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燕子矶

10月5日,周五,晴。南京。

昨天错过了拍落日的时间,今天午间休息后,3点出发去燕子矶看落日。有关南京,想的多,看的少。曾写过一篇《有关南京的念想与期望》的文字。南京的长江大桥,南京的梅花山,南京的中山陵,南京的梧桐树,还有在南京看的第一场电影,所有关于南京的记忆,总是如此清晰与生动。念想着青春年华,念想着少儿旅途,念想着曾经的美好,那么,自己对南京的期望又有多少?期望重踏长江大桥,期望再走梧桐大道,还是期望这座城市里的人有明媚的未来?

只是没有想到,之后的自己将成为苏州与南京间的一只候鸟。时光是一条河,清清流水,去了远方。我们记得河流的方向,它却不会记得。时间是一缕香,香尽味无,你伸手去抓,握住的只是虚无。

与苏州相比,南京的景点并不突出。这座被称“六朝古都”的金陵,留下的大多是历史的印迹、多少朝代更迭。多少风云人物隐退。历史的浪潮,汹涌澎湃,江湖已改,山河依旧。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中央门外,距市区8公里,是幕府山的一支余脉。金陵山水,箫箫风物。万里长江,三矶闻名。南京的燕子矶、安徽的采石矶、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燕子矶因从长江江面上观望形似振翅欲飞的娇燕而得名,又以其娇小玲珑、山雄矶奇著称,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矶”。清人潘次耕曰:“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在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燕子矶就占了六景。

儿子边开车边介绍,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在燕子矶登陆,鸦片战争时英军也是在此登陆,可见,燕子矶是长江边重要的据点。1937年,南京沦陷,日军将放下武器的数万国军和大量难民集体枪杀于燕子矶附近江滩,现立碑纪念遇难军民。烟云日月,粉黛春秋,消逝的历史,铭记心中。


一行石阶伸向远方,两旁黄菊盛开绚丽。踏上台阶,步步向上。竖立的牌子中写着:南巡磴道。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登燕子矶,均由此台阶登至矶顶,后人称之谓南巡磴道。


桂花的馨香氤氲四周,艳丽的美人蕉开得正红。儿子儿媳走在前头,我用手机随走随拍。抬头,正前方已到御碑亭。这是乾隆在辛未年暮春南巡时登临燕子矶所书。当年,乾隆站立矶顶,面对滚滚长江,大好河山,挥毫御题“燕子矶”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留存至今。儿子一口气跑上碑亭,转身等候。我立马拍下了情景照。走至亭后,只见背面留有乾隆御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攀至矶头,只见大块的岩石林立,沿江有铁杆可依。登临远望,可见浩瀚长江水,奔流不息,此刻,天空中霞光万丈,照印着江波潋滟。登高只觉广寒,依栏不免惆怅。


崖畔,有“想一想死不得”的劝诫碑。当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任教时,得知许多年轻人常到此轻生,非常痛心,遂在矶顶立此碑。先生的劝诫语,曾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我探身望去,只见峭壁陡立,三面环水,秋风吹过,寒意透心。


转身,沿着凿于悬崖峭壁的石阶曲折向下,过摩崖石刻区,再走十几步,就到了立于长江上的观澜亭,这里,才是观赏矶头赤壁、江涛拍岸、“燕矶夕照”的最佳点。


燕子矶临江崖壁,由紫红色的砂岩和砾岩构成。此时,正是日落时分,金色的余辉洒在紫红色的石壁上,万里长江百舸争流。放眼眺望,江水滔滔,霞光万道,涛声阵阵,白云朵朵。真是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明净无尘的画面,会让你忘记历史的苍凉,只想停留在这滔滔浊世,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


赤壁间,百岁老人李剑晨题书的“燕矶夕照”四个大字,在夕阳下,更显得耀眼夺目。念叨着李剑晨的名字,脑海中想起母校美术老师殷乐怡,依稀记起殷老师曾不止一次提及过李剑晨。立刻查询:“殷乐怡年轻时曾师从姑父画家李剑晨学习水彩画” 。原来,这位题词的百岁老人竟然还与我们吴江与关联。兴奋不已,连拍了几张照片。



片刻间,看一轮夕阳慢慢沉入江中,等残阳淡去,这才离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庆长假-燕子矶)