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已多处改动。

3.传本:有明嘉靖时刻大字本,我推测即是司礼监刻的所谓经厂本。民国十八年商务印书馆曾影印,1974年、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影印,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影印。

(二)《水浒传》,成书后最早的版本没有传下来。

1.作者:至于原本的作者,《百川书志》上的《忠义水浒传》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知应是罗贯中,是据原先施耐庵真传下来的加以撰写成为此《水浒传》。但自金圣叹评改七十回本流行之后,人们也就跟着金氏说作者是施耐庵。从而民国十七年《新闻报》上发表了胡瑞亭伪造的《施耐庵墓志》和《耐庵小史》,说施是江苏兴化人云云,有识自可一笑置之。但1952年苏北文联却真派人到兴化去调查,《文艺报》当年第二十一号上还发表了《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到1982年在兴化又进行关于施耐庵的学术讨论。于是章培恒写了《〈施耐庵墓志〉辨伪及其他》,后收入《献疑集》,彻底否定了这伪撰《墓志》和《小史》。但他又写了篇《施彦端是否施耐庵》,也收人《献疑集》,却承认兴化施家的先人施彦端即施耐庵,为此我写了《重论施彦端是否施耐庵》,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辑上发表,以否定章说。又执教夏威夷大学的马幼垣有研究《水浒传》的论文集《水浒论衡》,192年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也不信施彦端即施耐庵之说,并对《水浒传》的多种简本作了仔细的研究,很值得一读。

2.传本:今旧本已印行的,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明容与堂刻水浒传》未加进征王庆、田虎的百回繁本,有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双峰堂刻余象斗评《水浒志传评林》二十五卷简本,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郑振铎以百回繁本加进杨定见本的王庆、田虎部分重编的《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

(三)《西游记》。

1.作者:在这以前,章培恒撰写《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认为胡适鲁迅等据清人吴玉搢所说《西游记》是明吴承恩所作,其实并不可信,因为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是把“吴承恩《西游记》”著录进史部地理类的(章文后亦收入《献疑集》)。我同意章说,因为吴承恩其人一般估计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嘉靖初元公元1522年才二十二三岁,不可能写出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小说。而且百回本有“承恩八戒转山林”的回目,如是吴承恩撰写,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大名放到并不光辉的猪八戒前面。

2.传本:传世的明刻本中,百回繁本有万历时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万历时建阳杨闽斋刻本,以及审定是隆庆时刻的所谓《唐僧西游记》本,明末刻李卓吾的评点本;简本有与《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配合的通称杨本的万历刻《三藏出身全传》四卷本和通称朱本的万历朱鼎臣刻《唐三藏西游传》十卷本,还有用明百回繁本改订的清初黄周星的《西游证道书》。通行的是1954年作家出版社用世德堂本标点的本子,自1959年归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印行,但和世德堂本仍间有出入。以上的明繁简诸本和《西游证道书》,台湾天一出版社的《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均已收入影印,《古本小说集成》则除其中的《唐僧西游记》本外也都收入影印。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新标点的杨本和朱本合册。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我和儿子黄寿成点校的《西游证道书》。在此以前,我已写了《重论〈西游记)的简本》,断定杨本出自百回本,朱本更袭杨本并参考过百回本,收入1987年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为点校《西游证道书》所写序言中,更进而考知百回本的原本初刻即是周弘祖《古今书刻》中所著录的鲁王府刻本,刻于嘉靖初年,其后有据鲁府本刊刻的陈元之序本,万历时世德堂本又据陈序本重刻,天启崇祯时的李卓吾评本又据世德堂本重刻,至于隆庆时的《唐僧西游记》本和万历时的杨闽斋本,则又都是根据嘉靖后期用陈元之序本稍事删节重刻之本再各自重刻,重刻时又各自再有所删节。

(四)《封神演义》

1.作者:关于作者,章培恒在1991年撰写《〈封神演义〉的性质时代和作者》,收入《献疑集》,提出《封神演义》原是流传于“说词者之口”,属于民间文学性质的作品,后由许仲琳、李云翔在明天启时写定,而李云翔是主要的写定者。章氏继又在1992年撰写《〈封神演义〉作者补考》,否定了当年张政烺、孙楷第提出而柳存仁撰《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尤力主的陆长庚撰写之说,章文仍收入《献疑集》,柳文则收入其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所著《和风堂文集》。

2.成书时间:《和风堂文集》里还收了1958年柳氏所写的《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其中论证“《西游记》之成书时代可能尚迟于《封神演义》”。对此我也写了《今本〈西游记〉袭用〈封神演义〉说辨正》,刊于《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断定是《封神》在袭用《西游》,否定了柳说。

3.传本:旧本二十卷一百回,其后讫无变化。有1955年作家出版社标点本,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又有《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金阊舒载阳刻本。

(五)《红楼梦》,本名《石头记》。

1.作者:胡适《红楼梦考证》(收入《胡适文存》、《跋〈红楼梦〉考证》(收入《胡适文存二集》)、《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收入《胡适文存三集》、《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收人《胡适论学近著》)等文章,早已考证清楚《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大名霑,雪芹是别号。

2.内容:书只写了八十回,其中第二十二回未写完,六十四、六十七回未写成,十七与十八两回未分开,十九回尚未分开。

3.传本:开始传抄的本子上就有脂砚斋的评,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面目出现。乾隆五十六年和五十七年程伟元两次用木活字排印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后面的四十回则是高鹗续写的。这些都已成为定论无可怀疑(最多有人认为高鹗续书可能有点曹雪芹的残稿作为依据)。尽管1953年由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进而批判胡适,这些定论最终仍是动摇不了的。所以如今研究《红楼梦》,还得用传世的几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传抄本,好在都已影印公世。有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甲戌本,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重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庚辰本,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两次重印。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有戚蓼生序的乾隆时抄本。以上四种又都收入《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此外,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俞平伯校订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据说也是很合用的善本。近若干年忽然有人倒过来说脂砚斋评本是伪造的,是根据一百二十

回本伪造的,一百二十回本才是《红楼梦》的本来面目。所说全属牵强附会,举不出一点真实证据,为有识者所不取。再是从“文革”后期开始,曾陆续出现所谓曹雪芹的其他手稿、题诗,以及墓碑之类,实无一可信,对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六)《儒林外史》,清乾隆时吴敬梓撰写。

1.《儒林外史》是经胡适、鲁迅等表扬才被肯定为章回小说中的名著的。胡适还写了《吴敬梓年谱》(收入《胡适文存二集》),并为吴氏的文集写了《重印〈文木山房集〉序》(收入《胡适文存三集》)。

2.传本:《儒林外史》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的五十六回本,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已影印。《古本小说集成》也收人影印。

3.真伪问题:但这五十六回本并非《儒林外史》的原本,原本只有五十卷即五十回。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已这么主张。章培恒并进而探索,得出不仅第五十六回“幽榜”是后人伪加,五十六回本中的第三十六回的一半,第三十八至第四十回的前面一大半,第四十一回结尾至第四十四回的前面一大半都是后人窜人。其论证详见1982年所撰《〈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和192年所撰《再谈〈儒林外史〉原本卷数》,均收人《献疑集》。这些文章充分运用了内证,实属可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6:目录学-子部 第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